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衍:从点戏说起

 cxag 2022-01-16

Image

从广播里听了相声《秦琼打关公》的故事,忽然想起另一件事来。这件事出在《红楼梦》第十八回, 同样是点戏,却表现出点戏者与被点者之间的不同的态度,也许可以说是不同的风格。

  “……贾蔷忙将戏目呈上,并十二个人的花名册子。少时,只点了四出戏。……刚演完了,一个太监托着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连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做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从,定要做《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不过她,只得依她做了。元妃甚喜,命:'莫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金银锞子之类。”

  在这里,点戏者贾元春,是皇帝的宠妃,地位当然要比韩复渠的老太爷高得多了,贾蔷是戏提调之类,但他也算是贾门子弟,而龄官,却只不过是从苏州“采买”了来的小女伶,论身份,是连人身自由也没有的奴隶,可是,这三个人在这里都表现得很有特点。元春认为龄官的戏演得好,加点两出,但是并不强人之难,只说“再做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看来并不内行,而且也还有点主观主义,所以就“命”龄官作《游园》、《惊梦》,而龄官却颇有一点艺术家脾气(当然,也可以解释作是对贾蔷的拿腔作势),坚持不演“非本角之戏”,贾蔷“扭她不过”,也许还有别的原因,但是他并不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总比韩复渠的副官通情达理得多了,龄官很有主见地演了自己的对工戏,而贾妃则不仅“甚喜”,而且还给了“莫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的鼓励。

  点戏者、戏提调和演戏者之间的矛盾,看来是很难避免的,问题只在于如何妥善地处理。处理得好,看戏的满意,演戏的高兴,戏提调也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上下两不得罪,处理得不好,那么正如韩复渠的老太爷点《秦琼打关公》一样,不仅演戏者受罪,戏提调为难,而点戏者呢,也适足以暴露出他的狭窄、专横和无知而已。曹雪芹笔下的元春的性格是可爱的。她欣赏龄官的艺术,加点了两出戏,但是她并不下死命令,只是说“不拘那两出就是了”,欣赏演员的艺术而加点两出,又特别指出“不拘”,这中间就不仅有鼓励,而且还有了爱护和尊重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点戏的人是有气度而又有教养的。贾蔷为了卖好,也许为了表现自己的教习有功,也许是为了要让龄官露一手,可是这一下就表现了他的主观和不了解演员的特长和性格。至于龄官,那就刻画得更可爱了,她敢于在皇帝的宠妃面前“执意不从”“非本角之戏”,而“定要”演自己对工的戏,这种有主见而又敢于坚持的风格,是难能可贵的。

  贾元春点戏只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我觉得这个插曲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