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襄阳史记:郗恢镇襄阳,皇帝与权臣博弈的牺牲品

 思明居士 2020-08-29

一:郗灰镇襄阳

东晋太元十七年,公元392年,郗恢来到襄阳,接替老将军朱序,任雍州刺史。上任不久,就遇到了前秦进攻洛阳的消息,郗恢派军支援,顺利的击退敌军,保住了河南一带。此时的北方大乱,洛阳一带防守压力不大。襄阳的各级官员,包括郗恢在内都明白,最大的忧患不在外部。

襄阳史记:郗恢镇襄阳,皇帝与权臣博弈的牺牲品

襄阳地形图

二:东晋的痼疾

这东晋王朝最大的毛病就是皇帝权威不足,只能倚重门阀,而门阀也有地域性,皇帝只能倚重金陵城周边的门阀,亦只能掌握金陵城周边的军队。远离庙堂的荆州实力派就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我看不起皇帝,皇帝也不相信我,我想建功立业,皇帝只要安安静静,所以造反就成为一种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几番折腾,大规模造反有三波,王敦、苏峻和桓温,有两波都源自荆州,司马家的皇帝在七十多年里已经换了九位皇帝了,大多数皇帝都有被军阀怼的经历。第九个皇帝——武帝经历了桓温之乱、淝水之战,国际局势似乎稍稍安定,开始考虑收拾国内的实力派。

襄阳史记:郗恢镇襄阳,皇帝与权臣博弈的牺牲品

三:武帝的考量

派郗恢镇守襄阳是因为郗家政治上靠得住。历史上一直到西晋时代,郗家都只是默默无闻的小支派,并无显赫官声。直到郗恢的爷爷郗鉴时,才开始兴起。郗鉴拒绝了几位水货王爷的征召,在乱世之中带着流民到峄山避难,逐渐发展到一千多户,被东晋封为兖州刺史,从此开始飞黄腾达,与当时的王导、庾亮、桓彝等齐名。郗家和上述几家一起怼王敦、怼苏峻、怼桓温,旗帜鲜明的站在皇帝这一边,谁反对皇帝,郗家就反对谁。

襄阳史记:郗恢镇襄阳,皇帝与权臣博弈的牺牲品

王谢等大族居住的地方

出于同样的考虑,殷仲堪被派往江陵,王恭出镇京口,他们都是出身可靠的能臣干吏。如殷仲堪的同族叔叔殷浩生前天天怼权臣桓温,力保皇帝权威。 武帝选人,即重门第,亦重才学,这三个地方守住了,皇帝的位置就稳了。

在朝堂之上,武帝重用了司马道子,他要尽量压制门阀的权力,争取更多的皇权。司马道子曾当着桓玄的面讲:听说桓温晚年想造反,自己当皇帝,是不是真的呀?吓的桓玄内心不自安。司马道子这段话看似莽撞,实则深思熟虑。皇帝重用他,就是让他说这些狠话,压制诸门阀。

可惜司马道子这人水平太次,又贪图享乐,苦于宗室无人,武帝只能接着用他,此时好歹有武帝集中指挥,双方也不至于有太大矛盾。等到武帝死,安帝即位,这矛盾就有点捂不住了。

四:王恭与殷仲堪起兵

到郗、殷上任的时候,造反派桓温并没有得到清算,大量桓氏仍在朝廷任职,他的小儿子桓玄,颇有乃父之风,当了几年官,郁郁不得志,已辞官回到荆州,凭南郡公这个爵位和家族实力,横行乡里,连殷仲堪都怕他三分。

襄阳史记:郗恢镇襄阳,皇帝与权臣博弈的牺牲品

桓温,东晋第一英雄,名声最好的反派

更尴尬的是人心都会变的。殷仲堪到江陵,渐渐体会到了王敦、桓温的苦,而郗恢也体会到了自己的前任甘卓的苦。

尤其是武帝死后,安帝幼小,司马道子权力更大,与权臣的矛盾也更大了。京口王恭主动联合殷仲堪造反,旗号是反对司马道子的亲信王国宝。殷仲堪的想拉郗恢一起,郗恢没同意,但也没反对。郗恢的部分兵撒在河南一带,襄阳兵力不多,想攻击殷仲堪也不容易,而呆在襄阳这个位置上,看司马道子、王国宝,心里也挺不爽的,自己不造反已经是给中央面子了,何必再去攻击殷仲堪。

第一次造反很成功,军队还没到呢,皇帝就杀掉了王国宝,大家退军。没想到司马道子还不悔改,任用王国宝的弟弟王愉为江州刺史,镇守寻阳(现九江),卡住这个战略要地,那荆州想再造反就不容易了,所以大家趁早再次造反。

殷仲堪坐阵芜湖,自己的部队在杨佺期、桓玄的带领下一直冲到石头城。另一路王恭却被部将刘牢之杀死,刘牢之效忠皇帝,并把北府兵开到了建康。遇到硬茬,大家反而保持了一种平衡,谁也不敢先动。

襄阳史记:郗恢镇襄阳,皇帝与权臣博弈的牺牲品

五、双方谈判,出卖了郗恢的利益

此时的郗恢,一直在襄阳打酱油,可惜这酱油打着打着,祸就从天而降。

在我大晋朝,造反并不是什么死罪,一切都可以商量的,你看王敦、桓温不都是善终么?所以大家坐下来好商量,这一商量,就把郗恢给牺牲了。

效忠皇帝的桓修提出计策,这西军并不是铁板一块。殷仲堪是荆州刺史,地位最高,但是不太懂军事。部将杨佺期出身弘农杨氏,又会打仗,肯定不甘人下。桓玄没有官职,只是在殷仲堪的部队里义务当参谋,现在肯定也想捞个一官半职。

所以提拔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为雍州刺史,两人一走,殷仲堪就成空架子了,把殷降职为广州刺史,呆在南部边陲,想惹事也没人理的。桓、杨二人镇守重镇,仍然要防着点,再派桓修提供荆州刺史镇江陵,防着桓、杨二人。

再回来说郗恢,一开始听说是要桓玄任雍州刺史,很害怕,因为桓家在这一带影响力太大,郗恢肯定打不过。最终朝廷的命令是让杨佺期当雍州刺史,郗恢决定放手一博,拒绝朝廷的乱命,武装保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杨佺期也不傻,让部队打着桓玄的旗号,声称自己只是桓玄的前锋,襄阳守军听到桓玄的旗号,吓的都跑了,杨佺期顺利进入襄阳。不过杨佺期没有杀郗恢,放他回去,按朝廷的命令,郗恢是要回到中央当尚书的人,杨佺期不想惹这个麻烦。

襄阳史记:郗恢镇襄阳,皇帝与权臣博弈的牺牲品

郗恢带着自己的儿子沿汉水而下,准备回到建康。到了杨口(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北。为古杨水入沔水之口)被殷仲堪派人杀害,一同被害的还有他的四个儿子。殷仲堪说是群蛮所为,推卸责任,这事也就算过去了,毕竟朝廷也没办法。郗家受此打击,逐渐衰落。

说起来有些讽刺,殷、郗二人都是门阀出身,在朝野都有一定的名望,应该惺惺相惜,物伤其类才对。可惜最终因为造反问题而撕破脸皮,我造反,你不造反,你到了中央以忠臣自居,当代苏武,我却成了反贼、逆子。这怎么受得了。所以郗恢必死。

后记: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当你已经深陷利益群体之中,就不要想着独善其身,应该积极的参与利益争夺,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己很可能会交战双方合计出卖。

另外,桓修的计划确实很完美。只是实施起来效果似乎相反。桓、杨二人确实喜得高位,乐意退兵,但是二人并没失去理智,他们坚决反对殷仲降职到广州,最终朝廷妥协,罢免桓修,殷仲堪留任荆州刺史。三大反贼掌握了雍、荆、江三州地盘,实力相当于半个东晋,不久桓玄消灭殷、杨,一统三州,再次造反攻入建康,废掉皇帝,建立桓楚。桓修的好计谋,硬是让司马道子玩成毒害自己的计谋。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襄阳史记:郗恢镇襄阳,皇帝与权臣博弈的牺牲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