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 马识途是谁? 一位在战火年代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 一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笔耕不辍,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蜀中五老”的现实题材人民作家; 一位即使在黑暗斗争中痛失爱妻,与家人朋友生离死别却矢志不渝的进步实践者。 这样一位将革命激情尽数熔炼于真诚字句间的百岁老人,如今穿透时空,仍旧笃定地行走于岁月的从容之中,人生于他,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带着好奇与崇敬的心情,我们翻开马老的著作,一幅幅激昂壮烈的画面铺陈眼前…… 浴血岁月 见字如面 1938年,鲜艳炽烈的党旗前,年轻的党员马千木面向党旗郑重宣誓,之后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马识途”,取“觅得正确道路、老马识途”之意,从此踏上了为了革命事业上下求索的风雨征途。 前行的路上,他时时刻刻面对着生与死的搏斗,血与火的战争。从新旧教育启蒙到工业救国梦,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从加入“秘密学联小组”到跋山涉水终于找到党组织,信仰潜移默化地浸入骨血。 在他的小说中,每一天上演着的斗争故事,使人读之悲切——为了通知他及时转移而在野地里不吃不喝等了三天三夜的老三姐;上了战场的农民战士虽失掉胳膊却发自肺腑地高兴;保留革命火种途中,马识途因人生地不熟,无法与当地组织对接明确线索,险些遭到活埋,还有日本侵略军疯狂扑剿的日日夜夜…… 这些硝烟中的描摹,宛如一支支生命的组曲在马识途的笔下涓涓流淌,见字如面。他的小说《老三姐》《回来了》《小交通员》及长篇《清江壮歌》等,都取材于这一时期的革命生活。 只是,我们要如何将这样一位革命家、作家的内在思想化为视觉的呈现呢? 用总导演梁碧波的话说,“你要进入他的世界,把他附体在你身上,才能感同身受”。为此,我们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循迹之旅。 踏迹循踪 酷暑觅峥嵘 ![]() 湖北是马老革命生涯中最重要的地方。我们的摄制组一行四人整装驱车,过起了同吃、同劳、同节奏的生活。 武汉是我们的起点,在一个半月的外拍时间里,我们一路向西,共走了8个县,一直拍到马老的出生地重庆。 其中,湖北恩施是不得不说的。 这里是马识途和妻子刘蕙馨结婚的地方,也是前妻以及战友何功伟被国民党杀害的地方。这里回荡着他的爱恨情仇。 1938年被派往恩施的马识途担任施巴特委书记,在那里他与同样从事地下工作的恋人在热心老乡的张罗下举行了婚礼,开始了共同战斗的生命历程。然而好景不长,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很快席卷而来,妻子被捕,女儿失散,马识途怀着万分悲痛的心负重前行。 我们在恩施拍了刘蕙馨被关押、行刑的地方以及她的墓地,天地犹在,芳魂永逝。马老的《清江壮歌》讲述的就是这段真实的革命经历。望着冢上芳草离离,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被这代人由信仰带来的革命热情震撼不已。 顶着酷暑的炙烤,车子行至重庆忠县。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马识途出生的地方,多年前的老宅因三峡水库的建设已被淹没,只在旧地的边角里依稀可见遗留的片砖片瓦,仿佛可以想见幼时启蒙的马识途端坐窗前吟诵。 行至此,我们的调研也将告一段落,但仁人志士的革命感染却久久不曾退去。 不悔的征途 永续的精神 在这部《百年巨匠——马识途》纪录片制作两年多时间里,不断受到疫情影响,并且马老年事已高,我们与之接触的并不多,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却每天都与我们在一起。如今108岁高龄的马老已宣布封笔,但他为革命和国家“心之所向,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孜孜学习,始终谨记。
0:00 /
00:30
《百年巨匠——马识途》30秒宣传片 ![]() ![]() ![]() ![]() ![]() ![]() ![]() ![]() ![]() ![]() ![]() ![]() ![]() ![]() ![]() 《百年巨匠——马识途》总导演 梁碧波 梁碧波,纪录片导演,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业近30年来,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流媒体拍摄制作了近200部(集)电视纪录片、3部电影纪录片、1部电影故事片。获多项国家级奖项,国际大奖6项。 ![]() 《百年巨匠——马识途》导演 侯旋 侯旋,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先后在西安电影制片厂艺创中心、CCTV-6电影频道《爱说电影》、 凤凰卫视大型访谈节目《鲁豫有约》、旅游卫视大型真人秀节目《畅游天下》担任导演。2013年起跟随梁碧波老师专注于纪录片拍摄。其作品全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 ![]() 《百年巨匠——马识途》摄影 邱麟凯 邱麟凯,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2008年起从事纪录片工作至今,拥有13年创作拍摄经验。曾负责成都市蓝盾宣传中心与四川电视台合作纪实栏目《成都警察》的制作及拍摄。参与制作由梁碧波指导的CCTV大型纪录片《百年巨匠》第四季·美术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