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田 修炼 太极拳气沉丹田有方法

 新用户32804179 2022-01-17

太极人生路 2022-01-11 11:00

图片

怎样做到气沉丹田

丹田一般是指中丹田,其位置在肚脐下10厘米左右,气功学上会将丹田分为上、中、下三处,气沉丹田是中丹田。
过去有人认为肚脐(经络学说称之为神阙穴)即为丹田,原因大抵是指它为人体先天的(胚胎时在母体中)呼吸通道。又有人认为腹部即是丹田。
丹田既不是腹壁表面上的某一点,也不是全腹部。丹田指的是脐下5厘米的气海穴至脐下12厘米中极穴,是人体真元贮聚处。中国医学认为气海穴乃全身气之所聚处,此处伤则气滞。
练好气沉丹田,对技击和推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丹田能够发挥很大的力量,而且在练习时对身体的微循环也有提高。
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伤则血枯,因而这一地带是主持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胞中穴是经络、五脏六腑之海的策源地,古人将这比喻为生产长生不老药的田地,称为丹田。这一名称自古沿用至今。
气沉丹田是在呼吸(从形式上说是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匀长细缓的腹式呼吸)动作配合下,小腹充实,全身 劲力集中的一种自我感觉。要做到气沉丹田,必须先要做到全身舒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腰胯放松。
初学时不易体会气沉丹田,经过一个时期腹式呼吸的锻炼,慢慢体会到呼吸时有内气的存在。鼻孔吸气时,自然中的大气自鼻腔向内经呼吸道而下,同时又会感到丹田有气上逼腹中。
而呼气时,残气会在鼻腔的上端出,同时也会有气降到丹田处,感觉很充实,以前练拳的人称这种现象为气通。
一般的说,作拳势呼吸时,向前或向下完成动作,全身劲力集中时容易体会气沉丹田。事实上动作向上向后或动作由实而虚,吸气时也有气沉丹田的成分,但不明显,似乎气贴脊背。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内外合一的表现。
气沉丹田不必过分强求,以免产生不良效果。只要正确按太极拳要领和方法练拳,朝松静自然的目标练,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水到渠成。

图片

练太极拳气沉丹田的六个方法

1.抱丹田
练这一功法的时候,可以是早上空气清新的时候,然后身体自然的站好。
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
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身体站直,然后左脚向右边跨一步,丹田中要充满意念。
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
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
当身体在向右边旋转的时候,在呼气。呼气的时候,也得注意舌头得低着下颚。
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
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
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
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