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扬跋扈的权臣,活活气死的皇帝│688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王敦退回武昌,并不是放松了对东晋朝廷及江山的掌控,而是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大本营,能确保自己的安全,这样一来,不管司马睿接受这种局面也好,试图反抗也好,自己都立于不败之地。

接下来,王敦持续不断地将琅琊王氏族人及心腹手下,安排到全国各重要位置。

王敦先是自领宁州、益州二州都督;又任命自己的堂弟,下邳内史王邃,都督青州、徐州、幽州、平州四州军务,镇守淮阴;再任命自己的堂兄,卫将军王含,都督沔南军务,因为此时前面刚刚被王敦任命的荆州刺史王廙病死,所以王敦又让王含接任了荆州刺史。

王敦又取消了司徒这个职位,将原来司徒所掌握的事务及权利,都并入丞相府。

接下来,王敦又任命武昌太守王谅,为交州刺史。

这个王谅倒不是琅琊王氏族人,不过是王敦的心腹。王敦同时让王谅抓捕并处死原来的交州刺史史湛和新昌太守梁硕。

可惜,王谅却将王敦的计划搞砸了。王谅用计抓住并斩杀了原交州刺史史湛,但是此举也彻底激怒了新昌太守梁硕。梁硕起兵包围王谅,王谅兵败,忧愤而死,梁硕占据交州。不过梁硕在交州的统治非常凶暴酷虐,使得交州百姓民不聊生,随后被陶侃剿灭。

当然,交州偏远之地,王敦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朝廷核心权位上,继续折腾。

一番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王敦这个丞相的权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基本上达到了汉末曹操那个程度,不论是朝廷上的重臣还是地方上的文武官员,大部出自王敦门下。

随着权力越来越大,王敦的脾气也渐长,越发的暴虐傲慢,飞扬跋扈。

各地官员,也是越来越只知道丞相王敦,不知道皇帝司马睿了。原来各地贡献给皇帝的物品,现在基本都要先送到王敦的丞相府邸,王敦挑选过后,看不上的再贡献给皇帝。

王敦手下的心腹,如沈充、钱凤、诸葛瑶、邓岳、周抚、李恒、谢雍等人,也是水涨船高,都身居要职。

这些人大多是贪婪阴险之徒,陡然占据高位,无不骄横跋扈,肆意妄为。他们大规模修建府邸,侵占百姓田宅,甚至公然拦路抢劫。

这些人的胡作非为,弄的国家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王敦的日子非常舒心,司马睿可是憋气窝火。

司马睿好歹是东晋王朝的开拓者,毕竟不是汉献帝、刘禅那样想得开的君主,眼见东晋江山马上就要姓王了,却偏偏无能为力。朝野上下基本上不是王敦的心腹,就是其他保持中立的豪门,自己的亲信,死走逃亡,剩下的愿意和自己一起对抗王敦的臣子,寥寥无几。

司马睿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没希望,不久之后,于322年冬,司马睿忧愤成疾,被活活气死了。可怜的司马睿,死时只有47岁,在位仅仅6年。

说实话,司马睿算不上一个昏庸的皇帝,但是因为处于乱世,外有强敌入侵,内有权臣割据,自己本身能力一般,格局又小,落到最后惨淡收场,也是必然。

司马睿死后,太子司马绍即位,是为晋明帝,司空王导受遗诏辅政。

晋明帝司马绍的日子当然更难过。他父亲活着的时候,都压不住王敦,他一个年轻皇帝上来,更加不可能遏制王敦的野心及行动,而且,身边也缺乏心腹大臣辅佐。虽然他父亲给留下了辅政大臣王导,但是作为琅琊王氏的带头人之一,王导不可能彻底和王敦反目,刀兵相向,他仅能带领部分王氏族人,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帮助皇帝处理一下朝政,稍稍遏制一下王敦的野心,仅此而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绍能够勉强自保,已经不错了,短时间内不可能遏制得住王敦势力的发展。

因此,为了稳住王敦,明明知道王敦阴谋篡位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司马绍还是不得不堆起笑脸,亲自写了征召王敦的诏书,表示自己和朝廷都离不开王敦的指引和领导,希望王敦能大驾前来京师建康,处理各项朝政事务。

王敦当然不会前来。

见王敦不来,司马绍又加封王敦一系列特殊的礼遇,加封其黄钺、班剑,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等,基本上就是类似于九锡这种,各准备谋朝篡位的权臣的标准配置之类。

当然,再多的封赏也止不住王敦的野心。王敦一直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再次起兵之事。

不过好在王氏一族之中,类似王导、王彬之类的重要人物,一直持反对意见,虽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但至少稍稍延缓了一下王敦再次举兵发动叛逆的时间。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