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历史上这样的事真会出现吗?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2-01-18

千古名篇《木兰辞》家传户晓,最早出自北魏《乐府》,那个时候朝廷设有乐府官署,负责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到了宋代被正式收入《乐府诗集》。乐府歌辞来源一般有两种:御用文人创作和民间采集,而《木兰辞》显然属于后者。

乐府经典基本上带有写实,好像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东门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都是。由于古代官方修史,帝王将相、改朝换代,不少都怪力乱神,民间小事小人物史书不显。古时老百姓通过民歌,将他们看到、认为有意义的事口述,再经文人润色,被官署采集稍加整理成《乐府》,它们也可成为史料补充,相当传记或非官方大事记。

那么,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历史上这样的事真会出现吗?我们能否从《木兰辞》中推算出花木兰的真实故事?

由“可汗大点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始,来推断木兰生活的年代。据北魏官方文献,孝文帝改革前,皇帝称为“可汗”,假若要找到打达十年的战争,可找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与柔然长达25年的战争。到孝文帝汉化运动后,不再有“可汗”,可推断花木兰应该生活在拓跋焘的时代。

至于关于花木兰的籍贯说法很多,有谯郡、宋州、商丘等等,但历史上这些地方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一带。商丘,原属南朝刘宋,拓跋焘在433年将刘宋势力驱逐,至439年完成中国北方统一。拓跋焘对柔然发动战争,从424年开始至449年结束,历时25年。时空与流传的花木兰生平基本相当,花木兰生于412年,那么433年商丘归属北魏后,木兰应是21岁,具备代父从军出击柔然的可能。

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前,是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阶段,所以“可汗大点兵”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亦符合史实,当奴隶主人或部落首领发动战争,每家每户需出一男丁为兵,由于“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从孝的角度出发,“从此替爷征”就有可能了。

假若以上的情况是成立,花木兰“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应是抵御柔然,并发生在拓跋焘击溃高句丽等柔然附属部落之后,在东北设六镇戍边期间,约在公元435年到447年。据史载,公元439年双方和亲改善了关系,之后的战争主要围绕争夺西域,到了444年有一次大规模战争,“坐击柔然后期,靳于都南”,北魏大获全胜。

木兰胜利凯旋之时,应约35岁,朝廷封木兰为尚书郎。北魏汉化前期,奴隶凭战功可获得“自由民”身份,当军功累积到“策勋十二转”亦可以做官。且尚书郎的官职虽然靠近中枢,但级别并不大,只位居尚书台下属各曹。

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牧,南宋学者程大昌,明代学者徐文长,清代史学家姚石甫、宋虞庭等人都认为花木兰确有其人。她靠战功跻身贵族,那为什么史书没有记载?

清代《商丘县志》的记载可作参考:“……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花木兰有可能是鲜卑奴隶移民至商丘,凭战功跻身贵族,《魏书》和《北史》原本应该有她的传记,但因“以事闻于朝”,女儿身分暴露,犯下欺君,虽赦免,但被褫夺青史留名的机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