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粥中六君子,健康一辈子

 耍赖的要不得 2022-01-17

冬季确实适宜进补,但每个人情况不同,或虚实夹杂,或寒热交错,所以需要结合个人体质进补。此外,胃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日常饮食搭配合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为大家介绍冬季正确养胃的五要点。

文章图片1

一天三餐定时定量

养胃首先要从调整生活作息做起,三餐不定时可能加重胃痛、胃胀、反酸等不适,所以胃病患者尤应注意,三餐一定要定时。为了胃部健康,晚睡晚起、常吃夜宵这种习惯应该改掉。如果在三餐定时定量的基础上,仍然感觉容易饿,可在两餐之间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正餐。

主食配菜合理搭配

《黄帝内经》很早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米面谷类比肉菜水果易消化吸收,应以米面谷类为主食,肉菜水果等为辅。若本末倒置,则可能损伤脾胃,吃进去的大鱼大肉消化不了,反而会变成垃圾堆积在体内,导致各种疾病。

文章图片2

胃病患者应以精细米面为主食,因为精细米面比粗粮更易消化。当然并不是说胃病患者就只能吃粥饭等主食,而是应在此基础上搭配烹煮清淡的肉菜。

饮食松软清淡为宜

生冷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胃黏膜,松软食物则更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胃的负担。胃病患者应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料等。

文章图片3

顺应季节调养脾胃

“不时不食”出自《论语》,意思是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这与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契合。下面推荐两种适合冬日养胃的食材。

▶ 白萝卜

生白萝卜性凉,可清热利咽、润肺化痰。煮熟的白萝卜性温,可以运脾消食。因此胃病患者若有胃胀、胃口欠佳、便秘等不适,可适当食用白萝卜,煮汤、炒菜均可。

▶ 菠菜

菠菜具有开胸膈、促消化、通肠胃的作用,适用于胃胀、便秘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菠菜性偏凉,可加少许生姜同煮。

文章图片4

▶ 结合体质个性食疗

胃病患者多见脾气虚、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证,不同的患者需结合个人体质进行食疗。

文章图片5

脾气虚者常见胃脘部不适、疲倦、乏力等症状,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山药、芡实等健脾益气的药材做药膳。

胃阴不足者常见胃部隐痛、灼热感、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适宜选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及太子参等益气养阴的药物做药膳。

兼有痰湿停聚者常见胀满不适、舌苔厚腻,可选用陈皮、豆蔻、薏苡仁及茯苓等健脾化湿之品做药膳。

若畏寒怕冷、胃脘部有冷感,则需要温中散寒,适合生姜、花椒、羊肉、牛肉等温阳食物和配料。

1、小米南瓜粥

文章图片6

做法

南瓜去皮切成小丁,小米洗净,锅中加入5倍清水,煮开即可。

养生功效

1、解毒排毒:小米南瓜粥含维生素和果胶,能吸附细菌及重金属,如铅、汞和放射性元素,排出毒素。

2、预防感冒:小米南瓜粥能温补脾胃,增强人体抵抗力,其所含营养能快速被人体所吸收,及时补充能量,有效预防秋冬感冒。

3、养胃助消化:南瓜所含果胶能保护胃粘膜,促进溃疡愈合,并且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2、银耳百合粥

文章图片7

做法

把银耳、百合提前冷水泡发备用。大米煮开后,把百合、银耳撕成小块加入煮沸,小火2分钟后即可。

养生功效

1、防癌抗癌:百合含多种生物碱,能升高血细胞,对细胞减少症有不错的改善,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2、润肺止咳:秋冬季节人体易出现咳嗽,咳痰的情况,银耳百合粥清凉润肺,润燥止咳,特别适合干燥季节用来改善肺燥咳嗽、虚烦不安。

3、美白祛斑:银耳百合有抑制黑色素的作用。

3、胡萝卜大米粥

文章图片8

做法

把胡萝卜切成丁,大米洗净,同时放入锅中煮开,然后小火2分钟开锅即可。

养生功效

1、改善贫血:胡萝卜能加速人体造血功能,及时补充人体所需的血液,加速血液循环。

2、防血管硬化: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胡萝卜中含的槲皮素能增加人体血流量,降低血液脂肪含量,防止血管硬化产生。

4、山药枸杞粥

文章图片9

做法

把米和山药洗净,放入锅中,煮成粥后加入枸杞再煮1-2分钟即可。

养生功效

1、益肺止咳: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成分,可以滋润呼吸系统,所以具有益气养肺,治肺虚痰嗽的作用。

2、降低血糖:山药枸杞粥含有粘液蛋白,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人的食疗佳品。

5、黑芝麻粥

文章图片10

做法

把黑芝麻和大米洗净后,锅中放水,煮开后,加适量白糖即可。

养生功效

1、改善体虚:黑芝麻富含生物素,能够提高身体抵抗力,改善身体虚弱及早衰,很适合瘦弱人群经常食用。

2、防动脉硬化:黑芝麻中的亚油酸对人体益处很大,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助于防治动脉硬化的出现。

3、延缓衰老:黑芝麻能起到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

6、桂圆莲子粥

文章图片11

做法

莲子用水泡10分钟,然后加白糖熬20分钟左右,把桂圆剥皮后加入继续熬3-5分钟,开锅即可。

养生功效

1、降压作用:由于桂圆莲子粥味味苦,可加入适量冰糖食用,具有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

2、增进记忆:实验研究发现,桂圆莲子粥对全身有补益,另外对脑细胞也特别有益,能增强记忆,消除疲劳。

3、安胎养血:桂圆含铁及维生素比较多,可减轻宫缩及下垂感,孕妇常吃对胎儿的发育有利,具有安胎作用。

4、防癌抗癌:莲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

现代人的“内伤”怎么来,怎么去

现代人说起生病的原因,往往归结为细菌病毒感染,很多产品的广告中,也用杀灭细菌作为卖点。这种看法有没有错呢?说起来也没错。但是我们说生病的原因,不能光从外因来说。例如流行性感冒,大家一起生病,主要原因可以说是感冒病毒入侵体内,但是很多时候,为什么有的人被感染了,而其他人却好好的呢?这就与人体自身体质的强弱有关,也就是中医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我们找病因,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疗,找到了主要原因才能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西医看来,生病就是有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等,治疗方法呢,自然是杀灭细菌,消除病毒。但是如果滥用过多的抗生素,就会破坏体内菌群的平衡关系。其实在我们的生活环境里,到处都有细菌。细菌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早生存的生物之一,已有数十亿年的历史,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现在的很多细菌,也已经在这个星球上存活了几百万年,他们有很强的变异能力,所以杀细菌出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情况,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调理身体。每个人体内都有大肠杆菌,40%以上的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氏菌。大多数时候,我们的人体都与这些细菌和平相处,以后估计也会继续下去。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说的“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也就是人与其他生物一起生长,一起演进,并不互相为害。治病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抗菌抗病毒,同时又要重视调节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所谓“扶正即可去邪”。还要区分病人是内伤还是外感,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说现代人生病的病因主要是内伤呢?这是因为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而现代人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也增加了很多,人体一时还适应不了这样的变化。《黄帝内经》把人体致病的原因分为两类:

  • 一类是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四时天气的变化,细菌、病毒等外邪的侵入;
  • 另一类是内在因素的影响,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精神情志的变化或者过度沉溺于某种情绪中,都会导致内伤。

医生在诊治某位病人的时候,也要结合时代的变迁来具体对待。医圣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正值瘟疫流行,疾病以外感为主,所以其《伤寒论》中记载的药方,以治疗外感为主;金代医家李东垣生活在战乱频发的时代,他看到的病人,很多都是由于长期食不充饥、衣不蔽体造成的,以内伤为主,所以著书《脾胃论》,强调滋补脾胃对人体的重要。

现代人不愁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还是容易内伤呢?原因与李东垣时代刚好相反:古代人是吃得太差,营养不足,现代人吃得太好了,整天吃鱼肉和各类甜腻的食品;古代是过劳伤脾,现代人则是上下楼乘电梯,出门有汽车代步,久逸伤脾。所以说养生一定要讲究一个适度,吃太差了不行,吃太好了也不行;太劳累不行,太安逸了也不行。

脏腑系统与平衡关系

和西医的“西”字相对,很多人以为中医的“中”字,就是“中国”的意思,其实并不全是这样,中国儒家文化讲究的就是“中庸”,所谓“不偏不倚谓之中”。中医治疗的目的就是通过调节,保持人体的中和,“不偏之谓中”,人体离开了中道就是偏,就是生病了。中医的“中”字,反映的是从《周易》得来的一种动态平衡观。

中医和西医的另一大区别在于怎样看待人体。西医将人体划分为消化、生殖、心血管等九大系统。而中医将人体归为五行系统,通常我们称为:心、肝、脾、肺、肾五大脏器系统。

要理解中医的体系,我们必须先把中医的五行系统一次性讲清楚。首先,中医讲五脏六腑,除了三焦这一腑之外,其中有五脏五腑是互为表里的:肝与胆,心与小肠,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这是说它们同为一个系统,主持着这个系统的升降、运化等功能。

譬如脾胃系统,主要的联系是四肢,多多锻炼,四体强健对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再如肝胆系统,在我们发怒的时候,往往最伤及肝胆,因为肝胆主怒,过怒则肝的生理功能下降,解毒排毒功能低下,使毒素积蓄体内,肝胆系统受损,还可以从眼睛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观察眼球可以了解肝胆的状况。前面还说过,人体是有一个自检系统的,当你某一段时间偏好吃酸性食物的时候,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肝胆系统有些问题,你需要及时关注。

中医讲求保养五脏六腑要顺应天时,因此它们与季节也是相对应的,这些是老祖宗为我们体察总结的,因此我们往往在四季分明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脏腑活跃程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比如春天肝当值,我们在这个时期多多注意养肝、补肝,会得到更好的收获。

五脏在不同的季节,生理反应不一样,形成一种张弛有度的轮休制度。春天肝当值,夏天心当值,秋天肺当值,冬天肾当值。各个脏器在当值的季节活动就会特别活跃。而脾脏是“主四时”,一年四季都不得休息,所以尤其需要调理呵护。

脾胃居中央,是生命活动、气机运转的中枢,在五脏整体协调关系中,起着“枢轴”的作用。在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中,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这四脏之气的升降出入和转输当中,脾的作用是协助调理这些升降活动,胃的作用是供给它们,使这些运动畅通无阻。

脾胃的这个“枢轴”作用就体现在:一方面,如果这个中央调控安稳,那么就气血充足,营养物质能够通过这个中枢的调节作用输送到全身,从而使我们的机体免疫力强,肌肤纹理紧实充满活力,自然不容易生病;而如果脾胃受到了损伤,中央气血养分供应不足,就很容易使得其他脏腑也出现问题。

因此我们的脏腑系统一旦出现了问题,通过中央的调控作用,来调节治理,其效果在很多时候比直接从出问题的脏腑入手更好,更快,同时还能保持机体的平衡。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抱怨某些人懒,“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整个人软塌塌的,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能少走一步就少走一步,能少动一下就少动一下。

他们很多其实也不是懒,很多人都是犯上了脾气虚的偏差。脾气主升,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脾气一虚,就像是没了气的气球,整个瘪在地上了。所以我们有时候也说他们“没脾气”,因为脾气一虚,就算是准备干点事,往往也很难坚持下来,缺乏一股干劲儿。

我们常用“中气十足”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洪亮,这个“中气”包括脾气,脾胃居身体中央,所以脾气又称中气。中气不足的人,说话往往低声细语的,性格也比较内向。

脾气虚的人应该怎么调理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有节,饭吃八分饱。《说文解字》徐注说:“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脾主信”说的是脾的功能是有节律的,到时间该吃饭就吃饭,然后让它去消化吸收,不能不停地吃,老让它工作,也不能有一顿没一顿的,这样就是“失信”了。

为什么饭吃八分饱呢?可以说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要给肚子留一点空间,这样才能让它动起来。玩过益智游戏“华容道”的人都知道,必须留两个空格,才能让棋子走动。吃得太多,把胃堵实了,它就不容易动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当你感觉吃饱了的时候,其实已经吃多了。所以适当地留下一点空间对机体有益。

《黄帝内经》中还说,老人“七十岁,脾气虚”,也就是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能力也开始自然减退,而我们很多老年人,有节约的习惯,看到碗里还剩一点饭,即使感觉吃饱了也会勉强自己吃下去,其实这一点也应该引起注意。

脾气虚的人,可以试试以下三个食疗方。

1、药粥

【原料】党参(或西洋参)3克、山药12克、陈皮3克、生薏仁10克、粳米50克(或小米)。

文章图片12

【制作】把除了陈皮之外的药材和粳米一起熬粥。陈皮最好用广东新会县出的新会皮,新会皮较香。陈皮需要先用水洗净泡30分钟,然后剁得碎碎的。粥快熬好时,把陈皮带水一起放入粥中,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入少量的盐,稍微煮一下搅拌均匀,一道健脾益气的药粥就做成了。脾气虚的人往往容易夹湿,所以加薏仁米,有些人不喜欢薏米的味道,也可以先用薏米煮汁,再用药汁和其他材料一起熬粥。

2、蒸大枣

文章图片13

脾气虚的人,也可以吃点大枣。这个枣怎么吃呢?例如每天做饭蒸馒头、蒸菜的时候,就把大枣放锅里一起蒸,蒸一次可能看不出变化,第二天做饭的时候,继续放进去蒸,蒸两三次之后,大枣就熟透了。蒸熟的枣,糖的转化特别充分,吃起来味道也特别好。有不少中药的泡制就是这样经过几次蒸晒而制成的。

3、益脾饼

益脾饼,可以给小孩当零食吃。用茯苓30克、白术15克、干姜2克、红枣30克、鸡内金10克、炒山楂10克共为细粉,面粉250克,发酵后,放入药粉和匀,再加适量菜油、食盐烙成饼,八成熟时取出,切成棋子大的方块,再放在锅上慢慢煱干即可。

功效是健脾益气、开胃消食,是脾胃同调的饼干食品,做好后适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胃痛、慢性腹泻、慢性肠胃病等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