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书法国展,总有举报某某作品是抄袭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海展区,河北韩建军发现一件江西张伯石的作品好眼熟,与自己参加第二届“临川之笔”全国书法大赛的作品基本相同,于是引发了关于书法抄袭的讨论。
书法学习都是从临摹开始的。中国书法讲究传承,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书法学问、技艺、教义在师徒间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每一个新人都是从“临摹”开始学习的,所谓摹,就是把字帖放在比较透明的习字纸下,照着字帖上的字,一点一画地“描红”。所谓临,就是把字帖放在习字纸旁,照着帖上的字依样画葫芦。临摹也很有讲究,光照着临摹还不够,还要默临、意临,意临就是不求酷似,而是学其一部分,或取笔法,或取墨法,或取章法,或取风格,或取意境,如沈颖《画谨》所说,“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即使是很有成就的书画家,也常常要通过意临,不断吸取前人的精粹以充实自己的创作。但通常来讲,我们会在书画家意临的作品中看见有“法某某笔意”“拟某某法”的题款。 是临摹还是抄袭?抄袭,是指窃取或修改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在相同的使用方式下,完全或者部分照抄他人作品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法人意学习即为临,以临摹之作参展(赛)则为抄。有些书家想走捷径,把意临的作品投稿参展(赛),这如同以“全庸”署名的书、以“双星球”注册的鞋一样,以抄袭他人笔法、结构和章法而取胜,为同道所鄙视。 如何判断书法抄袭?书法抄袭无明文规定,我们只能参照一些相关的版权规定判断。国际版权法明文规定,每首歌曲里有8小节相同即可视为抄袭,如果8小节中只任意改动其中一个音符,也会被视为抄袭。可见,艺术的抄袭要看对原作品的更改程度,看新作与原作的特点,看作品中所体现的创作技巧和作品的价值,看创作者的意图等等,不能简单地判断是抄袭。从被举报的作品看,书者似乎也感觉到可能会被认定为抄袭,尽可能作一些调整,以示区别。或是在内容上进行整合,增加内容的分量;或是在章法上进行调整,改变断章的顺序;或是在笔法上进行取舍,改变笔法的轻重、缓急、繁简,等等,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书法是以笔墨线条为形式,通过对大小、方圆、向背、曲直、欹正、收纵、粗细、长短、轻重、疾徐、疏密、聚散、浓淡、燥湿等一系列复杂关系的精心处理和巧妙安排,表达书写者的喜怒哀乐,体现书法家的匠心追求,再现文学作品的风格情趣,反映社会时代的精神风尚。这种笔墨线条为形式而形成的艺术语言,就是书法语言。 如果一个书法家连这些基本的语言都没有,而要靠学习别人的语调来说话,那就是鹦鹉学舌了。通常来说,临摹的作品较创作的品相更好,近几年,书法赛事频繁,有不少新作产生,自然也成了大家临摹的范本,而这种鹦鹉学舌者居然可以登上展厅甚至国展的大雅之堂,就让人无语了。 如何刹住这股抄袭之风?书协想了很多办法,却屡禁不止,最可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动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把展览置于阳光下,抄袭者定是难逃法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