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总结]“脊柱脊髓先天性异常”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CT及MRI特点(建议收藏)

 缘于自然123 2022-01-16

脊柱脊髓先天性异常

【病例资料】

1,女,6月龄。出生时即发现骶尾部质软包块。MRI:脊髓低位、圆锥下方脂肪信号肿块(燕尾箭)向后经腰骶后部的骨质缺损与皮下脂肪相连(细白箭),基板-脂肪瘤界面位于硬膜囊外(黑箭)(图1AB)。

2男,30岁。体检发现下段胸椎旁肿物MRI:冠状位T2WI显示胸下段左侧经椎间孔突出于椎旁的囊状病变箭),呈脑脊液信号(图2

3男,35岁。自幼排尿不畅。MRI3:脊髓后方纵形不连续条状高信号影(细箭),脊髓下端等及条纹状高信号混杂肿块燕尾箭)。

4女,53岁。下腰部疼痛多年。MRI4:终丝内条状T1WI高信号影(箭),T2WI为中高信号,其边缘见化学伪影,脂肪抑制T1WI上病变为低信号未列出)。

5女,1月龄。出生即发现颈后部肿物,局部皮肤凹陷。MRI5:矢状位T1WIC4-C5后部附件部分缺如、后方软组织内三角形低信号影(细白箭)、局部脊髓后缘后突与中央管扩张(燕尾箭),另见枕大池扩大(星)、直窦走行陡直及窦汇低位粗白箭)。

6女,2岁。生后背部即有包块,下肢肌肉萎缩,排尿困难。MRI:冠状位T2WI6A显示胸腰段脊髓分为较小的右侧半与较大的左侧半、两者下端融合(燕尾箭),局部硬膜囊增厚。轴位T2WI6B,局部椎板中线部缺如、囊袋状高信号向后突出至皮下(箭)。

初步诊断:椎管闭合不全综合征。

图片

1A   

图片

1B  

图片

2  

图片

3

图片

4   

图片

5  

图片

6A  

图片

6B

【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本组病例均为椎管先天性病变,MRI已清楚显示其病理解剖,因此诊断明确,一般无需与其他疾病鉴别,但需注意本组各种疾病之间的区别,并避免遗漏并存的其他多种畸形。

【最后诊断与本病定义】本组病例均为椎管闭合不全。例1,脂肪脊髓脊膜膨出伴脊髓低位、骶管内脊膜膨出。例2侧位脊膜膨出。例3硬膜囊内脂肪瘤。例4终丝脂肪瘤。例5非终末性囊状脊膜膨出伴颈部上皮窦、颅后窝畸形。例6脊髓纵裂伴脊髓栓系与脊膜膨出。椎管闭合不全spinal dysra-phismSD是指中线区间充质、骨质及神经组织闭合不完全的一组先天性疾病,分为开放性(OSD与闭合性(CSD两大类,OSD是指因背部组织的缺损导致神经组织直接暴露于外界,CSD为神经管闭合不全,但背侧有皮肤覆盖。CSD最常见。

【临床概要】根据是否合并皮肤肿块,CSD分为两大类。

1.CSD合并皮下肿块 临床特点是皮肤肿块覆盖于其下方的神经管闭合不全上,以脂肪瘤最为常见,包括:①硬膜囊缺损伴脂肪瘤,如脂肪脊膜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脊膜膨出;囊状脊膜膨出,包括终末与非终末囊状脊膜膨出。

2.CSD不合并皮下肿块  虽然无局部皮肤肿块,但仍有一些征象提示CSD存在,包括局部毛发增多、毛发丛、毛细血管瘤、皮肤凹陷、皮肤窦口等。分为:单纯神经管闭合不全,包括硬膜囊内脂肪瘤、终丝脂肪瘤、脊髓栓系、永存终室及上皮窦;复杂性神经管闭合不全包括脊髓纵裂、神经肠源性囊肿、背侧皮肤窦道、尾侧退化综合征、节段性脊椎发育不良等。

MRICT诊断与点评】MRI可清楚显示各种椎管闭合不全的病理解剖特征。

1.脂肪脊髓脊膜膨出  常以神经源性膀胱、感觉异常及下肢畸形就诊,体检可见腰骶部背侧大的半透性肿块。MRI特点(见图4-9-1:①基板常扭曲旋转,而脊膜常于基板一侧膨出。两侧神经根长度不同,脂肪瘤侧较短,导致脊髓栓系,脊髓下端位置低于L2下缘,与基板相连合并椎管扩张、椎板外翻,其原因为腹侧蛛网膜下隙扩大脂肪瘤位于硬膜囊外,并与皮下脂肪相连。可合并Chiari畸形。

2.脊膜膨出 一般为后位脊膜膨出,也可为侧方膨出(见图4-9-2,内容物包括蛛网膜下隙、硬膜、蛛网膜,常见于腰骶部,偶见于胸段与颈段。MRI特点:内含脑脊液的囊状影,皮肤及皮下脂肪完整;膨出物内无脊髓,但可见增粗的终丝,脊髓结构正常;可合并终丝脂肪瘤、脊髓纵裂、尾侧退化综合征。CT检查特点:脊膜膨出呈囊状水样密度(图7,同时显示脊柱裂及椎间孔扩大,合并的脂肪瘤呈更低密度。

3.硬膜内与脊髓内脂肪瘤 硬膜囊内脂肪瘤沿基板背侧中线沟内分布,可向后部蛛网膜下隙突出,较大的脂肪瘤可使脊髓外移、变平或使脂肪瘤-基板界面隆起,少数完全位于脊髓内。以颈胸段、脊髓背侧最常见。MRI特点(见图3:①椎管内脂肪信号肿块,常位于脊髓背侧;椎管内外脂肪不相连脂肪瘤与脊髓粘连,使脊髓移位,或完全位于脊髓内;合并脊髓低位。

4.终丝脂肪瘤或纤维脂肪瘤 普通人群MRI检查发现率约5%,位于硬膜内或硬膜外终丝。MRI特点(见图4:终丝增粗,内见带状脂肪信号,矢状位与轴位T1WI显示最佳。CT平扫呈脂肪密度8,矢状位重组图也可显示病变全貌。

5.上皮窦 为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层与皮肤外胚层分离障碍所致。表现为自皮肤向椎管内延伸的瘘管或窦道,长度不等,内衬上皮,有时可深达硬膜,临床上常因反复感染而就诊,局部皮肤可见窦口、毛发丛、毛细血管瘤及皮肤色素异常。MRI特点(见图6B:A.腰骶段最常见,少数见于颈段、胸段及枕部,上下范围可达多个椎体节段;B.矢状位显示最佳,呈后上向前下延伸的条状T1WIT2WI低信号影,终止部位可从皮下脂肪至深达脊髓;C.伴随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约见于1/3病例)、脊髓栓系。CT显示骨质缺损、皮肤增厚及通向硬膜囊的索条影(图9

6.脊髓纵裂 指脊髓或终丝分为左右两半,长度不等,一般分裂的脊髓两侧大小对称。两侧脊髓之间的间隔可为纤维性、骨性或骨软骨间隔。可累及脊髓全长,也可为脊髓局部。根据两侧脊髓是否共有硬膜囊而分为两型。型:两个脊髓有各自独立的硬膜囊,二者之间为骨性或软骨性间隔分隔,这种分隔从椎体向后延伸至椎弓且完全位于硬膜囊之外。这些患者背部可见毛发丛。CT对本型间隔显示最佳。MRI特点:骨刺多位于胸腰段、脊髓纵裂的尾侧,分裂的脊髓在骨刺下方水平融合。常伴脊髓积水、脊髓栓系、半侧脊髓脊膜或脊膜膨出。型(见图6,病变程度与神经功能障碍较轻,无骨软骨性间隔,分裂的脊髓共有一硬膜囊。有时仅见部分纤维间隔或无间隔,需行MRI冠状位及轴位扫描诊断。有时脊髓分裂不完全,腹侧见一深沟,而两侧脊髓部分背侧相连。常合并脊髓积水与脊髓低位、脊髓栓系、蝴蝶椎、脊柱裂。

图片

7   

图片

8 

图片

9

7侧位脊膜膨出  与图2为同一病例。轴位CT平扫,胸椎左旁囊袋状水样密度影(粗箭),向右与硬膜囊相连,相应椎间孔扩大

8终丝脂肪瘤  硬膜囊后部圆形脂肪密度影箭)

9皮毛窦合并非终末性状脊膜膨出  与图6为同一病例。轴位CT平扫显示皮肤斑块,内含少许气体燕尾箭),及向前与硬膜囊相连的条状软组织影,硬膜囊中心低密度影(箭),两侧椎板之间可见裂隙,棘突缺如

总之,椎管闭合不全是一类复杂、种类众多的先天性疾病,熟悉其分类、临床表现及MRI征象有助于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