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林黛玉不说混账话,是真心认可,还是迎合宝玉?

 漫话红楼 2022-01-17

弱水三千,宝玉只取黛玉这一瓢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黛玉不说“混帐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很多读者以此为据说明宝玉和黛玉心性相通,价值观一致,是灵魂伴侣。

那么,黛玉不说“混帐话”,到底是真心认可,还是迎合宝玉?

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深究之下,我们会发现,黛玉既有真心认可的一面,也有迎合宝玉的心思。而且,宝玉说这些话是“混帐话”,其实是言不由衷,他自己都不是真心认可。

宝玉把湘云的劝导之语称为“混帐话”,其实是为自己的享乐找借口。

宝玉所称的“混帐话”,到底是不是混帐话?我们先来看看这段话。

这段话写在第三十二回,出自湘云之口。

这一天,原本宝玉、湘云、袭人在一起愉快地聊天,突然有人来传宝玉,说是贾雨村来了,要宝玉去会客。宝玉十二分地不情愿,湘云便劝他:

“还是这个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据袭人补充,类似的话宝钗也说过,但宝玉不但听不进去,还当场翻脸,并把这话称之为“混账话”。

这话真的“混帐”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首先,湘云认可了宝玉“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并没有劝他一定要去考科举,这已经是体谅宝玉的心意了。

然后,湘云提出,即使不愿意考科举,也要去和“为官做宰的人们”多接触,和他们聊一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只有这样,以后才能交到朋友。

很多读者因为湘云话里的“为官做宰”、“仕途经济”,便认为这是追求功名利禄,实在是脱离具体环境的主观臆断。

要理解湘云为什么会这么说,需要了解宝玉的生活环境。宝玉是国公府的后人,父亲又是当朝官员,他所结交的都是官宦子弟。这就决定了,即使宝玉不愿意走仕途,他未来的人生只会在这个圈子里。

在什么圈子,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交,社交场合所说的话也不会脱离这个圈子。所以,无论宝玉未来会不会走仕途,他身边的人所聊的话题,都脱离不了“仕途经济”。

比如和宝玉走得近的北静王、冯紫英等人,都是注定要走仕途的。如果宝玉想一直和他们交往,就得融入他们的话题,否则,他将被这个圈子所抛弃。

可想而知,如果宝玉不肯和圈子里的人聊“仕途经济”的话题,他还能聊什么呢?总不能和薛蟠聊经商吧?更不能和贾蓉贾蔷那些人聊“聚赌嫖娼吧?

当然,宝玉最想聊的是后院那些事,正如湘云所说的“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

可是,宝玉总有长大的一天,不可能永远像现在这样专门“在内帷厮混”。到了那时,他还能有聊得来的朋友吗?

所以,湘云的话不但不是“混帐话”,而且是至理之言。如果宝玉不愿意学习如何“应酬世务”,将来,当他失去贾母的庇护,他必将被社会抛弃。

宝玉是聪明人,他真的不懂这个道理吗?不,他不是不懂,他只是在逃避,能逃避一天是一天,能享乐一天是一天。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对父亲贾政的态度上看出来。

如果说湘云的劝导之语是“混账话”,那么贾政就是“混账人”。因为贾政每天都在与“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讲“仕途经济”,每天都在“应酬世务”。宝玉所厌恶的贾雨村,却是贾政的座上宾。

那么,宝玉有没有因此而对父亲产生憎恶之心呢?并没有,他曾亲口对黛玉说过,论在他心里的重要性,父亲排在黛玉前面:“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

注意,宝玉说出这句话,是为了哄黛玉,证明黛玉在他心里的重要性。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在他心里的位置也毫不动摇。

所以,宝玉并非真的讨厌“为官做宰”、“仕途经济”、“应酬世务”,他只是不想自己去做。而他不想自己去做,就是为了可以躲在闺阁里享受他想要的生活。

这就是宝玉的言不由衷,纯粹就是为沉醉于享乐而找借口

黛玉不说“混帐话”,既是真心认可,又有迎合宝玉的成分。

宝玉、湘云、袭人的对话,恰好被黛玉偷听到了。黛玉生性敏感,只要听到与自己有关的话,就会无限放大,想得很多。

湘云对宝玉的劝导之语,不但非常贴合贾政,还非常贴合黛玉的父亲林如海。

林如海是“为官做宰”之人,日常所谈论的都是“仕途经济”,身在官场,“应酬世务”也是日常工作。

另外,这些对话是因贾雨村而起。贾雨村是谁?他不但是黛玉的授业恩师,还是由父亲出面举荐来的。宝玉的这一句“混帐话”,既骂了贾雨村,也骂了林如海。

人之常情,即便黛玉对贾雨村这个老师无感,但人都会本能地维护父母。现在,黛玉听到宝玉把父亲归为“混帐”之列,她的反应完全违背情理: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黛玉一丝一毫都没想到父亲被冒犯,她想到的都是自己:宝玉把她当知己,她很感动,进而想到终身大事,这才想到了“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在黛玉心中,父母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她的婚事作主。

这就是黛玉的无情之处,贾府的生活让她乐不思蜀,她甚至完全背叛了父母给她的教养。

而且,只是因为宝玉说她从来不说“混帐话”,她就认定宝玉是知己,说明黛玉真心认可宝玉的说法。

认可宝玉的说法,就等于认可父亲林如海是“混帐”。所以,如果要黛玉来排序,她会把宝玉排在第一位,父母要往后排了。

林家曾是四世列侯,父亲林如海又是通过考探花进入的仕途,黛玉本身又聪慧无比,她的出身、小时候的生活都离不开“仕途经济”、“应酬世务”,她能不知道湘云的劝导之语是至理吗?那么她为什么还是认可宝玉的“混帐”论?

这是她对宝玉的迎合所致。

这个迎合,是潜移转化的,长时间影响的结果。还记得黛玉初入贾府时,母亲曾说过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黛玉因此认定宝玉是个“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如果她那时候听到宝玉的“混帐”论,她一定不会认可。那时候,她的价值观倾向于“读书上进”,倾向于父亲所走的路。

是什么让她的价值观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是她对宝玉的迎合。不难发现,进入贾府之后,黛玉和宝玉“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一起从儿童长到少年,宝玉没受黛玉的影响,黛玉却受宝玉的影响非常大

也就是说,随着与宝玉相处日久,她越来越向宝玉看齐,把宝玉的价值观变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以黛玉的聪慧与饱读诗书,如果不是她主动向宝玉靠拢,宝玉根本影响不到她。

所以说,黛玉不说“混帐话”,既是真心认可,又有迎合宝玉的成分。真心认可是当下的价值观,对宝玉的迎合却是长期以来的心态

吊诡的是,黛玉是真心认可,并把宝玉当知己,宝玉却是言不由衷,并不是黛玉的知己。黛玉把宝玉放在第一位,宝玉却把黛玉放在第四位。黛玉的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宝玉,宝玉的心里眼里先有祖母、父母,然后才是黛玉。

这样完全不在同一频道的两个人,怎能不走向悲剧结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