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上旅游与科学考察征程的起点

 光哥小馆 2022-01-16
走上旅游与科学考察征程的起点
                                     ——徐霞客苏州履痕追溯

作者: 田柳

 
  徐霞客与苏州历史渊源深远,关系密切,走访游历次数难以数字计。徐霞客出游的第一站就是苏州西山林屋洞。徐霞客除家乡江阴城东香山外,在江苏留下诗作的只有于苏州楞伽山写的《赋得孤云独往还》诗章。徐霞客晚年所写“西征游记”中还有关于苏州古城的记述。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重视。由此也可以窥见并体会徐霞客迈上旅游与科学考察征程的轨迹和缘由。
首游西山
  徐霞客首游太湖西山,是他自己于崇祯五年(1632)在浙江临海名士陈函辉所居小寒山别墅“烧灯夜话”时说的:“万历丁未,始泛舟太湖,登眺东、西洞庭两山,访灵威丈人遗迹。”{1}湖岛西山世称洞庭西山,古称包山,亦称林屋山,是太湖东南部的一个岛屿,位苏州西南隅,距城约90华里。林屋洞位岛东北、林屋山西部,洞口石壁上镌刻着“天下第九洞天”、“林屋洞”、“仙府”、“灵威丈人得大禹素书处”等大字。徐霞客所说 “访灵威丈人遗迹”,指的就是这个历来被誉为“吴中桃源”的旅游胜地。
  万历三十五年(1607)徐霞客22岁,与江阴名门之女许氏成婚不久。他为实践自幼立下“欲问奇于名山大川”的志愿,便选择了太湖西山为首次远游的目的地。至于为何要选择湖岛西山,究其缘由大致有如下几点。
  第一,湖光山色\缥缈仙境的诗情画意吸引着他。
  徐霞客“工诗,工古文词,更长于游记{2}”;“……振之(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诗先成。喜其词意高妙,备极诸长。”{3}徐霞客阅赏古人诗篇时,当会读到唐代江阴诗人魏璞的好友皮日休、陆龟蒙的诗歌,他们俩泛舟太湖,写作或唱酬太湖洞庭西山,如《入林屋洞》、《雨中游包山精舍》、《包山祠》、《太湖石》、《缥缈峰》、《消夏湾》、《明月湾》、《桃花坞》等。皮日休的《入林屋洞》:“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昔云夏后氏,于此藏真经。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琼……禹书既云得,吴国由是倾”。还有《石板》(即林屋洞侧石公山)诗:“翠石数百步,如板漂不流。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皮日休)“一片倒山屏,何时隳洞门?屹然空阔中,万古波涛痕”(陆龟蒙)等诗句,让书斋中的青年霞客怦然心动,一直想往着去一览究竟。
  徐霞客更会发现高祖徐经的许多挚友,如“明四家”、“吴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等,均先后泛舟太湖畅游西山、持火入林屋洞,并写下诗篇。如《太湖》:“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文征明)《泛太湖》:“具区浩荡波无极,万顷湖光净凝碧。青山点点壹中微,寒空倒浸连天白。”(唐寅)“咸池五年直下注,峨眉岱岳潜相通。乾坤上下浮元气,郡国周遭护诸宫。”(祝允明)。{4}无疑,先辈所写诗作中太湖胜境、仙府神灵的自然风光、神奇传说,极具吸引力、号召力。于是,青年霞客真正由此迈出了“远游天下”的第一步。
  第二,幽墟灵窟、龙洞禹穴的藏经古迹昭示着他。
  林屋洞,相传古有龙居、洞体似龙而称龙洞,属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原有雨洞、丙洞、旸谷洞三穴会于一体,今存雨洞及旸谷两洞,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鱼乳泉等石景。洞外摩岩石刻甚多,另有曲岩、齐物观、林屋晚烟等景点。
  林屋洞传说多与大禹治水有关,如称“灵威丈人得大禹素书处。”《吴地记》载:“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吴王使灵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禹书。”《五符》载:“林屋山,一名包山,在太湖中,下有洞,潜通五岳,号天后别宫。夏禹治水,平后藏五符于此。吴王阖闾使灵威丈人入山,所得是也。”《战国策》载:“句曲山间有灵府,洞庭四开。古人谓仙坛之灵区,天后之便阙,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杳。众洞相连,七涂九便,四方交达。天后者,林屋洞中之真君。住在太湖包山下,灵威丈人所得宝符处也。”{5}这些有关传说,在《山海经》、《风土记》等古代地理学著述中均有记载。自幼“特好奇书,侈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山海图经”的徐霞客,读书中获知太湖西山林屋洞传说及胜迹,启迪他一定要去那灵窟胜境搞个明白。可见徐霞客日后确立的考查溶洞、追溯江源等科考项目和内容,正是从此酝酿而开始的。
  万历三十五年早春,22岁的徐霞客由叔岳父、江阴著名诗人许学夷陪同,迈出书斋,从村南沈圹河畔乘船出发,开始了首游太湖、登眺洞庭东、西两山及其他湖中诸山、重点探历、考察林屋洞、访春秋灵威丈人遗址的征程。徐母王孺人为儿子第一次出游,特地缝制了远游冠以壮其行。
  今有学者提出,徐霞客所处的17世纪正是太湖发大水之际,他只能到达林屋洞前,不可能进入洞穴探览。其实,林屋洞中路平水静,虽时狭时阔、曲折幽深,人行其间似闲庭信步。原有上、中、下三洞(“文革”中开山采石,现存两洞),即使发生洪水也只会淹没下洞,中洞与上洞地势高亢、从来没发生过积水。徐霞客当年进入林屋洞内探览、考察是完全可以的。徐霞客前辈、吴中才子文征明“裹粮怀炬”、霞客同时代人吴中名士陈仁锡“秉烛先游林屋洞”等诗句,证实明代众多诗人都是举着火把进入“天下第九洞天”的,同代人徐霞客哪有不“怀矩”、“秉烛”入洞探奇测幽、观察一个究竟之理呢!
  第三,徐氏家族、聚居湖岛的宗族亲情感染着他。
  徐霞客作为江阴梧塍徐氏第17世孙,在“耕读传家,以敦世教”的祖风熏陶下,自幼随父、祖于每年清明节前,坐船去梧塍祖莹和砂山、昆山等地祖坟缅怀、祭祀祖先。所以,长大后便重视并调查、了解先世“宗脉之源”及“昭穆之礼”的情况。
  湖岛西山由于地处偏僻的特殊环境和优越自然条件,南宋赵构南渡杭州前后,北方许多名门望族为逃避战乱或抵制异族统治,先后迁徙至西山定居,其中有不少来自北方的各个徐氏家族。如南徐、北徐、徐巷、后埠、东园、堂里、熙巷等徐氏宗族支系,且在徐巷、东村、堂里等村还建有徐氏宗祠,专门用于宗族祭祀活动。徐霞客对此很感兴趣。西山多支徐氏虽然与江阴梧塍徐氏并不一定同宗同祖,但他们大多来自中原,同一个姓氏,值得追溯。其实,苏州的确是徐霞客先祖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与其关系相当密切,可以说苏州是他先祖的故乡。徐霞客的四世祖徐守诚,于南宋宗庆元(1196—1200)间,自浙江“处州(今名丽水)从事使(辅助官)迁吴县尉(掌捕盗贼、察奸究的官员),因家焉”。{6}徐守诚在苏州成家立业,直传至其长子徐名世入仕为官,任承事郎,徐家三代人,在苏州居住了大约七、八十年之久。到了元世祖忽必烈占领江南各地之后,徐名世不愿做元朝的官,才带领本支家族由苏州迁至江阴县西顺乡梧塍里(今名祝塘大宅里)。后来徐霞客的曾祖徐洽又由梧塍里迁移至同邑之马镇旸岐。所以,徐霞客对苏州有着特殊的感情。应该说,徐霞客与苏州之间的来往走动是相当频繁的,只是由于同在吴郡,路近地邻,像江南其他城镇一样,访游之后大多没有写入日记,或者写了可能没有留下资料。因此,他首游西山,于此也似有一定缘由及道理。
  据上所述,徐霞客选择远游的起始之地为湖岛西山,游赏、探览之中深受启迪,苏州成了他毕生从事旅行、科学考察的起始之地。徐霞客从首游太湖林屋洞起,开始了日后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道教的赤诚、罗浮、句曲华阳洞天等的漫游神州名山大川的伟大征程。正由于受林屋洞“访灵威丈人遗迹”及走访“得大禹素书处”影响,徐霞客联想到《禹贡》所言“岷山导江”,萌发追寻长江源头,推动其日后直抵云南边陲金沙江追溯江源的万里西征。此外首游林屋洞,也导致他后来又探历宜兴的善卷、张公两洞,句容的华阳洞,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江南洞穴的先后游历,不仅增加兴趣,更是奠定了他对喀斯特溶洞考察的基础,以致后来在旅途中总是有洞必探,最终成为洞穴考察的先驱。
楞伽山下
  楞枷山应为楞伽山(即上方山),位苏州西南,濒临石湖,顶有楞伽塔,古迹颇多,风光佳丽,自古为游览胜地。曾任南宋参知政事(宰辅一级)的吴中著名诗人范成大,于上方山麓、石湖之畔筑有别墅,作为离任后怡情养性、吟赋唱酬的隐居之所,并且以“石湖”为号,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徐霞客也是曾在上方山留下诗篇的一位诗人。徐霞客留存诗作只有38首,其中除了江阴城东香山(今张家港市)写的《题小香山梅花堂诗》、《游梅花涧》外,在江苏境内名山胜地挥毫作诗的仅此苏州上方山一处,诗题为《赋得孤云独往还》。
  崇祯五年(1632)七月十五日,徐霞客与黄道周、陈仁锡同游太湖西山。是年初,徐霞客福建挚友、时任右中允的黄道周,因上诉得罪被斥为民。黄于南归途中,与霞客一起游览了镇江金、焦两山,然后往游洞庭西山。家住吴中的南京国子监祭酒陈仁锡,当时正乞假在西山家中,于是三人相叙,同游东、西洞庭胜景。
  黄道周(1585-1644),字幼平,福建漳浦人,曾在铜山孤岛石室中读书,因号石斋,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善书能画,精天文历数,明史称他“学贯古今”,人称石斋先生。黄与徐交往密切,友谊深厚,为莫逆之交。陈仁锡(1579-1634),字明卿,苏州长洲(今苏州)西山人,天启二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编修,好学喜著书,为人正直不阿。他既是徐霞客的亲戚和朋友,又因与黄道周、文震孟等名士同为天启二年进士而意气相投。所以,当徐、黄来后,三人结伴坐着淘沙船,由船工举着火把畅游了林屋洞,又一起游览了石公山、消夏湾,接着乘船经东太湖、澹淡湖至石湖,借榻于上方山的楞伽寺。当晚三人在楞伽寺以白天畅游为题浅唱低呤、酬唱作诗。徐、黄以“孤云独往还”为韵各作五律五首,黄道周为作书贴:“壬申(崇祯五年)秋,同徐振之泛舟洞庭,还宿楞伽山,即席分韵,共赋《孤云独往还》,而振之诗先成。喜其词意高妙,备极诸长,因录于上,方知予作之不逮也。七月一日,弟黄道周书”。陈仁锡作《送黄道周偕徐霞客游洞庭时早祷》一诗。{7}
  徐霞客在上方山楞伽寺写的《孤云独往还》为:“秋空净无极,兀兀片云孤。不与风同驶,遥令雨自苏。卷舒如有约,尺寸岂随肤?我欲神相倚,从之径转无……卷舒有妙理,谁云倦始还?垂天宁幻态,触石岂无关?神远群俱涣,情空迹自闲。始知得体物,造化掌中删。”这些诗句完全是偕友畅游所感所想,触景生情而“赋得”。正如《徐霞客诗译赏》一书作者所言,徐霞客“既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富有豪气的文学家。豪情壮气激励他去探险旅行,旅行途中美好的秀丽景色令人神往陶醉,'万水千山总是情’。那种难以抑制的豪情自然而然地喷涌,命笔成诗,这是科学人与文学人的性格融为一体的结晶。”{8}丽水佳山,美景如画的苏州景色,令徐霞客及其好友心情舒展,襟怀畅开。他们忘却尘世间的忧愁和不快,向往着浩瀚太湖上空那独往独来、自由飘忽的一片片白云。好游喜吟的徐霞客抑制不住喷涌奔发的豪情,就挥笔写下了上面那首不朽的诗歌。黄道周的“古洞扄幽户,残崖倒暮睡。每逢巢鸟尽,梦月想缤纷”和陈仁锡的“我家太湖连东溟,笑煞吴人多不识。送君直到消夏湾,手挽天河泻震泽”等句,亦都极具特色。他们的以韵唱酬之作,成为明代朝廷名臣与一介布衣携手畅游苏州、欢歌太湖的一段文坛佳话。
古城内外
  璀璨天成、碧波连天的浩淼太湖,小桥流水、古朴清幽的苏州古城,对徐霞客来说,可以说是魂牵梦萦,常记心间。从年轻时首游湖岛西山开始,直至晚年万里长征时还踏上苏州土地,与吴中古城作最后告别。
  《徐霞客游记》在崇祯九年(1636)九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的三天“日记”中,徐霞客作如下记载:“二十一日入看孝先,复小酌。上午发舟,暮过虎丘,泊于半塘。二十二日早为仲昭市竹椅于半塘。午看文文老乃郎并购物阊门。晚过葑门,看含晖兄。一见辄泪交颐,不觉为之侧然。盖含晖遁迹吴门且十五年,余与仲昭屡访之。虽播迁之余,继以家荡子死,犹能风骚自遣;而兹则大异于前,以其孙之剥削无已。因复同小酌余舟,为余作与诸楚玙书。诸为横州守,夜半乃别。二十三日复至阊门取染69裱帖。上午发舟。七十里,晚至昆山。”{9}在这短短二百余字的“日记”中,可以看到徐霞客最后一次到苏州,除了置办书函介绍、印制书画,就是拜别亲友。
  苏州,不仅是徐霞客先世的居住地,也是他故旧亲友聚居之地。如上所述的族兄徐含晖,至亲陈仁锡等。还有就是数代世交的文氏家族。文震孟是徐霞客的好友,而文的曾祖文征明及其父文洪与徐霞客的高祖徐经、及徐经父、叔徐元显、徐元寿均是好友。文震孟、陈仁锡、项煜、徐含晖等亲友又都同族兄徐仲昭相知相交。所以仲昭曾多次陪同徐霞客游览吴郡古城,或专访,或购物,或赏景,或路过。苏城内外的阊门、葑门、虎丘、半圹等处,都留有他的身影和踪迹。
  再如:天启年间(1622-1624),为建晴山堂以祝慈母王孺人八秩华诞,徐霞客特地到苏州请至亲好友陈仁锡撰《晴山堂记》,请苏州著名画师张苓石与无锡陈伯符大师合作绘制《秋圃晨机图》,并请文震孟为《秋圃晨机图》题咏。崇祯三年(1630),黄道周于丹阳道中书写了《七言古一首赠徐霞客》,第二年夏霞客持诗卷专程去苏州,分别请文震孟、项煜为之书跋。文震孟在“跋”中高度赞扬“霞客生平无他事,无他嗜,日遑遑游行天下名山……真古今第一奇人也!”{10}项煜在“跋”中则敬慕霞客,赞誉“霞客游满天下,所交多一时贤豪长者,而尤以许先生,走万里而谒之穷山;夫自世俗观之,则几于嗜痂之癖矣。”{11}
  苏州,永远留在徐霞客的心间。
  2011年9月,笔者与宁沪、苏锡等地“徐学”同仁,应邀参加苏州市吴中区西山景区管理处举办的“徐霞客首游林屋洞论证会”。会上获悉西山景区将在林屋洞前竖立徐霞客塑像,大家都认定是明智之举。我想,如果上方山、石湖景区再镌一尊徐霞客于当年在楞伽山所作《赋得孤云独往还》诗碑的话,那么就进一步展示和突现了游圣徐霞客毕生进行的旅行和科学考察是从苏州开始,进而迈上“霞行天下,探索奥秘”的光辉历程,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作者: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江阴市徐霞客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注释:
      {1}{2}{3}{8}{9}{10}{11}明徐弘祖著、褚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附编:陈函辉《霞客徐先生墓志铭》、徐霞客《赋得孤云独往还·黄道周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所引唐代诗人皮日休、陆龟蒙及明代唐寅、祝允明、文征明诗作,均见于《太湖西山名胜诗文选》,邹永明选注,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所引《吴地志》、《五符》、《战国策》文字内容,均见于《西山镇志》,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志编篡委员会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吕锡生主编《徐霞客家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7}郑祖安、蒋明宏主编《徐霞客与山水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版
      {8}刘湘和注释、译评《徐霞客诗译赏·自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