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人生在世,学会放下

 闲云野鹤qpab3u 2022-01-18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月盈则亏,物极而必反。

《道德经》有言:做人当懂得取舍,学会放下。

老子说,水满必然溢出,武器锋利必然伤人伤己。

到头了,就该失去了。

知盈之必溢,而以持固之,不若不盈之安也。知锐之必折,而以揣先之,不如揣之不可必恃也。

与其等事物到尽头而失去,不如早做打算,适可而止。

诸葛亮死后,杨仪奉命斩魏延,以为自己会成为诸葛亮接班人,却不想只做了一个中军师,蒋琬才是指定接班人。

杨仪对此颇为不爽,便对抱怨:如果丞相去世后,我举兵就魏,也不会落得如此地步,当真后悔莫及

费褘听后遂辞去,向刘禅汇报此事。念在杨仪曾是蜀国功臣的份上,刘禅只是将其贬为庶民。

然而,被贬之后,杨仪多次上书诽谤,一怒之下,刘禅将其抓捕入狱,最终杨仪心灰意冷在狱中自杀。

杨仪有此结局,固然与抱怨脱不了干系,更多的还是居功自傲,仗着自身有功不惧怕刘禅。过刚易折,不知收敛才迎来杀身之祸。

揣势利而锐意,虽得之不可求保,骄生乎心,咎自于己,岂可怨天尤人乎?

一个人太过锋芒毕露,终将引来祸患,不如保持分寸度和平衡。

故,做人应收敛锋芒,学会放下,不做不可为之事。

贪金玉而满堂,虽有之莫能。贵而骄则得其祸,富而骄则益其过。

人纵然坐拥金玉满堂,也无法永久守住,因富贵产生的骄横会引来祸端,也会增加过错。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金钱和富贵不可长存,难以超越三代,便是如此。

明初大富豪沈万三,便应了此话。

当时沈万三财富号称“千亿”,皇帝朱元璋都垂涎三尺,经常变着法子从沈万三那里收钱。

沈万三意识到自己被朱元璋盯上,便主动为朝廷效力,独自承担了明长城三分之一的工程,可见其财力雄厚。

不过,富豪好大喜功的性情却未改变,长城修建完毕后,为了庆祝,他准备拿钱犒赏三军。

此举令朱元璋震怒,他认为一介平民犒赏三军乃造反之罪,便下令将沈万三处死。

河上公曰:

嗜欲伤神,财多累身。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夫富当赈贫,贵当怜贱,而反骄恣,必被祸患也。

沈万三被朝廷盯上,是钱财之祸;被朱元璋处死,依旧是钱财之祸。

当时沈万三经商遍布全国,明知朱元璋眼红却不知收敛,依旧敢大放厥词,犒赏三军。

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便是如此。

钱财再好亦不如命,故做人应懂得取舍。

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在老子眼中,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才是顺应自然大道的做法。

世人皆有功利之心,但名利又何尝常在?

高处不胜寒,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地步,无限风光中亦有无限寒意。

天国起义时,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抗击太平军。

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英勇作战,大破太平军。他也因战功卓越被封为毅勇侯。

这时的曾国藩掌管四省军务,手中湘军更是勇不可挡,慈禧很担心,已经在考虑拔掉这根肉中刺。

但曾国藩深知自己的汉人身份,也明白功高震主的道理,便主动上书要求解散湘军,辞去职务。

见曾国藩如此识趣,慈禧便直接解散湘军,封了曾国藩一个两江总督的虚职,随他而去。

有道之士,功成不居,名遂不留,退身以全其归,让位以免其危。若四时之运,寒暑代谢而万物以成,岂非天之道乎?

曾国藩正是深知月盈则亏,高处不胜寒的道理,才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消除慈禧疑虑。这不正是顺应自然大道的做法吗?

曾国藩不居功自傲,才得以保全自身,安享晚年。

故而,做人应不为功名所惑,适时而退,学会放下。

本章出自《道经》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家祖师纯阳真人曾评价本章说:

此章修身之要,要人有道而不自满,持真而无骄心。进不如退。入性之后,任其自然。在中,不知其有。如是乃有道之士。

不自满,无骄心,知进退。

做人要学会放下,保持宁静的内心,知足常足。

学会放下,才能远离祸端,成就自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