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温通,养肠胃防寒凉

 mjx1234图书馆 2022-01-16

原创2022-01-15 10:30·家庭医学

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贪食冷饮、嗜食肥甘厚味、熬夜等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时有发生。

脾胃在消化冷食时需要消耗体内的阳气,长时间熬夜也会过度消耗体内的阳气,因而干扰肠胃的代谢节奏,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脾虚,直至生湿化痰。

其次,过食肥甘厚味之物,难免增加脾胃负担;再次,肝和脾胃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肝脏还向脾胃供应动力,长时间情绪低落会伤肝,进而给脾胃功能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现代人多发肠胃疾病。这时候不妨试试方便实用的艾灸。

辨清肠胃病证

首先要对症治疗。这就需要找准症状,明确所患的肠胃疾病类型。

肠胃病通常包括以下几大类。

炎症类,如结肠炎、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免疫类,如结肠黑变病等;

溃疡类,如肠溃疡、胃溃疡等;

结核类,如肠结核;

息肉类,如肠息肉、胃息肉等。

不同类型的肠胃疾病均有相应的症状表现。消化系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包括腹痛、胃痛、腹泻、便秘、恶心、纳呆、呕吐等。

通过辨证论治,找准证型,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艾灸调理,缓解症状。

艾灸温通

导致肠胃病的主要因素通常包括饮食结构变化,活动量下降,造成人体气机运行变弱,体内寒湿生发。而艾灸最重要的功效就是温通。所以,用艾灸的温通来化解患者的寒湿,是非常合适的。

《神灸经纶》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简要地说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常用的艾灸灸法

01

直接灸

把艾绒捏成小粒,放在穴位上加以点燃。临床中极少应用此种灸法,原因是这种疗法极易将皮肤烫伤,产生难看的瘢痕。

不过,从这种方法变化出来的隔姜灸却大受人们的喜爱,具体操作是把一片扎满洞的姜片放于艾炷垫下,然后开始治疗。方便、安全性高,可以在患者家中开展。

02

温针灸

这种灸法就是以针来刺激相关穴位,然后在这些穴位之上开展艾灸。温针灸操作的关键是准确找到穴位,同时对艾绒有着不低的要求,不然就可能导致患者烫伤。所以此种方法不适用患者居家使用。

03

器具灸

比方艾盒灸,点燃艾条后,将其放到盒内,然后把盒子置于患者的相关穴位进行治疗。这一方法既安全,效果又好,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04

悬灸

拿着点燃的艾条,在和皮肤维持安全距离的条件下开展灸疗。这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安全、方便。

胃肠不适如何灸

灸疗肠胃病的常用穴位包括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气海穴。以下为针对不同情况人群的具体灸疗操作。

01

艾灸中脘穴、足三里

对于胃部怕凉与吃了瓜果即觉寒凉不适的患者,可用艾盒灸中脘穴,以艾条灸足三里。1星期2~3 次,每次取1穴,灸15~20分钟。

02

艾灸气海穴

对于着凉即腹泻及腹部怕凉的患者,可用艾盒灸气海、关元,1星期1~2 次,灸20~30 分钟。

03

艾灸神阙穴

还有一种适合肠胃病调理的节气灸,也就是于秋分前后每日艾灸神阙穴1次,2小时,连续7天。能够有效预防肠胃疾病的发生。

艾灸并非人人适用

需要指出的是,艾灸疗法并非所有人都可适用,比方舌头无苔而且较红的人需要慎用艾灸。这是因为此类患者的体质总体来说是偏热类型的,能否使用艾灸,应当由医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日常肠胃养生

首先要戒除不健康的饮食方式,尽量减少肥甘厚味之物的摄入,食物品种应尽可能丰富,不可偏食;

注意适度运动,以普通人而言,每日基本活动量为10 000步;

要注意调节情绪,维持舒畅的心情;

避免经常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