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元显虽然没有真的出兵,但毕竟还拉出了一番出兵的架势,可是他任命的先锋官刘牢之,手握重兵,先锋大印也早就挂脖子上了,却一直按兵不动,一点动静也没有。 刘牢之一直非常厌恶司马元显,当然,也不怎么喜欢桓玄。所以,刘牢之根本就没打算参与这两方的争斗,而是打算坐山观虎斗,等桓玄将司马元显打败,将朝廷中忠于司马氏皇族的重臣铲除的差不多之后,自己再出手消灭桓玄。那样一来,东晋天下,基本就是由他刘牢之来执掌了。因而,对于刘裕的请战,刘牢之一概不许。 实际上,这里的刘牢之,过于自大了。想要渔翁得利,先得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还得估量估量司马元显能不能消耗掉桓玄的部分实力,否则,如果因为刘牢之的无动于衷,让桓玄轻易取胜,而刘牢之又没有消灭胜利之后的桓玄的能力,那下一个灭亡的,就轮到他刘牢之了。 桓玄也担心刘牢之站在朝廷一方,与自己为敌,因而派来说客游说。刘牢之早有此心,双方一拍即合。虽然刘裕和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等人都坚决反对,但刘牢之一意孤行,正式抛开朝廷,派儿子刘敬宣为使者,投降了桓玄。 当然,按刘牢之的心思,这只是暂时的,而且,也仅仅是个名义而已。 刘牢之有自己的小算盘,桓玄更是一代枭雄,腹黑手狠是标配,因而,在和刘敬宣谈笑风生,深表器重的同时,早就谋划着,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除掉刘牢之,兼并北府军的计划。 不管桓玄和刘牢之如何在背后勾心斗角,至少表面上合二为一,因而,桓玄的军队更无人抵挡,顺风顺水,迅速杀到建康城下。 这时的司马元显,酒也喝得没什么滋味了,勇气也鼓得差不多了,终于准备率领大军真正出发了,突然听到远远近近喊杀声一片,派人一探听,原来桓玄的大军已经杀到建康城下了。 司马元显大吃一惊,立刻扔掉船只,抛弃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撒腿跑回建康城内。 回到城内之后,司马元显一琢磨,这也不是事啊。于是,又开始组织大军,列阵于宣阳门外,准备和桓玄打上一打。 阵势倒是列开了,不过司马元显心中一直不太踏实,还是犹豫着自己要不要先逃跑的问题。 就这种将军领军,再勇猛的士卒,在他麾下,也没心思打仗啊。 于是,桓玄的先锋军队到达后,对着司马元显麾下的大军,大喝一声:“放下武器。”司马元显这边的大军随着这声呐喊,顿时土崩瓦解,扔掉刀枪盔甲,四散而逃。关键时刻,司马元显当然不甘人后,一口气逃回城中。 到了城中,司马元显依然手足无措,于是跑到父亲司马道子面前,让父亲拿出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司马道子哆嗦得比司马元显还厉害呢,怎么可能有什么好办法?父子二人唯一能做出的应对方式,就是抱头痛哭而已。 桓玄的大军毫无阻挡的进入建康城中。之后,桓玄派人将司马元显抓了起来。司马道子因为毫无威胁,暂时无人理睬。 既然桓玄胜利,那桓玄当然就是正义的一方,于是,朝廷颁布诏书,任命桓玄统领国内大小所有官员,加封桓玄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荆州、江州三州刺史,假黄钺。这么说吧,除了暂时还站在皇帝那把椅子旁边,其他皇帝的权力,基本上都归桓玄了。 皇帝呢?除了还能象征性的继续坐在那把椅子上,剩下的,就是等待了,等桓玄什么时候有心情,将他从椅子上赶走了。 之后,桓玄当然是毫不客气的大肆安插自己的亲信,彻底将朝内外大部分的权力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暂时稳定住朝堂之后,桓玄开始着手处理对手。 桓玄让人以酗酒无度,行为放纵及忤逆不孝的罪名,参奏司马道子,准备将司马道子斩首示众,后来在其他人的劝说下,饶过司马道子一命,将他流放到安成郡。 反正司马道子已经是废人一个,没有丝毫的威胁,暂时饶他一命无所谓。 司马元显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连他的儿子,东海王司马彦璋,和他的一些亲信部下,包括谯王司马尚之在内,都被斩杀于建康城的街市之上。 当然,最终,桓玄也不会饶过司马道子,就在这年十二月,命人毒死了他。 处置完司马元显等人,桓玄开始对刘牢之下手了。 桓玄先是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实际上,是准备削夺刘牢之的兵权。 刘牢之正处于惶惶不安中。局势的发展,远不像他设想的那样,桓玄轻松占据建康城,实力不但没有丝毫损失,反而彻底控制朝政、军政大权。既有实力,又掌握了朝廷大义。刘牢之则彻底陷入被动。 现在见桓玄开始发动,刘牢之更加不知所措。 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劝说父亲,干脆举兵征讨桓玄,匡扶社稷。可是刘牢之又犹豫不决,一会打算先北上,和驻守在广陵等地的高雅之等人汇合,然后再举兵,一会又打算据守长江以北地区,和桓玄相抗衡。 刘裕和刘牢之麾下其他众将领都发现,刘牢之此时已经彻底慌了手脚,失去了对战局的把握能力了。 这样的刘牢之,根本无法和桓玄相抗衡,早晚必死于桓玄之手,因此,刘牢之麾下众将也是人心涣散,各奔东西。 见麾下将士与自己离心离德,刘牢之更是彻底乱作一团,后来索性率领还追随着自己的部属向北逃跑。到达新洲的时候,刘牢之越想越没有活路,自缢而死。 可惜,当初淝水之战主要功臣之一,多次击败孙恩叛乱的大将刘牢之,就这么自己走上了绝路。 因为桓玄还打着朝廷的名义,所以,刘牢之死后,剩余的北府军将士,包括刘裕在内,暂时仍旧保持着原样,当然,归属了桓玄调遣。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