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命的桓楚政权

 庶民临风 2015-01-13
短命的桓楚政权

  前文讲到傻子皇帝晋安帝的时候,相王司马道子掌权,这位皇叔先是信任王国宝,后来又信任司马休之兄弟,加上自己也没啥本事,还经常干坏事,就惹恼了皇上他舅舅王恭,这位国舅也起兵杀向建康,后来朝廷用计,让王恭手下的北府军将领刘牢之发水,才算把王恭摆平,之后,又花了一番力气,才把跟着王恭一起闹事的殷仲堪等人也妥善处理,按理说,这闹事攻打朝廷的人都杀的杀,赦的赦,朝廷总该过一段安生日子了吧,其实不然,王恭等人啊,只是个开头,几个更生猛的人是一个接着一个跳了出来,最终让司马家的天下关张大吉了,那么这几个人是谁呢?
  讲这几个最后让司马家政权倒闭的人啊,必须先说说王恭兵败之后东晋的政治局势,其实在孝武帝还活着的时候,地方大员就已经不怎么听皇帝的命令了,在加上东晋的士族门阀又是相当的厉害,所以这个时候,皇权是相当衰弱了,门阀旧族和手中有兵的军阀都不把皇室放在眼里,傻子皇帝安帝的时候,这状况就更明显了,虽然当时由不是傻子的司马道子父子相继掌权,但是情况也没有什么改变。
  司马道子这个大酒鬼啊,水平真不怎么样,他倒是有个儿子司马元显能比他强点,司马元显是坚决主张对王恭用兵的,事成之后,声望也就更高了。隆安三年(399年)司马道子生病了,而且又嗜酒成癖,没有一天不酩酊大醉。司马元显知道自己老爹现在朝廷已经没有声望,在这么下去迟早得完蛋,为了保持住自己家族的势力,于是便委婉地劝说,请求朝廷解去了司马道子的司徒、扬州刺史职务。安帝果然任命司马元显为扬州刺史。司马道子清醒之后知道了这件事,虽然忍不住暴跳如雷,但也没有办法。就这样,儿子差不多拆了父亲的台,接了父亲的班。司马元显把庐江太守张法顺作为自己的主要谋士,并且大量地引用亲信,树立党羽,朝中地位显贵的官员都以畏惧的心情对待他。司马元显又树立自己的党羽,桓谦以下的门阀权贵子弟都与其交往。司马元显当时为增加兵源,于是下令三吴各公卿以下,原为官奴而被门阀转为荫客的人移置建康,号称为“乐属”,但惹来当地门第士族的不满。
  就在司马元显把三吴之地搞的民怨冲天的时候,有个叫孙恩的借机造反了。这哥们据说祖上会妖术,后来家族许多人都被司马元显给诱杀了,自己跑到了海上,现在看到司马元显在三吴之地是名声很臭,就带着一些人从海上向会稽进攻。当时的会稽内史王凝之,是王羲之的儿子,世代信奉天师道,他既不出兵也不设防戒备,只是每天去道堂上磕头念咒。手下官员请求派兵出城讨伐孙恩,王凝之说:“我已请来了得道大仙,借来了鬼兵把守各个险要关卡,每个地方都有几万鬼兵,盗贼不值得担忧。”等到孙恩的兵马越来越近,才允许发兵抵敌,可是孙恩的大军已经到了郡城之下。很快,孙恩攻克了会稽城,王凝之和他的几个儿子都被杀。一时之间,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以及东阳、新安等共八个郡的百姓,同时拉起队伍,杀掉本地官员而响应孙恩。十天之内,聚集了几十万人。谢安的几个侄子也死在叛乱之中。这时,三吴一带过太平的日子已经很久,百姓不善于打仗,所以郡县的守兵听见一点风声,便都奔逃溃散。 孙恩占据会稽之后,自称为征东将军,逼迫士人充当他的属官,并把手下的人称作“长生人”,百姓中如果有不跟随他的人,就连婴孩一起杀掉,因此, 民众死在他的刀下的有十分之七八。他甚至把一些县令的尸体剁成肉酱,集合他们自己的妻子儿女吃下去,如果拒绝吃,便被支解分尸。他们路过一个地方便抢掠财物,烧毁房屋和官府的仓库,砍伐树木、填堵水井,民众相随着来到会稽聚集,有的妇女怀中有婴儿,不能跟他们一起去的,便被投到水中,说:“恭喜你先走一步登上天堂仙境,我一定会随后来找你的。”孙恩向安帝上表,历数会稽王司马道子和他的嫡长子司马元显的罪状,请求杀掉他们。
  面对如此局面,朝廷内外戒严,司马元显以中军将军讨伐孙恩,并命谢琰率兵讨伐。不久谢琰与刘牢之暂时击退孙恩,八郡稍为安定,加司马元显录尚书事。当时司马道子父子皆录尚书事,但司马道子已经将朝政都交了给司马元显处理,于是住西府的司马元显被称“西录”,每天拜访的人众多,门庭若市;而称“东录”的司马道子所住东府则门可罗雀。但司马元显并无良师益友,亲信都好阿谀奉承的奸佞小人,都称他为一时英杰、风流名士。司马元显于是渐渐变得骄傲豪侈,更暗示礼官建立礼仪,以自己德高望重且总掌国事,应该受最大的恭敬。放是公卿以下见司马元显都下拜,其生母刘氏更获加号会稽王夫人,赐金章紫绶。而当时因为战事频生,国库虚耗枯竭,但司马元显聚敛钱财,比皇室还富有。
  隆安四年(400年),孙恩再度从海岛进攻,驻守会稽的徐州刺史谢琰战死,司马元显于是求领徐州刺史,加侍中、后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扬豫徐兖青幽冀并荆江司雍梁益交广十六州诸军事。同年十二月戊寅日,有彗星出现在天津,司马元显以此解录尚书事,但又加授尚书令。当时吏部尚书车胤不满司马元显骄傲放纵,于是去见司马道子,请他禁抑司马元显。司马元显知道后就去问司马道子究竟和车胤说了什么,但司马道子不答。司马元显一直追问,司马道子于是怒道:“你想幽禁我,不让我和朝士见面!”司马元显认为车胤离间其父子,于是暗中派人谴责车胤,车胤吓得自杀。
  隆安五年(401年),孙恩再度进攻,被刘牢之击退后沿海北上,进逼京口,司马元显以栅阻断孙恩水军过石头城,又率兵拒战,但屡战不利,建康危急,只因北府军将领刘裕击败孙恩,最终令孙恩北走江北才解决危机。
公元401年,孙恩进攻建康的这次危机勉强过去之后,司马元显得马上面临一个更危险的敌人,这就是桓玄。
  桓玄是桓温的儿子,字敬道。据说他娘有一天晚上,看见流星掉到铜盆里面变成了珍珠,他娘就捡起来吞下去了,然后就有了桓玄,所以这位又有个小号叫灵宝。
  桓玄自幼为桓温所喜爱。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去世,遗命其弟桓冲统率他的旧部,并接替他任扬州刺史,当时年仅五岁的桓玄承袭其封爵南郡公。几年之后后,桓玄的服丧期满,桓冲亦离任扬州刺史,扬州文武官员与桓冲告别,桓冲摸著桓玄的头说:“这是你家的旧官属呀。”桓玄听后就掩面哭泣,众人都对这反应感到诧异,觉得这个小孩很不简单。
  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博通艺术,也善写文章,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然而由于其父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所以朝廷一直对他深怀戒心而不敢任用。直至太元十六年(391年),二十三岁的桓玄才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几年后出京任义兴(今江苏宜兴)太守,但还是颇觉不得志,曾感叹:“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晋书?桓玄传》)于是就弃官回到其封国南郡(今湖北江陵)。
  桓玄住在南郡的治所,也就是荆州的治所江陵,优游无事,那里的荆州刺史殷仲堪对他十分敬惮,殷仲堪亲党就劝殷仲堪杀死桓玄,觉得这位日后肯定对朝廷是个危害,但殷没有听从。而桓玄因为父叔长年治理荆州的威望而专横荆州,士民畏惧他更过于殷仲堪。殷仲堪因而与其深交,而桓玄打算借助其军力,也取悦于他。
  但是桓玄是个有野心的人,一直拿父亲当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目标,所以表面上对殷仲堪比较尊敬,实际上则一直想自己取而代之,王恭起兵的时候,桓玄就一直撺掇殷仲堪跟着起兵,司马道子父子为了拉拢桓玄,就让他当了刺史。王恭死后,桓玄和殷仲堪的矛盾终于爆发,最后桓玄击败了殷仲堪,殷自杀,于是桓玄在在公元400年成为了都督江州及扬州豫州共八郡诸军事,领江州、荆州刺史;桓玄又以其兄桓伟为雍州刺史,朝廷碍于当时孙恩叛乱恶化,不能违抗。桓玄于是趁机在荆州任用腹心,训练兵马,并屡次请求讨伐孙恩,但都被朝廷阻止,因为司马元显实在不想让桓玄有借口顺江而下,如果那样的话,恐怕桓玄要扫荡的就不是孙恩而是自己了。
  隆安五年(401年),孙恩的这次进攻,让桓玄很高兴,一直没有借口动兵,现在总算可以名正言顺了,于是就声称勤王起兵,实质想乘乱而入,司马元显于是在孙恩北走远离京师后下诏命桓玄解严。不过,桓玄当时完全控制了其辖区,不但不搭理司马元显的命令,反正是积极召集人马,调兵遣将,对朝廷的威胁是与日俱增。
  当时,桓玄自以为已经拥有了东晋三分之二的疆土,所以多次让人向他呈上他可以做君主的天命符征和吉兆,打算用这些来迷惑百姓,又给司马道子写信,替王恭辩解伸冤,司马道子父子是非常害怕,张法顺建议司马元显主动出击,讨伐桓玄,司马元显答应了。
  于是在元兴元年(402年),司马元显下诏讨伐桓玄,在京的堂兄桓石生密报桓玄。桓玄既封锁长江漕运,令东土饥乏,又因孙恩之乱未平,故认为司马元显无力讨伐,于是一直在荆州等待时机,蓄势待发。然而收到桓石生的通报后,桓玄很害怕,打算坚守江陵。不过卞范之却劝桓玄主动出兵东下,以桓玄的威名和军力,令其土崩瓦解;反不应主动示弱于人。桓玄于是留桓伟守江陵,亲自率兵东下。桓玄出兵之处,害怕手下士兵都不会为他所用,然而过了寻阳仍未见朝廷军队,于是十分高兴,就移檄上奏司马元显之罪。桓玄一路东进,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司马元显所倚重的北府军刘牢之,因为担忧击败桓玄后会不容于司马元显,也与其手下精兵北府军向桓玄投降。桓玄逼近建康,司马元显试图守城但溃败。桓玄入京后,称诏解严,并以自己总掌国事,受命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州刺史,加假黄钺、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
  桓玄一入建康,就立即列出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司马元显的罪恶,流放司马道子到安成郡,数月后桓玄更派人杀死司马道子;又杀司马元显、庾楷、司马尚之和司马道子的太傅府中属吏。桓玄又图除去刘牢之,先命他为会稽太守,令其远离京口。刘牢之意图反叛但得不到北府军将领支持,于是北逃广陵投靠广陵相高雅之,于途中自杀。司马休之、高雅之和刘牢之子刘敬宣于是北逃南燕。
  桓玄在三月攻入建康时就废除了元兴年号,恢复隆安年号,不久又改元大亨。及后,桓玄分派桓氏宗族和亲信出任内外职位。自置为太尉、平西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另外又加衮冕之服,绿綟绶,增班剑至六十人,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名的礼遇。全国也得避他父亲桓温的名讳,因此改名的数都数不过来。
  这年四月,桓玄出镇姑孰,辞录尚书事,但朝中大事仍要咨询他,小事则由朝中桓谦和卞范之决定。自隆安以来,东晋全国上下的百姓,对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动乱战争,深感厌倦。等到桓玄刚刚来到京师,罢黜奸佞的小人,选拔贤明的才俊,建康的百姓非常高兴,都希望能得到一点安定的生活环境。但是,不久,桓玄便骄奢横暴,放纵享乐,政令变化无常,朋雄奸党纷纷出现,甚至对朝廷也大加欺凌侮辱,并把皇家御用的车马轿乘、供奉的食品用具等,也都随意裁减,连安帝也几乎不免不挨冻受饿。从此,民众的心里非常失望。三吴地区发生大饥荒,住户人口都减少了一半左右,其中,会稽郡是十人之中,能减少三四人;临海、永嘉两地人口则几乎全部死亡。即使是富贵人家,也都穿着绫罗绸缎,怀里抱着金玉,关起门来相互之间看着饿死。
  元兴二年(403年),桓玄兄长桓伟去世,桓伟一直是桓玄亲仗的人,桓伟死后桓玄觉得自己很孤立,这个时候,他的不臣之心已露,同时全国对其有怨气,于是桓玄打算加快篡位工作。桓玄亲信殷仲文及卞范之当时亦劝桓玄早日篡位,连朝廷加授桓玄九锡的诏命和册命都暗中写好。桓玄让朝廷命自已为相国,更划南郡、南平郡、天门郡、零陵郡、营阳郡、桂阳郡、衡阳郡、义阳郡和建平郡共十郡封自己为楚王,加九锡,并能置楚国国内官属。
  当时桓玄的行动令原为殷仲堪党众的庾仄起兵七千人反抗,趁著接替桓伟的荆州刺史桓石康未到就袭取襄阳,震动江陵,不过不久就被桓石康等所平定。桓玄及后又假意上表归藩,却又自已代朝廷作诏挽留自己,然后再请归藩,又要晋安帝下手诏挽留,只因桓玄喜欢炫耀这些诏文,故此常常做这些自篇自导的上表和下诏事件。另桓玄亦命人报告祥瑞出现,又想像历代般有高士出现,不惜命皇甫谧六世孙皇甫希之假扮高士,最终竟被时人称作“充隐”。而桓玄对政令执行亦无坚定意志,常改变主意,令政命不一,改变起来乱七八糟。
  元兴二年(403年)十一月,桓玄加自己的冠冕至皇帝规格的十二旒,又加车马仪仗及乐器,以楚王妃为王后,楚国世子为太子。之后,由卞范之写好禅让诏书并逼晋安帝抄写。之后,由兼太保、司徒王谧奉玺绶,将晋安帝的帝位禅让给桓玄,随后迁晋安帝至永安宫,又迁太庙的晋朝诸帝神主至琅邪国。及后百官到姑孰劝进,桓玄又假意辞让,官员又坚持劝请,桓玄于是筑坛告天,于十二月壬辰日正式登位为帝,并改元“永始”,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不久迁于寻阳。到这里,桓玄算是成功地超过了他爹桓温。他老爹当年想求九锡而不得,被谢安给托死了 ,现在桓玄倒好,明目张胆做皇帝了。
  桓玄称帝之后,好行小惠以笼络人心,例如他亲自审讯囚犯时,不管罪刑轻重,多予释放;拦御驾喊冤者,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济;然而为政繁琐苛刻,又喜欢炫耀自己,官员有将诏书中“春蒐”字误缮为“春菟”,经办人员即全被降级或免职。
  桓玄篡位以后,骄奢荒侈,游猎无道,游乐从夜至昼。即使是桓伟下葬的日子,桓玄在日间哭丧但夜晚就已去游玩了,有时甚至一日之间多次出游。又因桓玄性格急躁,呼召时都要快速,当值官员都在省前系马备用,令宫禁内烦杂,已经不像朝廷了;另桓玄又兴修宫殿、建造可容纳三十人的大乘舆。百姓更因而疲惫困苦,民心思变。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与刘毅等人于是乘时举义兵讨伐桓玄。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等人正式举兵,他们成功夺取了京口和广陵,镇守两地的桓脩和桓弘皆被杀。
  刘裕率军一路取胜,桓玄是损兵折将,桓玄大惧,就召见一众会道术的人作法试图对抗刘裕。这连想都不用想,肯定没用,桓玄大惧,一面派桓谦等人抵御,一面准备船只,准备跑路。桓谦等败后,桓玄就在三月赶紧与一众亲信西走。桓玄当天没有进食,随行人员就进糙米饭给桓玄,但桓玄吞不下,年幼的桓升抱着桓玄抚慰他,更令桓玄忍不住心中悲伤。
  桓玄一直到寻阳,得江州刺史郭昶之供给其物资及军队。后挟持晋安帝至自己的老地盘江陵,在江陵署置百官,并且大修水军,不足一个月就已有兵二万,楼船和兵器都显得很强盛的样子。不过桓玄西奔后就怕法令不能认真执行,就轻易处以死刑,故令人心离异。
  及后何无忌击败桓玄所派何澹之等军,攻陷湓口,进占寻阳,然后与刘毅等一直西进。桓玄亦自江陵率军迎击,两军于五月在峥嵘洲相遇,当时桓玄军虽然有兵力优势,但因桓玄经常在船侧泛舟,预演败走时的动作,于是士众毫无斗志,在刘毅的进攻下溃败,焚毁辎重乘夜逃走,桓玄帐下将领向刘毅投降。桓玄只好挟晋安帝继续西走,殷仲也并趁机叛变桓玄。
  几天之后,桓玄又回到到江陵,冯该劝桓玄再战,但桓玄不肯,更想投奔梁州刺史桓希。不过当时人心已离,桓玄的命令都没有人执行了。次日,江陵城中大乱,桓玄与心腹数百人出发,到城门时随行有人从暗处走出要斩杀桓玄,但不中,于是彼此厮杀,桓玄勉强登船,身边人员因乱分散,只有卞范之跟随在侧。桓玄正打算到梁州治所汉中(今陕西汉中市)时,但屯骑校尉毛脩之诱使桓玄入蜀,桓玄听从。却在江上碰上了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孙毛祐之及参军费恬等领数百人,这帮人马进攻桓玄,箭矢如雨,桓玄宠信的丁仙期、万盖等为桓玄挡箭而死,益州都护冯迁跳上桓玄坐船,抽刀向前,桓玄拔下头上玉饰递给冯迁,说:“你是什么人,竟敢杀天子?”冯迁说:“我这只是在杀天子之叛贼而已!”桓玄遂被杀,享年三十六岁。桓玄死后,堂弟桓谦在沮中为桓玄举哀,上谥为武悼皇帝。桓玄头颅则被传至建康,挂在大桁上,百姓看见后都十分欣喜。
  桓玄因此在称帝之前啊是楚王,所以他这个短命政权就被称为桓楚政权,他死后,这个政权自己是跟着关张大吉了,可是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桓玄之死,朝廷的日子没有好过起来,真的是豺狼既去、虎豹又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