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行散文】杨献平:奇美大洼

 爱旅游的寒江 2022-01-17

奇美大洼

散文诗/杨献平
是石的诉说,是村的呼唤;是画一样的凤凰在翱翔蓝天?是路的祈祷,是水的祝愿;是歌一样的山风在放飞梦幻?8月23日,我情不自禁携妻第二次去大洼面对面聊天。
山脚下,半圆形的石潭,从上到下,层层叠叠,清绿底见。穿过石板桥,迎面山凹的红色“大洼”像一只火凤凰,大度雍容,富贵吉祥,如意大安。步入新建的石堡城门,左边一行新植的针松,列队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右边的长方形石条,形成一字石龙,给走在石路上的你,顿生神秘、曲折、深邃、寂静等疑团。走不多远,石碾房外墙上的半锥形芦苇席头戴草伞帽,迎面大写的“丰”字,让人联想到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岁岁平安。顺着石路十几步外,是建造一新古色古香的大戏台,每逢旅游高峰,更乐镇的文艺宣传队一批又一批在舞台上表演。精湛的技艺、风土故事、民俗轶闻、多彩服装,都使游人不得不驻足观看,流连忘返。
大戏台后面几步是村口,村口有座小石桥,石桥左旁稀疏分布着几户石房;右旁石房小成规模。紧挨大戏台的右边小石路沟上,长着一颗建房可做梁的木了树,正是挂果时节,满树花椒般的红果,向游人炫耀着沧桑百年依旧身强体键。眼前石桥、石房、石路的巧妙排列组合,会使你的思绪回归自然、平实、古朴、恬淡的乡村生活。这时,你会真心佩服隋朝高僧释法泰写的禅诗意境: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就是大洼……小桥流水人家!封面的独具匠心,着实让每一个游人急于一探究竟,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脚步。
行至摘取国际金奖的网红石桥,我仔细查看了一番。是什么原理让它经久不塌?没有一点粘合剂,却造福村民500多年?看似平常实则非凡的石桥,完全是大石头搭小石头,小石头搭大石头的积木式“力学奇迹”,属于独拱石桥,和拍赵州桥的韵律,令人啧啧称奇。桥上有“板登式”石栏护路,可走人过驴行车,亦可坐下休憩。“家乡的桥”让深藏太行山深处的大洼走向了世界,世界了解了大洼。从此,“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洼,闻名遐迩,走红网络。
从石拱桥拾级而上,石路越来越陡,我拉着贤妻的手,一个民居一个民居转悠。石房、石桥、石路、石墙、石桌、石凳、石臼、石磙、石碾、石洞,处处体现了石头的功能。在大洼生活离不开石头,石头成为生活的点缀。站在高处环顾四周,三山夹一沟的大洼,由于地理条件所限,村庄房屋依山就势建于山坡上,古建筑保存完整。石头四合院,院叠院、院搭院、参差错落,具有较强的“布达拉宫”式建筑的立体感。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地取材、依山就势、凿石续壁、前筑高崖、后拓山坡、木头搭拱、青瓦铺顶、建造院落,充分体现出道家的“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如今,这里石头房一座接一座,峭壁嫁接峰崖,石堰续高悬壁,一家一崖,一户一峰,房搭房、房赶房,高低不平矗立在“天然雕塑”孔子峰下,构成一座“悬崖石堡”。
夜晚,我和贤妻住在“山里沟客栈”,从6层楼的观景台上看大洼,夜景如诗如画,一览无余。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五彩斑斓的大洼人山人海,石房、石路、石桥等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沸腾的气氛里。山风吹来,整个山村仿佛刚刚画完的图画,视乎晃动流彩,一不小心就会弄坏画面。……噢,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会把夜的全部魅力美妙地描画出来!我会描画山村的热闹、石房的静立、石桥的倩装、路边无声的涓涓细流。天上,无数星星不动地眺望着山村;月亮毫不吝啬地将月光倾洒下来,山、房、树、桥、人浑然一体,地配天成,形成一幅流动的画,让人久久不愿离开。
大洼的夜色比白天更奇更美,我想:用南宋诗人范成大的“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来代表每一个游客的感受,是恰如其分的。
大洼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地处太行山东麓,  周边被青阳山、砚洼崖等群山环抱,山上有孔子峰、骆驼峰、笔架山等自然山体景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叹为观止。最称得上奇观的是历经1000多年,占地25平方公里、117户、328口人,传承了28代的张家人不畏艰难困苦,以石为伴、以石为料、以石为艺、以石为荣,世世代代打磨石头,点石成金,建造了独特、古朴、庄重、坚挺的秀美家园。在大洼,每一块石头都是山民的手印;每一块石头都是智慧的化身;每一块石头都是高超的艺术;每一块石头都是童话的童话;每一块石头都是一本厚重的人生之书。
一代又一代的山民啊,从明朝嘉靖年间走来,步履稳建,一步一个脚印,意志钢强、风雨无阻、初心不变;洪水肆虐、不畏艰险、昂首挺胸、敢于争先。满山乱石的流放称奇,不算奇;砌筑险崖的石房说美,不叫美。奇美的真谛和内涵是大洼人百折不挠的信念;是千锤百炼的精神;是战天斗地的豪迈;是岁月变迁的永恒;是乡愁情怀的沉淀。2016年11月,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洼榜上有名;2019年12月,大洼入选国家森林乡村。凤凰涅槃,大洼火了,门庭若市,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看过、听过、写过大洼的人,都刮目相看,一致点赞。
我站在孔子峰下,躬听圣人教诲,深感学习不够;我立在青阳山上,远看呈凹字形的大洼,风水绝佳;我意气风发从笔架山拿起如椽巨笔,豪情满怀,直奔大洼。大洼奇美,奇美大洼,我要高声赞美你。
2020年9月9日星期三峰峰(第三稿)
作者:杨献平,男,本科学历,涉县偏店乡韩家山人。1981年6月参加工作到峰峰矿区,先后在粮食部门、区政府办公室、城建部门、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市场建设服务局、农业农村局工作。爱好与特长:长于行政管理,专于公文写作,好于舞文弄墨,乐于文海拾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