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阳、宜都、宜昌共同考察研讨三国夷陵之战主战场

 何宏江 2022-01-17
考察路线
宜昌-宜都五眼泉-五眼泉石羊山-石门大山梁-下溪口白虎包-磨市军营冲-救师口-大营头-小营头-矛戈头-驻马溪-陆溪-五眼泉-陆城-红花套镇


让历史照亮未来!”  7月13日,【三国夷陵之战主战场考察】在宜都市的五眼泉、红花套、石羊山、大山梁、高坝洲、陆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下溪口、白虎山、军营冲、陆溪、救师口、大营头、小营头、矛戈头、驻马溪等地举行。走访了各地政府、民间人士,在宜都市博物馆参观了出土三国文物,召开了研讨会。本次考察得到了宜都市文物局、文化局、文联、民协、博物馆、五眼泉镇党委、工会、长阳磨市镇党委政府和考察研讨会团队的老同志、三峡日报、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三峡画院、依恋花艺、福源农庄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也感谢专家、学者、艺术家、社会贤达名流和关注三国夷陵之战考察研究的各届朋友。

本次活动特邀三国文化学者王前程教授、艺术家谭晓波先生一路与考察团队共同探讨,在现场用史学和艺术解读公元222年发生的三国夷陵之战,感叹沧海桑田的世间变幻。画家谭晓波现场写生记录,为创作三国夷陵之战国画长卷做素材准备。

在宜都市五眼泉镇工会办公室,热心三国夷陵之战研究的工会主席刘绍彦先生将当日在五眼泉镇和磨市镇实地考察的情况向镇党委张书记做了汇报与沟通,80年代出生的张书记认真倾听,表示五眼泉镇会参与三国夷陵之战主战场的考察研究工作,以此为契机助推该镇的经济文化建设。

在宜都市博物馆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湖北三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前程先生提出“历史、文学、民俗”三者并存融合的三国夷陵之战研究方向,共同发展,让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应有的价值,有效立项,让后世在这里感受体验铭记三国历史,构建宏观的“宜昌三国文化”格局。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被誉为“湖北民间故事大王”的徐荣耀先生认为三国夷陵之战主战场在江北更准确,在宜都高坝洲大战坡一带有很多民间传说中也是说的夷陵大战,民间传说有的来源于史实,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播面。徐荣耀老师还对长阳磨市镇的夷陵之战考察研究团队6年时间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欣赏,对宜都和长阳联合调查研究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宜都市文物局局长、博物馆几任馆长、宜都市文联主席等参与本次研讨会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






宜都五眼泉镇的石羊山是陆逊与刘备前锋部队交战之地,远看是不是像一只龟?

用史学和绘画在现场再现三国夷陵之战(猇亭之战)


宜都石门的大山梁,三国时期是两军对垒的天然屏障,现在已经在湖中。

远处的山头就是古猇亭,这里曾经展开拉锯战。

从重庆倒插门到下溪口的何发友,在岳父刘明本那里听到很多关于猇亭之战的传说。

在古猇亭—今长阳县磨市镇下溪口白虎包周边村民家中调查走访,这里流传着众多猇亭之战的故事。

在下溪口远眺马鞍山



在长阳磨市镇救师口”夷陵之战考察研究会“办公室,我们向87岁的毛正寿老人献花表达敬意。毛老先生是退休老干部,是长阳三国古战场考察研究的发起人之一,常年带病坚持考察研究。



在宜都市博物馆举行的专题研讨会





宜都市博物馆馆藏的三国时期文物

长阳磨市镇矛戈头出土的汉砖



宜都红花套镇的历史文化园以”夷陵之战“为主题。红花套、五眼泉、磨市已经形成三国夷陵之战联合考察研究的新态势。

相关链接



中国民间故事家--徐荣耀


男,1949年1月出生,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人。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宜昌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宜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故事学会主席;曾任宜都市文化局副局长、市文联副主席、主任科员等职。



本活动支持单位:三峡日报  三峡大学  三峡画院   依恋花艺  福源农家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