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格-15,B-29的克星!在与F-86对决中战损比达14:1,果真如此吗?

 墨风蒜瓣 2022-01-16
1950年11月30日上午,一队美国空军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奉命前往北朝鲜袭击一座空军基地!
自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7月7日反应迅速的美国立即组建起所谓的“联合国军”出兵协助韩国,同年9月15日“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此后在短短1个月的时间里,朝鲜军队就被迫撤回了三八线附近。

与此同时在空中面对几无制空权的朝鲜军队,美国的轰炸机群肆无忌惮地横行于朝鲜上空,而那些战斗机也可随意的对地面部队进行攻击;
可以说在开战之初,“联合国军”在天上无往不利,没有任何的威胁!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的B-29也开始越来越“放肆”,它们将自己的战线推进至朝鲜境内之后,便出动大批轰炸机对其各大空军基地进行狂轰乱炸,好不得意!

不过在1950年11月30日上午,这一切都因为一款战斗机的“乱入”而改变了!
在奔袭朝鲜空军基地的B-29轰炸机群内突然窜入一架飞行速度极快的战斗机,这架战斗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了数架B-29后迅速撤离,随队护航的美国空军F-80(一款直翼喷气式战斗机)只是象征性的追击了一下,然后就眼睁睁看着来袭战机从视线中消失成了一个“黑点”,独自在风中凌乱!

让美军“恐惧”的米格-15战斗机
这架战斗机就是由苏联制造的米格-15,虽然这次战斗并非是它在朝鲜的第一场战斗,可通过轰炸机组的报告,米格-15参战所带来的“恐惧”迅速在美军的整个指挥系统内蔓延开来;

美国人为什么会“恐慌”呢?
这主要是因为这款战斗机在当时单纯就性能而言要明显优于已投入到战场的美国空军F-80、F-84和海军的F9F等直翼喷气式战斗机,至于那些传统的螺旋桨式战机如P-51、F4U就更不在话下了;
时任英国空军参谋长的约翰·斯莱索就曾说过:“米格-15不仅比我们今天建造的任何一款战机飞得都要快,而且其已大批量生产”!
在“联合国军”空军的现役战机中只有美国在1949年列装的F-86“佩刀”可以与之匹敌,除此之外,米格-15在朝鲜战场上几无对手。

F-86虽然在速度上与米格-15不相上下,但在飞行高度、加速性能、爬升率等方面仍逊色于米格-15。同时在武器配置上,米格-15的一门37毫米NR-23机炮和两门23毫米N-37机炮在攻击端更具杀伤力,而F-86虽然机枪数量倒是不少,可12.7毫米的口径在空战中威力略显不足;

换句话来说,米格-15携带的是“炮”,而F-86装备的是“枪”,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米格-15,B-29轰炸机的克星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美国所担心的事情在朝鲜上空发生了!1951年4月12日由44架米格-15组成的拦截机队对美国空军一个由48架B-29轰炸机、18架F-86、54架F-84、24架F-80战机组成的庞大机队进行了拦截,经过一番激战,由苏联飞行员驾驶的米格-15机队共击落10架B-29、1架F-86和3架F-80,己方仅损失一架战机;

1951年10月23日,也被美军戏称为“黑色星期二”,在这一天美国空军遭受到了比4月份更为惨重的损失;
56架米格-15升空拦截由34架F-86、55架F-84和9架B-29组成的机群,缠斗过后,苏联飞行员将9架前来轰炸的B-29留下了8架,顺带还打下来了两架F-84,己方损失一架米格-15;
也正是因为这场重大失利,美国空军将B-29轰炸机群的攻击时间从白天改为了夜袭,目的就是为了躲避米格-15的拦截。

作为一款专门用于拦截美国B-29(或者说是轰炸机)的战斗机,在研发之初米高扬就做了充分的测试。研发期间为了模拟对轰炸机的攻击效果,苏联特意将俘获的B-29轰炸机和根据B-29逆向仿制而来的图-4轰炸机搬到了测试场,实打实地测试米格-15对这些“大家伙”的毁伤能力。
为了可以一击毙敌,大口径机炮是必不可少的!37毫米机炮在拦截轰炸机过程中被证明是一款具备优良毁伤性能的武器,尽管射速很低,可一旦被命中,B-29“不死也要扒一层皮”。而在单独面对B-29时,米格-15战机上配备的射程超过1000米的机炮可以在远距离对轰炸机进行“点名”,可B-29上配备的自卫武器有效射程不过400米,这也是当时美国轰炸机机组成员的“恐惧之源”!

根据曾参加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轰炸机飞行员厄尔·麦尔吉描述:
对于“绑在”笨重轰炸机上的机组成员来说,没有比可以冲破机群的苏式喷气式飞机更为恐怖的事情了!
当时在我们得知要面临大量米格-15战机拦截时,每个人都非常害怕,这种害怕是我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甚至在越南战场上驾驶B-52时都未曾体会到如此的恐惧!因为我的飞机一旦被米格-15盯上,那离坠毁也就不远了。

“同宗同源”的F-86和米格-15

为了应对这一空中威胁,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发现米格-15出现的一个月后就急匆匆地将F-86派往了前线,从技术角度来讲这是一款与米格-15“同宗同源”的战斗机;

如果往上“查三代”,不论是美国的F-86还是苏联的米格-15在设计上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德国在二战时期一款在“紧急战斗机计划”中胜出的产品,即TA-183,又名“乌鸦”!

1945年英国军队攻入巴特埃尔森的福克-沃尔夫飞机制造厂,有关TA-183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数据辗转流入到美国军方手里;
而当柏林被攻陷之后,苏联军队对德国空军总部进行了“洗劫”,在那里他们获得了一套完整的TA-183的设计资料;
经过几年的消化吸收,美国和苏联在间隔不到几周的时间里相继推出了自己的F-86和米格-15,在结构上二者都采用了35度后掠机翼、机身短粗、机头进气道等设计,外观上大同小异。

不过长得相似也并不意味着这两款战机都是TA-183的“复制品”,在航空器设计过程中两个顶尖大国的尖端产品比较相似的案例笔笔皆是,比如图-160和B-1B等。

F-86VS米格-15,战损比高达1:14,这是真的吗?

1950年12月17日美国空军的F-86首次与米格-15交手,这一次美国人占据了上风,击落了一架米格-15,自此之后这两款当时世界顶级的战机在朝鲜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厮杀!

关于这两款战斗机在朝鲜战场上的胜率到底是多少其实至今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答案!
此前根据美国方面的宣传,F-86在对决米格-15时取得了10:1甚至是14:1的战绩,主要的依据是苏联确认在朝鲜战争中损失了大约335架米格-15,中国确认的损失为224架、朝鲜方面确认的损失为100架左右,总和约为659架,而美国自己声称在这场战争中共损失了78架,刨去非战斗损失,也就有了这样一个数据;

但列位应该知道,这种夸大的数据大概率是美国在战时为宣传而定,时至今日朝鲜战争成为了美国永远的痛,关于这场战争的一些不实数据大多数美国人也不会像二战这种取得胜利的战争那般去刨根问底。
而据之前兰德公司一份关于对韩作战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的F-86对战米格-15时的损失比约为1:1.8,若单独计算前期苏联飞行员的战绩,这个损失比可能仅为1.3:1左右甚至更低,美国实际损失的F-86数量约为250架左右;

而所谓的10:1战损比的来历在下细查了一下,这个可能对比的是双方的空军人数!另据参战的美国飞行员沃尔特·J·博因回忆:在他执飞(1951年至1952年)期间,根本没有所谓的10:1的战损比,双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中,每一场战斗的胜负都是由驾驶舱内的驾驶员所决定的,技术、运气都是决定一场空战胜负与否的关键,米格-15是一个绝对危险的对手,我们势均力敌,我可以肯定的说在战争前期我们和对手打了个平手!

至于为什么米格-15的战绩会逊色于F-86其实也很好解释,在前期参与空战的驾驶员多为苏联王牌飞行员,比如二战苏联王牌飞行员伊万·科热杜布等。在苏联派往支援朝鲜的第29战斗机近卫团招募飞行员时优先考虑参与过二战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不比美国那些所谓的王牌差多少,在装备性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打个平手也是理所应当的!
到了后期,随着苏联开始轮换自己的飞行员,加之年轻的中国空军逐渐接管战场,在经验欠缺的情况下战损比略有升高也属正常情况,总不能真的是第一次参战的新手就直接打爆那些“老鸟”吧!人家不要面子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