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秘史 辛丑 丁酉 庚申 十二天王 五年千歲/十二瘟王 尋 源 “十二天王”的出現與傳說 台灣宗教史記載: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三月間的某個夜晚,台江埔地上傳來一陣悠揚的樂聲。翌日清晨,蘇厝甲的村民相偕前往一探究竟,見有一船滯留海濱,眾人手持清香跪拜,船終於徐徐靠岸。村民登船探望,發現船艙內插著12支綢制令旗,上面寫著「玉敕代天巡狩十二行瘟王」,即張、余、侯、耿、吳、何、薛、封、趙、譚、盧、羅十二天王千歲。“十二天王”亦稱“五年千歲”、“十二王爺”、“十二瘟王”或“十二兄弟”,屬於王爺信仰之神祇,亦是消災除疫的神祇。 神奇的是,在兩岸宗教交流中,發現大陸的福建地區也有著相同的記載,也就是在同年同月同日相同的時間段,兩岸出現兩艘一模一樣的王船。為何在兩岸會同時出現相同的王船?“十二天王”究竟從何而來?他們有著怎樣的使命?......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我們只能通過後人的描述,一些有限的資料去了解祂們更多的信息。至今為止,只有台灣和福建少數的宮廟道場供奉此“十二天王”,因而對於祂們來源的描述,我們只能稱為“傳說”。 十二天王本是执掌十二地支的天皇十二帝,莅任上界轮年值科,奉玉皇上帝之命,以十二地支為順序,每年輪值降臨人間,監察善惡,除暴安良,回奏天府,故被封為“代天巡狩之千歲”。至漢代道教張天師倡行道法時,顯現靈跡。因為每逢五年(其實是四年實,五年虛)做一次五朝清醮,故信徒亦通稱其為“五年千歲”。 據<道經藏 . 法海遺書. 第三五部>記載:商朝紂王暴政,民不聊生,周武王興師伐之朝綱大振,本是天皇十二帝,奉玉旨轉世降生,皆為進京求功名,途中奇逢結同盟,商紂時代,忠心輔殷,旋因為國成仁,英烈永垂萬世。周武王敕封為中天十二功臣。 天神,上天之神,引出萬物也。說苑修文篇曰:[山神者天地之本,而為萬物之始也。]故曰引出萬物也,又曰:[天曰神地曰祗。]故以昊天上帝為最尊之神,次配以五帝祀之。十二天王發祥史略係十二天王乃先天自然之靈氣,而凝成之氣。十二位神將奉太上符命,代天巡狩每年行瘟,主司民間神職人員總監考官,主宰民間善惡驅瘟除魔。因此世人遇有年災月厄常以舉建祈安植福法會。王船則需祈請十二天王降臨法壇。主司法事,是凡天上星宿與自然之神等,以皆屬於上天之神聖也。 玄元太上老君駕前先天十二天王凡間寺廟宮壇不得恭奉十二天王法像。 (此資料源自玄元宗師府,故有結尾語。) 探 究 “十二天王”之“簡歷” 十二天王/五年千歲 簡歷
十二天王 張王千歲
十二天王 余王千歲
十二天王 侯王千歲
十二天王 耿王千歲
十二天王 吳王千歲
十二天王 何王千歲
十二天王 薛王千歲
十二天王 封王千歲
十二天王 趙王千歲
十二天王 譚王千歲
![]()
十二天王 盧王千歲
![]() 十二天王 羅王千歲
傳 承 “十二天王”之今朝 “十二天王”又稱“十二瘟王”,因而供奉祂們的廟宇稱為瘟王廟,而提到瘟王廟就不得不說一下台灣蘇厝的長興宮。長興宮不僅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廟宇,更是台灣少數的純瘟王廟之一。一般廟宇內殿是供奉主神的地方,幾乎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神像。可是長興宮的內殿卻極為簡潔,在浮雕龍壁前的神案上,擺著三張古雅的太師椅,椅上各立著一支金光閃耀的「王令」,代表千歲爺無上的神威。王令上也只有十二瘟王的總稱,沒有個別姓氏,獨見「王令」而未見「金身」,因此每支長興宮的王令都具有十二位瘟王爺的無上神威。 “十二天王”的橫空出現,來源的無從考證,供奉法像金身的宮廟少之甚少都讓其神秘色彩更加濃郁。不過,或許某日你恰巧行至宗門昆山天仙府,便有機緣一睹十二天王的“真容”。 請持著這份期待,畢竟,緣,妙不可言! 故事還是真實 或許“永恆”才知曉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