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亿级别的中医医疗市场 为什么中医馆中医门诊却迷失了方向

 大老板商道 2022-01-17

这几年运营中医馆也是让我见识到了这种奇葩的经历,谈谈也无妨,也算我的经验教训也算医馆的经验教训吧。

中医馆属于谁?

这两年算是被约见了很多投资人,最先切入中医馆的当属房产行业的这些大老板们,因为有资本,所以说话很豪横,医馆商业化,医馆长觉得资本投入原本也是对中医一件利好的事情,但凡懂得资本进,医馆成,资本退的策略,医馆都是可以长久做下去的,医馆长就按照同时起盘五个城市的中医馆开设计划书和立项书来做,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这么折腾了几个月,各种调研,资源匹配,市场竞争分析,患者调研等等一些列的问题都跃然于ppt 进行汇报工作,其结果是房地产集团公司派了一个不懂行的副总裁来听汇报,当讲到一半的时候,这位副总裁开口说,你说的什么大而全,小而精,专而精,什么全科,专科的我不懂,我只懂得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医生,如果你不是医生,我能不能安排一个懂周易的老师来坐诊,只要他用眼睛一扫描,就能知道患者有什么病了,你看行不行,话音刚落,我就拔下u盘,一言不发,迅速撤离现场,治病救人的事情,你觉得是儿戏么?我觉得很严肃!总经理的职位我做多了,并不稀罕,跨越来了医疗底线,我只卖艺却不是来卖身的。

中医馆是中医文化的一个根基,是中医文化再次找到的一个土壤,容不得半点含糊,医疗是严谨的,他不是资本手里的聚宝盆,这种眼睛里只看见利益却看不见医疗市场,看不见患者需求的中医馆建来何用?

中医馆承载的不仅仅是那些家具和豪华装饰出来的,是因为中医人心里想复兴起来的中医传承,中医馆,中医门诊并不属于中医人,也不属于投资者,应该属于消费者,从这个角度出发,不要去抱怨,也不要怕西医的竞争,这个西医把控的市场,还有很多没有做到的,可以用中医来竞争的,当下的医疗,没有服务能力,没有人情味,重复医疗,错误医疗,误导医疗,高价医疗,恰恰是中医医疗来补充的最好竞争力,中医医疗是严谨而透明的需求,医疗技术是一种稀缺的产品,它需要通过盈利来支撑他后续的发展壮大,可以市场化,可以商业化,可以竞争化,但是必须有强大的平台支撑,需要有绝对的技术和绝对的产品疗效,交易的本质就是我们卖好的东西,而不是用坏的东西,或者吹嘘出来的东西进行医疗交易的,那是骗人,这种事情咱不能干。

中医馆为什么做起来这么艰难?

一 , 资本和中医师信息错位, 管理和资本信息错位, 管理和医师信息错位, 医馆无法确立市场努力方向。时至今日,大家会发现资源不够,时间越来越值钱,任何人之间相互依赖度,相互协调的能力需要越来越紧密,仅仅依靠制度或者变相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快速的企业发展了,而中医馆通过资本的介入,中医人的介入,管理人员的介入,本是发扬中医事业的,因为缺乏相互的认知能力,致使中医馆发展起来很艰难,一个靠道,一个靠术,一个靠法,这种配合会延伸出来各种奇葩的团队协作结果就是闭馆。

二, 中医师本身的定位就是有问题的,聘请体制内的医师,他们自身是不缺品牌影响力的,但他们只有流程和分利,对医患关系本来就是冷冰冰的,看病出钱,天经地义,并不会替医馆着想的,医患服务能力偏差很大,同时拿着职称享受着车接车送的待遇,这种体制内的医生消耗了医馆很多利益不说,还在前期害了医馆的口碑成长期,以至于以后大家对这家医馆品牌度,美誉度,赞赏度都很差,长此以往,很多医馆会被体制内的挂诊医师搞臭了。如果是不知名的中医师,医馆需要帮他们打造知名度,需要建立个人IP,对于中医馆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也要面临着出了名的中医师跳槽的问题,而这种不出名的中医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小民意识很强烈,虽有奇方,奇招,奇术,他也是不愿意和医馆共享的,这就决定了中医馆无人可信,无人可用的悲剧,所以调和这种利益观念,是需要更好的利益分配方法的,这就需要投资人有很好的利益分配意识,如果没有,哪只能废了中医师,害了中医馆。

中医们的技术太散,无法管理?

很多中医重视自己的技术能力,高超的技术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你看纷纷扰扰的在争论些什么?无非是谁的见解独到,自己的技术能力好,谁就算有权威了,这种辩证思想,医馆长见多了,所以也就不想参与过多, 对于社会心理因素,病患的社会属性,当下的社会发展,以及商业运营、资本合作等等过于异想天开,他们是孤独的侠客,大不了自己开一家诊所就得了,无拘无束得很好,这就造成了,中医馆有很多中医师,有很多内耗,又有很多中医师留不下,甩袖就走的事情,不在少数。

中医到底属于谁?

很多人说中医当然等于中医医师,那问题就来了,每一个中医师内心都装着不同的中医技能和素养,每一个中医师所表达的中医文化素养和技能都是不一样的,从而你会发现,医改改的是中医药改革,可是只有行业投资人明白国家要重振中医药么?反倒是中医人自己,已经麻木了对外界的探索能力,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其它的和我无关。也有中医一边高喊要振兴中医,一边想着自己的医馆,门诊如何盈利,好像中医进行商业化就会遗臭万年的样子。中医人只看见那些实现财富自由和精神自由的有职称的医生,这是羡慕和妒忌的临近点,所产生的要不是诋毁要不就是信仰,这就是很多中医人的状态,而中医到底属于谁?很多中医人忘记了,他们要不属于自己的岗位,要不属于自己的诊所,要不就属于这个社会,要不就属于广大病患者,只是他们忘记了而已。

中医馆的市场在哪里?

不管是西医也好,中医也罢,都需要面临着竞争和被竞争的问题,医改下的中医药政策倾斜给了中医馆和社区中医馆,中医馆前期是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某种原则上医改改的是什么?改的是什么问题?很多人并不在意,医馆承担的是什么样的社会医疗属性,恐怕是投资人从来就没有思考的问题,就一股脑地投入了这个特殊时期特殊的医疗行业的,这就面临着很多医馆或者中医人进了这个属性的医疗行业一脸蒙圈,只能按照旧有的传统来运营中医馆或者中医门诊了,赶上了政策,却无法适应政策的变化。

中医馆的竞争既不是公立医院,又不是私立医院,更不是中医院,也不是门诊,但中医馆要想突破就要面临着要承担和他们同样的或者不同样的竞争压力,有医保的你干不过,没医保的有患者数据,你也干不过怎么办?到处喊问题的,却不见解决问题的。

欢迎留言评论共同探讨中医馆 中医门诊的发展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