分享

脉学指南,改为横版,连载。

 负鹏载舟 2022-01-16

wonghaishui

将陆续,把她抄写出来,改为横版,便于大家学习。

由于打字不快,只把重要部分写出来,想看全的去找竖版。

专心学习仲景之法,二十多年,按照老师的方法治疗,效果非常的好。说,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是治疗的根本书。必须从此如手,后世的书,有好,有坏,我们不知道呀。脉诊很重要,如果不明白,就像人走路一样,没了方向。内经,难经,伤寒,金贵,杂病论,当学习的。其余的可能就有瑕疵。
内经,难经,是很重要的。仲景诸书。

读者必须,于天人一合处,细心体会脉,方能入门。明其变化。五脏六府;营卫宗气;营卫宗气为脉之能量,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认识脉的形象。内经,难经,仲景诸书,脉法细心的学习之,自然融会贯通诸脉法!

卷一,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不明,不可言医。人身之阴阳,就是天地之阴阳;人身之五行,就是天地之五行;

经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则为气,浊则有形;此为天阳,地阴,天气,地有形;天为阳,又有天之阴阳,地为阴又有地之阴阳;

上中下表本中气,很重要。伤寒之根本;

本寒,少阴为中气,太阳为标;
本燥,太阴为中气,阳明为标;
本火,厥阴为中气,少阳为标;
本湿,阳明为中气,太阴为标;
本热,太阳为中气,少阴为标;
本风,少阳为中气,厥阴为标;

卷二,脉法大要
平旦诊法,不进饮食时。血由心出,宗气鼓之而行;宗气者,存于胸中,出于喉咙,贯心脉而行呼吸者也。
平息调脉,用自己健康时的呼吸来观察病人之脉象;
先查胃气,脉来柔润滑泽为有胃气。
四时旺脉,春脉,肝脉也,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
夏脉,心脉也,微勾,而兼柔和之象,胃气也。
长夏,胃软弱曰平;
秋胃毛为平,毛多胃少,为肺病;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指下如毛之扫也。见玄则为克。
冬胃微石为平,若见钩脉则心火来克。
脾为孤藏,而在五脏中央,脾为阴,胃为阳,此阴阳相互平衡,为要。治疗之法也。脾脉如水流者为太过,如鸟之吃米者为不及。

春夏宜见浮大之脉,秋冬宜见沉小之脉。

脉症不和,多为难治之症。

真脏脉,就是无胃气之脉,胃气虚不能达于五脏,而现真脏脉者也。
色脉相应,与尺;色青者,当见玄脉;以此类推,色赤者钩,色白者毛,色黑者石,否则,反现相胜脉者死。得相生脉者,生;

脱形

大骨枯搞,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形肉已脱,九候虽调,也死。

从关至尺,为阴也。从关至鱼际,为寸,阳之所治也。掌后高骨为关,尺寸分界限也,关以前到鱼际为寸,关后到尺泽为尺,尺主肝肾而沉,主阴;寸主心肺而浮,主阳。
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中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始终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分寸为尺,分尺为寸者,关上分去一寸,则余者为尺;关下分去一尺,则余者为寸,此尺寸之所以得名也。阴得尺中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关以下至尺泽皆为尺,而诊脉则只候关下一寸;关以上到鱼际都为寸,而诊脉则只候关上九分;故曰,尺中一寸,寸内九分;以诊诸病,左右同法。

脉有三部九候,三部,寸关尺,九候,浮中沉;上部法天,主胸以上到头之病;中部法人,主胸到肚脐之病;下部法地,肚脐到脚之病。
寸关尺为三部,三部各有浮中沉,故为九候。分配脏腑;
左寸,心檀中小肠;左关肝胆;左尺小肠肾膀胱;右寸,胸中肺大肠;右关脾胃,右尺命门三焦大肠;

诊脉需知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者,血也,卫者,气也。宗气者,鼓动脉前行也。动急则数,动缓者迟,宗气主之。与呼吸长短有关系,热则气盛,寒则气衰,盛则有余而呼吸增,寒则不足而呼吸短,故在脉则为数为热,迟为寒也。卫气行于脉外,盛则将脉涌出浮于表;衰则弱,致脉内陷而沉于里,浮沉者,脉之外事也。气生于火,水过热则化气,气过冷则为水;卫气然,宗气也是如此。故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浮又主热,沉又主寒。其他细涩滑大之类,脉中血气不足则细,不流通则涩,内外之气血并强则为滑大或兼数,内外之气血弱则为细弱或兼迟。然不可固执,有力无力,辩之,则寒热自明,以何部位决之,则脏腑内外可知道;要在明白营卫宗气使之然,用此去理解别的脉诀,就可以融会贯通了。

脉之形象
浮为表脉,病为阳,轻手按之指下彰,孔似按葱知血脱,革如按鼓知阴亡。从浮辩散形缭乱,定散非浮气败伤,除却沉中牢伏象,请君象外更参详。
浮者,脉在皮表,轻手可得,以邪气在表,卫气得邪气而强,则将脉浮出,卫者,阳气也。故为表脉,而为阳,非浮脉皆可按照阳来治疗,孔脉者,轻按得,稍重按空,再稍重按得脉。营行脉中,气虚胀而血少所致,也孔脉主血脱也。如果,象孔脉,中空而外坚,即为革脉,乃阴血已经忘,邪气固结也。散脉者,来去不明,气已败伤,营卫两伤也。牢伏为沉取之脉。
沉为里脉,病为阴,轻按若无,按要深,伏则有潜附骨认,牢为劲直作着筋寻,需知诸伏新邪闭,可悟诸牢内实寻,除却浮中空革散,许多活法巧从心。
沉为阴,指非藏病则为寒,浅按如无,重按乃得。至骨为伏,至筋为牢,伏者,新得邪气闭塞,牢者,沉而劲直,乃内有邪实也。脉当舌症合看。
迟为在藏为寒,一吸为及四至弹,结是偶停无足数,代因不返即更端,共传代为元气绝,还识结成郁气干,除却数中足紧动,诸脉互见细心观。
数为府脉热居多,紧象转绳寒邪闭,动如摇豆,气违和。数中时止明为足,足里阳偏即为魔,除却迟中兼结代,旁形侧出细婆娑。足为气盛,而血不及之象,阳气太偏之象。
虚来三候,按如棉,元气岂知非偶然。弱在沉中阴已经竭;濡居浮分,气不足。劳成脉隐微难见,病为精干。冷气蛛丝成细象,短为形缩体可怜。
虚大者,弱而大也,正气邪气兼虚;弱者,无力也。在沉中为阴虚;在浮中主气虚;浮而柔细为濡,为气虚,为湿。
脉得缓和为有胃气。
内经脉法;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
欲知寸口脉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头疼也。寸口之脉,中手长者,足胫痛也。
寸口脉,中手促上擎者,曰肩背痛。
寸有力而短,迟不及,为头疼。
尺脉有力而长,为太过,为足胫痛,寸主阳,尺主阴,浮为阳,沉为阴,皮肉筋骨为阳,脏腑,肋为阴。中手促上擎者,浮而搏指有力,不病无形之气,则为肩背痛也。

寸口脉沉而坚者,寸口脉浮而盛者,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者,曰寒热及疝气,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肋下结,腹中有横结疼,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
脉甚滑而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者,久病。脉滑浮而疾者,新病。脉急者疝气和暇;脉滑者风,脉涩者卑,缓滑曰热中,盛而紧者曰胀。
急者,紧也。气血急紧之象,其内必有结聚,故曰疝暇;少腹痛,则气血不通,脉在尺部;
涩则不通之象;缓而滑者,脾胃热也,故为热中。紧为束缚之象,故脉紧为寒,为痛;脉盛而紧,乃寒热二气相拒,故为胀。
臂多青脉,则曰,脱血;尺脉缓涩,懒惰。安卧尺脉盛,为脱血;尺部皮肤干燥,脉反见滑,则阳加于阴,多汗;尺部皮肤寒,而脉细,则后腹泻;尺脉滑,而皮肤热,则为热中。脾胃主皮肤也。

妇人心脉动甚,为有子;若尺之阴脉虚,寸之阳脉甚,则为热甚血崩;欲知男女,左阳男,右女阴。
寒气爆上,脉满而实滑者生,逆者死。
脉浮而涩,涩而身热者,死;涩则无血,浮者阳旺,热者,阴气尽,故死。
其形满指,脉急大坚,尺涩而不应,从则生,逆则死。从者,手足温也,逆者手足寒也。脾胃之阳为手足也。
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沉而玄长者肝也。沉而濡,举指来实,肾也。
初持脉如三叔之重,皮毛肺也;六叔重,皮肉心也;九叔之重,肌肉脾也;十二叔重,筋为肝;按之到骨,举之来疾者,肾也。
浮之损小,沉之实大,为阴甚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为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
浮为阳,沉为阴也。

一脉为十变者何也。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脉大甚者,心脉自干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干于小肠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于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
急大缓涩沉,肝心脾肺肾之本脉也。小肠与心相表里,心脉大而盛,则无胃气,故自病。轻则为府,重则为脏,脉之本位也。甚者为脏邪干,微者为府邪干;脉之甚者为脏病,微者为府病;
一吸三至脉前大后小,为头疼,目眩;前小后大,为胸满短气。一吸四至洪大者,苦烦满;细沉者,腹中疼;滑者伤热,濡者伤露雾气。沉细夜加,浮大昼加,一呼六至,一吸六至,浮大者昼死,沉细者也死;(呼吸定数于否也)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者,当吐,不吐者死;下部有脉,上部无脉者,不死。人之尺为树之根也。根有气,不死也。
假令得肝脉,外症喜洁,面青善怒,内症肚脐左右动气,按之痛,肢满闭,小便难,转筋,有时者,为肝病,说的是见肝脉,外兼见此病方是肝病,否则不是。其余依次类推;
假令得心脉,外症面赤口干喜笑,其内症肚脐上有动气,按之牢痛,烦心痛,掌中热,有时者,为心,无者,非也。
假令得脾脉,外症面黄,善思,善意,善味,内症当肚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部胀满,食不消化,体重关节疼。懒惰,四肢不想动,睡觉,有外症相应,才是脾病,否则不是。
假令得肺脉,面白,善喷嚏,不乐,悲伤,内症,肚脐右有动气,按之牢如痛,喘咳恶寒热者,有则为肺病,无则不是。
假令得肾脉,外症面黑,善恐,数欠,内症肚脐下有动气,按之牢如痛,逆气小腹急疼,腹泻而后重,足胫寒而逆,有则为肾病,无则不是。

诊病,若闭目不欲见人者,当诊的肝脉强急而长,反得肺脉浮短而涩者死;闭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紧实而数,反得沉实而微者死。病若吐血鼻出血,脉当沉细,反见浮大而牢者死。病若善言妄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见手足冷,脉沉细而微者,死。若大腹而泻者,脉当微细而涩,反紧大而滑者,死。
人有久病结滞积聚,当诊脉而知之。然诊得右肋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气甚,结微则结气微,诊不的肺脉而右肋有积气者,何也,右手当沉伏。其外痼疾同法也,然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止无常数,名曰结也。伏者,脉行筋下也。浮者,脉在皮肤上也。左右表里法皆如此;
假令脉伏结者,内无积聚;脉浮结者,外无痼疾,脉症不应者死。
右肋积聚,在肺脉的结脉,脉结甚,则病甚,结微则病微。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风得之,其色赤,肝主色,自如为青,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肾为黑,入肺为白,肝为心邪,故为赤色也。其病身热,肋下满痛,脉浮大而玄。
何以知伤暑得之,当恶嗅,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为焦臭,入脾为香臭,入肝为燥臭,入肾为腐臭,入肺为腥臭,故心病当暑得之,当恶臭,其病身热而烦心痛,脉浮大而散。
何以知饮食劳倦得之,然喜味苦也,虚为不欲食,实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入肝未酸,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心为苦,自入为甘。知脾邪入心,则喜味苦也。其病,身热体重,想睡觉,四肢不收,其脉浮大而缓。
何以知伤寒得之,当妄言,何以知之,肺主声,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入肾为**,自入为苦,知肺邪入心,为赡言妄语,其病身热露露,恶寒,甚者喘咳,脉浮大而涩。
何以知中湿得之,当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肾主液,入肝为泣,入脾为延,入肺为涕,自入为唾液,故知肾邪入心,为汗出不可止也。其症身热,小腹痛,足胫寒而逆,其脉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卷三
伤寒论脉法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之府为小肠,膀胱,外经之病,不及其府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中风;恶寒,身体痛,呕,脉阴**紧者,伤寒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也。欲吐,烦躁,脉数者,为传也。
有表里,太阳与少阴为表里;有六经,太阳与阳明为六经。
少阴水火相济,交于中土,则无传之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寸浮而尺弱者也。
太阳病,下之,脉促,胸瞒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大气结于胸中,以司呼吸,误下气伤,不能外充,反滞于胸中为满,气聚通则数,气不接则止,故数中一止,促脉见。去芍药者,在宣心阳而充宗气。于苦降之芍药不符合也。

有很多的不懂的,自己看竖版去。
wonghaishui------ruru 這個建議很不錯,
因為有太多錯字!
也缺了很多原文!
可以的話,
建議上傳文件,既省時又不誤人!

然,
謝謝樓主的熱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