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概述(二十九)——东晋(二)

 邓超越梦想 2017-07-21


淝水之战后,东晋统治者内部又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冲突,而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又爆发了由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战争。在战乱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北府兵将领刘裕,凭借对桓玄叛乱与孙恩、卢循起义的镇压以及对外的北伐胜利,最终夺取了东晋政权,建立了南朝(420-589年)的第一个政权。


桓玄之乱

谢安在淝水之战后,遭到会稽王司马道子(晋孝武帝同母弟)的排挤,为晋孝武帝所疏远。司马道子的势力逐渐膨胀,成为东晋有名的权臣。谢安死后,司马道子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太元十七年(392年),东晋朝廷命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出镇江陵。时桓温之子南郡公桓玄(369-404年)在荆州,因桓氏在荆州经营数十年,为东晋朝廷所忌,不得重用,与司马道子矛盾也很深。殷仲堪不能控制桓玄,反倒对桓玄有敬畏之心。

隆安元年(397年),镇守京口的王恭起兵反对司马道子,并约荆州殷仲堪进兵。次年,王恭第二次举兵,为部下刘牢之背叛,被杀。这时,杨佺期、殷仲堪、桓玄的军队也逼近了建康。此时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专权,聚敛无度,即将走向崩溃的边缘。桓玄击败殷仲堪、杨佺期,夺取了西军大权。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畏惧桓玄的势力,出兵讨伐,很快失败。桓玄迅速掌握了东晋朝政,并打算废晋自立。

元兴二年(403年),桓玄正式废晋自立,国号楚。次年东晋大臣共推举北府兵将领刘裕为盟主,收复建康,后溯江而上,迅速消灭了桓玄,安帝复位。桓玄死后又过了几年,其部下才渐被消灭。


1982年版《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晋图 淝水之战前


桓玄之乱使得东晋的统治陷入巨大的危机。淝水之战后,东晋统治者内部的斗争逐渐激化,而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桓玄之乱的同时,孙恩、卢循相继领导的农民战争,也沉重打击了东晋在东南地区的统治。


孙恩、卢循发动的农民战争

王恭起兵时,孙泰在三吴凭借道教召集军队、聚集资金,意图推翻晋朝,后被司马元显诱杀。孙泰之侄孙恩(?-402年)逃到海岛上,依靠道教来发动百姓。

当时,荆州等地由桓玄势力控制,江北则为北府兵控制,东晋朝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只有江东地区。隆安三年(399年),司马元显将江东由奴婢免为客的百姓发配建康充兵役,号称乐属,这使得原本就受到东晋朝廷盘剥的江东百姓更加痛苦,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孙恩由此再度起兵。

孙恩攻打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杀内史王凝之。八郡(会稽郡、吴郡、吴兴郡、义兴郡、临海郡、永嘉郡、东阳郡、新安郡,约当今江苏东南部、浙江大部地区)百姓应者云集,十数日间,起义军达到数十万之众。东晋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暴动十分畏惧,加之江东是其当时的根本,因此迅速派北府兵等军队前往镇压。北府兵是东晋劲旅,因此孙恩很快撤退到海岛上。隆安四年(400年),孙恩再攻会稽郡,杀东晋官吏谢琰。次年六月,孙恩率军十余万、楼船千余艘,由海上溯江进至丹徒(今江苏镇江),建康大震。不久孙恩又被刘牢之、刘裕等人率领的北府兵所击败,退走海岛。大亨元年(402年)三月,孙恩进攻临海郡(治今浙江台州椒江北章安镇)兵败,投海而死。

孙恩死后,其部下推举他的妹夫卢循为首领。卢循受到刘裕的打击,自海上南渡,元兴三年(404年)十月攻占番禺(今广东广州)。这时桓玄之乱刚被平定不久,东晋尚无力镇压,暂时任卢循为广州刺史。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北伐南燕,徐道覆建议卢循趁机北上进攻建康,卢循犹豫不决。次年,卢循、徐道覆率军北进。东晋朝廷急召刘裕回朝。由于卢循缺乏决断,坐失战机,被刘裕击败,次年春南逃龙编(今越南河内东),最终战败,投水自杀。至此,前后长达十三年的农民战争最终失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