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咸宜堂还能“站”起来吗?(文字整理:徐大纬、周飞华、王安宇)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22-01-17

徐大纬 周飞华 王安宇

江阴街和金家坊人头攒动

这两天因要拍摄电影《无名》,金家坊和江阴街成了临时影视基地,这里复原了民国老街的样貌,市民络绎不绝地慕名赶来现场,目睹老街的“新貌”,人头攒动,挤满马路,好不热闹啊!有人持长枪短炮,更多的人拿着手机,卡嚓卡嚓,争相拍摄被暂时复原成民国老味道的街和巷,大家纷纷感慨,这种场景是上海人最最熟悉和最最喜欢的呀!最好能永久保留下来就好了......。

图片金家坊和江阴街影视基地二--拍摄来自王安宇
                     

相比之下,一年前这里已经开始大拆迁,整个老城厢一片狼藉,一车车“战利品”被运走,出现一条条空巷,沉寂的场面令人心碎,无以言表。老城厢是否真的要没啦?是大家最担忧的一件事了。没想到,这里忽然意外地被“起死回生”,尽管时间短暂,市民们却疯拥而至,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并不是来追明星的,它们是来追“海市蜃楼”的,它们希望这一瞬间的“幻影”能尽可能地“存活”得长一点,再长一点。

图片拆迁房内的“战利品”不少--拍摄来自王安宇

图片老城厢空巷(一)--拍摄来自王安宇

             

图片老城厢空巷(二)--拍摄来自王安宇

 

老城厢洗帚弄留下上海市区唯一的一座四合院绞圈房(乡村型),刚刚被发现就马上通知了相关的文保部门,但是,不久后仍然被全部捣毁。施工队的拆房速度惊人,没几天的功夫,木板、木柱、石板和石柱已经悉数被运出,它们被满车满车地运走,不知去向。之前,对这座四合院测绘过了吗?航拍过了吗?留下了什么资料和档案吗?这样一座法定保护建筑就这样被永远地“消失”了,是完全违背中央三令五申的保护风貌区的有关条例的,不应该追责吗?

图片洗帚弄四合院绞圈房--拍摄来自寿幼森


图片

绞圈房庭心里的石板--拍摄来自王安宇

图片运走石料(一)--拍摄来自王安宇

图片运走石料(二)--拍摄来自王安宇


咸宜堂还能“站”起来吗?
如果把金家坊和江阴街影视基地保留下来是一种奢望,那么,老城厢里还有一个躺着的咸宜堂,是否有希望“站”起来呢?         

“上海县城全图”是日本私人收藏的舆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画出了老城厢明末清初的园林宅第,仔细看一下,画中有“日涉园”和大南门跨龙门侧的“咸宜堂”字样。老城厢里这一颇具保护价值的宅第,如今知者甚少,它的命运如何?”闹出了多少张冠李戴的大乌龙?不知是否会影响它的“起死回生”,重新“站”起来?

图片上海县城全图--图片来源于[上海城市地图集成]
图片
  大南门跨龙门侧的咸宜堂--图片来源于[上海城市地图集成]

东方新闻网2001年1月29日独家报道《2000年上海文化六大发现》中提及“某花园二期工程2000年动迁,至中华路705弄10-12号地块时,有关部门收到居民来信,信中疾呼:大锤面对的是目前上海仅存的元代民居——咸宜堂。”。从1947年上海行号路图中看,咸宜堂位居中华路705号同仁衖10、11、12号地块。查阅《民国二十二年沪南地区地籍图》可见,咸宜堂属于28号地块17、18、19地块。

图片咸宜堂行号路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咸宜堂地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民国二十二年沪南地区地籍册》中,15-23以及28均属于曹氏家属后代(详见上图“咸宜堂地籍图”红线范围),说明咸宜堂的地籍范围在历史的进程中发生了某些变化,但是,曹氏家属始终处于家族聚集的状态。

图片曹氏地籍册(一)--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曹氏地籍册(二)--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是建筑设计师、摄影家郭博(1920年-2010年)拍摄的咸宜堂留影,照片里可见墙上挂有“南市区房地局新乐拆房办公室”的牌子,说明拍摄时间正值2000年动迁之际。据说,咸宜堂曾经被修缮过,而且,全部楠木木结构被落架,收藏在专门为咸宜堂设立的文庙仓库内已经将近二十年了。

图片咸宜堂--拍摄来自郭博


2013年,原南市区文保专家曾经为咸宜堂的重生而呼吁、奔跑,当年的黄浦区文化局文物科科长李名骏表示,咸宜堂的重建保护计划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让老宅重新站起来,“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如今,文庙正值大修之际,不知,这是否可以算是一个把咸宜堂请出来见光,晒晒太阳和重新站起来的好时机吗?
  

一张1872-1884年的“上海县城图”中藏有重要的信息,一是标出四个重要宅第的名称,分别是徐光启宅、赵松雪(赵孟頫)宅、董香光(董其昌)宅和曹氏宅,二是标出“曹氏宅有咸宜堂为赵松雪书额”字样,可见,咸宜堂就是曹氏宅,而且,咸宜堂的匾额由赵松雪题额。同治上海县志卷二十八十三页述“咸宜堂为赵文敏手迹”,也印证了咸宜堂的匾额由赵松雪(即赵孟頫、赵文敏)书额不虚。

图片“上海县城图”里的曹宅--图片来源于[上海城市地图集成]

图片赵松雪为咸宜堂书额--图片来源于[上海城市地图集成]


图片咸宜堂为赵松雪题额--图片来源于[同治卷二十九]

《清一统志·松江府二》:“露香园“明道州守顾名儒筑。穿池得石,有赵孟頫书'露香池’字,遂以为名。”即赵松雪(赵孟頫)曾经为“露香池”题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占所有传世赵孟頫作品总合的60%,其中有大量一级品和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藏品。以上的信息告诉我们,咸宜堂在老城厢里身份非同一般,元代大书法家赵松雪为其书额,大大提升了咸宜堂的身价。

咸宜堂历经沧桑,多次更迭业主,最终为清朝进士、老城厢望族曹垂灿所拥有。可惜,目前对咸宜堂并不十分重视,2007年3月9日上海住宅建设志/第一篇旧有住宅/第一章古老住宅/节/第一节“上海老城厢内现存的古老住宅”述:“位于南市区城河浜(今中华路)705弄10-12号。该宅第初建于元末明初,由官至淮王王府长史李伯屿为其子李深所建,......”,“宅第产权清初转至曹垂璨(顺治四年丁亥科进士)名下,房屋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清乾隆年间曾翻建过一次,仍采用原楠木梁架、圆柱,圆柱脚下仍垫青石墩,造型基本上保持原貌,前廊枋下增设了清代式样的坐凳鹅项靠。民国初期仍为曹氏后裔居住,50年代曹氏后裔将房屋交南市区房管局管理。”
 

“该宅第初建于元末明初”这一说词,把咸宜堂的出身年月搞错了,赵松雪生卒: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是我国四大楷书大家之一,四大家之中的另外三位都是唐代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相隔百年之后,元代的赵松雪能够跻身其中,是相当不简单的事情。元代结束的时间是1368年,也就是说,赵松雪死后46年以后,元代才灭亡,所以,认定咸宜堂建造于“元末明初”,就是闹了一个天大的大乌龙。

图片

来源:“三月的斋卤味”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