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在人生三书之三的《目送》中说到“我慢慢地,满满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一次目送;每一次的目送,都是一次成长。我们,做父母的可曾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呢,对孩子,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吗? 疫情原因,在家待了半年多的孩子们终于再次迎来了入学的时刻。不同的是,有的孩子只是回到了熟悉的校园,见到了熟悉的同学。 而有的则是要去加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遇见陌生的人。他们就是那些刚从爸爸妈妈怀抱里步入幼儿园的孩子们。 虽然我家孩子今年上中班,但是依稀记得他刚上幼儿园的那段时光。恰好,我的一个朋友给我说,她家孩子今年刚入幼儿园。 但是,这几天孩子非常不适应,每天哭着喊着不去幼儿园。 因为是全职妈妈,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多。所以,很担心他上幼儿园会很依赖我,怕他不适应。 说实话,我也很舍不得,怕他因为不适应会哭泣,会着急,会不安。我想可能每个妈妈都曾有过这种忧虑,这就是“分离焦虑”。但是,人生总是得先前进才能成长。在预定的开学时间将他送去了幼儿园。 当然,每个孩子有自己心理成长的节奏和成熟度。有些孩子完全没有“分离焦虑”,而有的可能会表现的晚一些,有的会早一些。 但是,无论怎样,作为妈妈,一定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心理活动中,多去发现他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没人比你更细心。 幼儿园的课程设计还比较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可能也是考虑到,会有不适应的情况。所以,第1周每天只上半天,而且还可以有一个家人跟着。 第1周,我家孩子非常开心,也许见到了家里没有的玩具和与家里不同的环境,所以,新奇感特别足。第1周顺利度过。而且,小班里的所有孩子都顺利度过了,没发现一个哭鼻子的。 我的做法:和孩子一起回顾幼儿园里的见闻,帮助他更加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从而爱上它。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适应力还挺强的。因为,你还没有与他分离呢。 所以,我知道孩子的第1周很顺利,但是,为了他接下来正常的入学,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每天带孩子回来,我都会和他重复一下今天在幼儿园的种种。 回顾时的情绪,这个时候,一定要表现出特别兴奋和喜悦的感情,让孩子觉得,在幼儿园里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回顾的事情可以是,今天认识了哪个小朋友,今天最喜欢哪个游戏,最喜欢教室的哪个玩具等等。或者说,妈妈觉得某个玩具挺有意思,你觉得呢等等。 第2周,开始前三天半天,后两天全天,而且全程无家长陪伴的学习。早晨把孩子送入幼儿园之后,家长就不能进入了。分离焦虑开始出现,有开始哭鼻子,闹情绪的孩子了。 我知道,挑战我和孩子的时刻将要来临,我要最好100%的准备和打起100%的精神。 我的做法:不要有一丝恋恋不舍的感觉。要和善与坚定。 在分别时,我会主动平静地告诉孩子,中午妈妈过来准时接你喔。给他一个可以期待的时间。 前三天还算顺利,没有表现出低落或拒绝的情绪。第四天早晨送过去的时候,给他几个可以期待和向往的问题。 我会对他说:“今天想不想,体验一下幼儿园的小床呢?”“想不想,睡在上铺呢?” 说实话,我还是很担心的。还和几个妈妈跑去幼儿园的院墙栏杆处,看他们玩的怎么样。终于熬到放学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就去排队了。 结果发现,还有比我早的家长。 接到孩子后,一定不要问的问题是“有没有想妈妈?”“有没有好好吃饭?”。这样的问题,只能让孩子更快地产生分离焦虑,或者本来孩子还挺高兴的,你这么一问,他突然“开窍了”,我得和妈妈在一起。 看到我儿子出来后并没有哭,很多妈妈还很羡慕我家孩子,可是,我知道,他要面临的挑战还没到而已。 我会问他“幼儿园的上铺好玩不?”“是不是很高啊?”而孩子如果不想去幼儿园,会表现出来的,或者会主动说的。 我同学家的孩子也是这个月新入幼儿园,她也说,第一周的第三天开始,女儿一早晨就开始哭着说,不去幼儿园,哀求着妈妈不要把她送去幼儿园。 第3周正式开始了全天无陪伴的生活。分离焦虑彻底表现了出来。刚去的第二天下午,幼儿园老师就联系我说,我儿子情绪一直很低落,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 果然,还是逃不过去的,但我知道也很正常。听了老师建议,让他再继续两周的半天无陪伴上课。 我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做了三件事: 第一,对孩子要保持同理心。你要理解孩子,对孩子说,明白他的心情。在他哭了鼻子,说想家的时候,告诉他你理解他,你懂他的心。 我的说法就是:妈妈小的时候也这样,去了幼儿园也会想妈妈。一般,他都会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好办了。告诉他这很正常,这说明你在慢慢的长大等等。 第二,激起他对幼儿园的向往。要不断去把幼儿园的生活场景重现在孩子的面前。 我的做法就是:在和孩子读书的时候,问问他,不知道今天老师又给小朋友们讲了什么好听的故事;在和孩子吃饭的时候,问问他,不知道今天中午幼儿园有没有吃大虾呢等等。 第三,给他一些有趣的任务去完成。孩子们都喜欢去完成一些任务,都愿意去帮助妈妈做一些事情。 我的办法就是:每天会给他说,请他把老师下午讲的故事,回来讲给妈妈听,妈妈也特别喜欢你们的故事。或者,请他把老师教的儿歌,回来教给我一下,妈妈想和他一起学习。或者,告诉他,让他来数一数,看妈妈晚上是排在第几名接的他。 这样,他有了期待,就不会心里只想着回家和妈妈了。这样的两周适应过后,我儿子又开始了全天的无陪伴学习了。 效果很不错,每天晚上放学接到他后,都是笑呵呵,除了在幼儿园吃的少点。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也愿意给我们展示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会告诉我老师给讲的故事。 所以啊,幼儿进入幼儿园是每个孩子必须要经过的成长阶段。推荐一部非常好的央视网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的记录片《人生第一次》。 在第2集里面,讲的就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全面展现了各个场景,父母的不舍与流泪,长辈的担心与趴大门,孩子的哭泣与拉扯以及最后的笑容和开心。 你目送着孩子进入新世界的大门,这是孩子的成长,更是你的期待和希望。今后,还有更多与孩子分离和目送的事情,但是,这是成长的关键和标志。 请给孩子一些时间,也请给自己信心,孩子一定会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模样。 《人生第一次》请戳下面链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