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古道今 | “游圣”徐霞客考察过的西山“天下第九洞”

 黄之中 2022-06-2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游圣”徐霞客考察过的

西山“天下第九洞”

图片
图片

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徐霞客,是彪炳史册的中华文化名人。他放弃仕途、寄情山水,“驰骛数万里,踯躅三十年”,寻山如访友,旅游如致身,足迹遍及当今19个省、市、自治区。用心血和汗水写就了一部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万里遐征,由近及远,次第展开。据《霞客墓志铭》载:“万历丁末,始泛太湖,登眺东、西洞庭山”万历丁末即明万历三十五年(1670),22岁的徐霞客在岳父许学夷的陪同下,首先游历太湖及其苏州、无锡。在饱览湖光山色美景之后,弃舟登上太湖中的洞庭西山,来到了太湖七十二峰中最高的缥缈峰下的林屋山,探览考察了“天下第九洞”。

图片

林屋山之林屋洞,据传是龙王九太子太湖君居住之地,又称“龙洞”。称“天下第九洞”则缘于《道书》“十大洞天第九,林屋洞”的记载。清代徐友理所撰的《太湖备考》有如下描述:“林屋洞,在西山。即十大洞天之第九,一名左神幽虚之天。洞有三门,同会一穴。一名雨洞,一名晹谷,一名丙洞。中有石室、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鱼乳泉、石燕。有石门,名隔凡。”“昔阖闾使灵威丈人入洞,秉烛昼夜行七十日,不穷而返,得《素书》三卷,上于阖闾,不识,使人问於孔子。孔子曰:此禹石函文也。阖闾又令再入,经二十日却返,云:不似前也,惟上闻风涛声,又有异虫挠人扑火,石燕蝙蝠大如鸟,前去不得。穴中高处照不见巅,左右多人马迹。”

图片

林屋梅海

关于林屋洞,《山海经》《风土记》《吴地记》《玄中记》等古书典籍都有记述。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洞天福地”巡游,并投放纪念物。唐宋时,朝廷常派官员、道士,在林屋洞诵经、祭神,以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据《苏州府志》载:“洞庭山林屋洞侧有神景观,唐时岁遗使投金龙玉简,自唐迨宋,岁为祀事。”1980年,在清理洞穴时,发现了唐代、宋代和明代留下的金龙和青铜鎏金龙7条。

图片

我想,当年徐霞客一定听到过关于“天下第九洞”的奇妙传说,来到林屋山后也一定看到宋代尚书李弥大题写的“林屋洞天”几个大字。进洞后在被这独特的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所倾倒的同时,更会仔细寻找灵威丈人与大禹的遗迹。

图片

我是洞庭西山人,从小就听大人讲“天下第九洞”的许多故事。记得有这样一只故事,说有一位孝女,非常想念远在湖南做生意的父亲。春节到了,年初一的早晨,她煮好团圆后,便盛在一只容器里,从林屋洞一直走到湖南洞庭湖畔,并找到了她父亲。当父亲打开容器、盛出团圆时,还是热乎乎的呢!由于年深月久,林屋洞慢慢地被淤泥所堵塞。从1980年起,林屋洞经过多次清淤整理,完善道路、照明、排水、通风等设施,198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处颇有特色的旅游胜地,其摩崖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林屋山摩崖石刻

我多次来到林屋山,进入林屋洞。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留下了难以割舍的印象。如今,从苏州乘汽车过太湖大桥,一个小时便可直达“天下第九洞”。洞口石壁上刻有清代乾隆“天下第九洞”和清末著名学者俞樾的“灵威丈人得大禹素书处”摩崖的题字。

林屋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洞中清凉幽深,沿着曲折的通道,时而似闲庭信步,时而又扶壁侧身而行。时而听到淙淙的流水声,时而又有水珠掉到脸颊上、脖子里,十分舒适宜人。从洞顶渗下的星星点点水滴,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发出“叮咚”“叮咚”的妙音。隔凡洞内有“洞庭要津”,相传“柳毅传书”由此进入龙宫。雨洞及晹谷洞内,有金庭、玉柱、龙盆、隐泉等奇景。唐代诗人皮日休称“金堂似铸出,玉座如琢成”

图片

林屋洞低于太湖1点5米,走出晹谷洞,便到达林屋山巅。

山上怪石迭出,宛若牛羊、犀象等各种动物,起伏蹲卧,各具神态,村民们称为“十二生肖石”,即所谓的“齐物古观”。登上 “驾浮阁”,远眺太湖,近观村落,好一幅“林屋晚烟图”!真乃:林屋山上好风景,遥想霞客曾登临。首游太湖探龙洞,自此遐征步不停!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