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迎来了大结局,尽管很多人对结局有些微词,但是这部剧确实是切中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全职妈妈,职场人生以及恋爱与婚姻问题。  可能全剧下来,人设唯一没有崩塌的就是小帅哥许子言了,从头到尾一直那么可爱和温暖。 虽然剧里面对育儿问题没怎么涉及,但我还是从两处顾佳与子言的对话中看到了一个好的育儿姿态对孩子多重要。一. 父母的语言和行为会在孩子的内心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表现出的每一个表情都会在不远的将来影响你的孩子。面对孩子不寻常的行为,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责备和惩罚,而是给予同理心,理解孩子,给他正能量。子言在幼儿园面试中,面试官问了一个题“我们的首都在哪里?”可子言听成了“我们的手都在哪里”,结果他就回答了“在胳膊上”。 面试官一听很奇怪,又反复问了2-3遍,可每次子言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被问急了子言咬了面试官的胳膊。 这一件事可能彻底让子言失去了进入国际幼儿园的机会。虽然顾佳也很失望,但是她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颜悦色地与子言去沟通,去帮他回顾今天所有的表现,说他“今天把妈妈没有告诉他的答案都答对了,非常棒”。 然后,去找合适的例子描述他今天咬人的行为,没有直接批评他“为什么咬人,咬人是不对。”而是告诉他“小狗才咬人呢”。 最后告诉他要去向老师道歉,更重要的是没有忘记亲孩子一下。在这一事件上,整过程,妈妈没有一句生气,指责,批评,更没有阴着脸,带着怒气教育孩子。 回想一下,你的孩子出现了打人,咬人,抢东西的行为时,你是怎么应对的。固然孩子的这些行为不对,但一味地指责,批评就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吗?为何不去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孩子的心智没有发展地很成熟,不理解这些行为是不对的,还是做父母的从来就没有给孩子讲过这些事情。《三十而已》到许幻山出轨被发现后,林有有送给了子言两本书叫《妈妈家》《爸爸家》讲的就是爸妈离婚的事情。一天早晨,子言起床后,爬到妈妈身上。 虽然后面,子言说要跟着爸爸,因为妈妈会舍不得他们的让人很感动。但我更看到了这部剧贴近现实的一点是,子言会趴到妈妈身上,妈妈又亲了他,没有一点疏离的感觉,那么自然。 我突然就想到了我和我儿子,他也只是个不满4岁的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最喜欢的事就是趴到我的身上待一会儿。我能感觉出他满满的幸福感。每天我也都会主动去抱抱他,横抱、竖抱都有。抱着他,看着他,他看着我,有时候会闭着眼睛享受,有时候会贴到我的胸口,摸着我的脸。即使不用说话,我俩都是当时最幸福的人。除了平时我带孩子比较多,更多的是我会经常与孩子接触,拥抱他,亲亲他,摸摸他。《细胞》期刊曾有一篇文章专门研究了母亲的拥抱对孩子的影响。研究发现,对4个月的孩子来说,与陌生人的拥抱相比,母亲的拥抱会让孩子更平静,拥抱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心率就减慢。 伯明翰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对孩子的拥抱和亲吻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满足感和归属感。妈妈的拥抱和亲吻,会让孩子觉得永远被爱着,有一个可靠的港湾可以倾诉和放肆。如果你初为人母,不管孩子是在襁褓中,还是已成小学生或者更大,多多拥抱,亲吻自己的孩子,会让他们更平静,更温柔。因为你在给他们树立着爱心,暖心,静心的榜样。如果你的孩子有脾气,行为未能如你所愿,请不要一味地去指责,批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他们行为,去了解,去理解他们。这样你才能找出问题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