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惊人,大多是藏友没见过的!

 RK588 2022-01-18
河南南阳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玉惊人,
大多是藏友没见过的!
这些古玉看似眼熟,
也只是零星在相关文章中略探一二。
小编有幸整理到南阳考古所的一批古玉精图,
其藏品大多是周代美玉,
与友共赏!

玉虎/琥

虎,在古代为六器之一。六器,即六玉,古代祭祀时所用的六种玉石。《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是六种玉石,除其中苍璧外,其余为五玉,也称“五瑞”,用来祭祀五人帝及五人神,配以五方之色。

《说文》说琥是发兵的凭证——虎符。清吴大澂在《古玉图考》中便据此把一些类似的玉器都认作是琥。考古家夏鼐在《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中指出:“表面刻虎纹的玉器应依器形命名,前加'虎纹’二字。至于虎形玉器,有孔的可称虎形玉器,无孔的当为玩器或陈列品,可称为玉虎。” 将玉琥视为虎形玉佩已是共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琥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最长14.45、最宽6.7、厚0.25厘米

图片

扁长玉饰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5.70、通宽1.25、厚0.75厘米

正面呈乳白色,背面为灰色。中部三面有凹槽,形成亚腰,一面饰龙纹。宽端为兽面,卷鼻,椭圆形目,长颈,身饰变形龙纹。窄端刻作兽尾,呈屈卷状。

图片

玉虎形璜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4.55、宽1.95、厚0.2厘米

白玉,部分有黑漆古和黑色沁斑,温润微透,通体磨光。虎呈伏卧状,头硕大,口微张,饰两个象征性的小足,卷尾。头、尾各钻一个较大穿孔,颈后钻一个小穿孔。

图片

图片

玉虎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3.5、高1.4、厚0.85厘米

青白玉,有灰白色沁斑,温润微透。玉虎为圆雕,呈首卧伏状,隆鼻、圆形目、立耳、卷尾。目上、项下、尾饰绞丝纹,臀上饰蝉纹。纵钻一穿孔。

图片

图片

玉琥 春秋时代

通长14.4、宽8.4、厚0.4-0.35厘米

部分受沁呈褐色。片状,垂首、凹背、垂尾上卷。正面头部饰简化龙纹、绞丝纹;前、后部以宽大的云纹表示前、后肢;腰、尾饰简化龙纹;颈、脊背饰重环纹;外缘饰绹索纹。背面光素,头尾各有一个较大穿,背腹各有一个小穿。

图片

玉琥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长7.2、宽3.9、厚0.15厘米

青白玉,受沁呈黑色,质润微透。片状,整体呈虎形,垂首,拱背,屈肢,垂尾。正面饰纹,头部刻龙头纹,颈、腰部饰斜直排列的平行曲线,似为虎斑,前后肢、尾部饰鳞纹,背面光素。头、尾各钻一较大的穿,背部钻一小穿。

图片

图片

玉琥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长13.6、宽6.9、厚0.2厘米

图片

图片

玉虎

春秋时代

长10.65、宽3.4、厚0.25厘米

片状,虎凹背、垂腹、卷尾,呈屈肢伏卧状。正面饰纹,头、身饰龙首纹和云纹,前后肢饰鳞纹,腹饰花形图案,尾饰鳞纹和绞丝纹。背面光素。头、尾、背各有一个穿孔。

春秋时期流行的管形玉饰

玉玦,中国古代最早的玉器类型之一,虽一介小小身躯,却有著持久的文化生命力、丰富多样的面貌及内涵。

从考古发现的玦来看,在广博的文化环境中,玦的形制虽变化多端,但均在器身上开出一道缺口。《白虎通》说,“玦,环之不周也”。《广雅》:“玦如环,缺而不连。”这一缺、 不连、不周的特征是玦的关键性标识。随著时间的延伸,地域的变迁,玦再如何变,环之不周这个特征始终不变,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管形玉玦,为传球时期常见的佩饰玉,单看俯视图与片状玉玦无异,侧视则呈柱状,周身常饰谷纹及卷云纹,究其与玉玦的关联有待研究。

图片

管形玉饰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外径1.46、内径0.78、高1.62厘米

青白玉,整体受沁呈白雾状,细腻微透。圆管形,孔壁厚薄不一。两端光素,侧面用阴线刻兼浅浮雕的手法刻成谷纹。

图片

管形玉饰

春秋时代

外径1.57、内径0.95、高1.74厘米

青白玉,整体受沁呈白雾状,细腻微透。圆管形,孔壁厚薄不一。两端光素,侧面有一周短斜线纹兼浅浮雕手法刻成的三周谷纹。一端纹饰被切掉一半,应是一个玉管切割而成。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高2.75、直径2.2、内径0.9厘米

白玉,色润微透。受沁呈乳白色,并有少许棕色沁斑。一端光素,一端饰鳞纹,侧面饰椭圆形目、云形角后披的龙首纹和简化龙首纹。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5、直径1.95、内径1.1厘米

青白玉,有黑、灰白色沁斑,温润微透。管状,侧面饰龙头纹。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70、直径2.1、内径0.9厘米

全器受沁呈乳白色,并有少许棕色沁斑。一端光素,一端饰鳞纹,侧面饰椭圆形目、云形角后披的龙首纹和简化龙首纹。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80、直径2.7、内径1.6厘米

青白玉,有黑、灰白色沁斑,温润微透。侧面满饰龙头纹。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80、直径2.7、内径1.8厘米

青白玉,有灰白、褐色沁斑,色润微透。管状,器中部略内凹。用双勾阴线法刻成纹饰,侧面有竖排五组纹饰,中间一组五个龙头纹,余每组皆三个。两端饰鳞纹。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5、直径2、内径1.1厘米

青白玉,有黑、灰白色沁斑,温润微透。管状,侧面饰龙头纹。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40、直径1.9、内径1.1厘米

青白玉,有黑、灰白色沁斑,温润微透。管状,侧面饰龙头纹。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55、直径1.95、内径0.9厘米

青白玉,有黑、灰白色沁斑,温润微透。侧面饰多个侧视龙头纹。一端光素,一端饰变形龙纹。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55、直径2、内径1.1厘米

青白玉,有黑、灰白色沁斑,温润微透。管状,侧面饰龙头纹。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75、直径2.2、内径1-1.2厘米

青白玉,有灰色沁斑,温润细腻,微透。两端饰“V”字形纹,器表用阴线刻兼浅浮雕的手法刻成兽面纹和云纹。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纹管状玉玦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通高2.75、直径2.2、内径1-1.2厘米

青白玉,有灰色沁斑,温润细腻,微透。两端饰“V”字形纹,器表用阴线刻兼浅浮雕的手法饰兽面纹和云纹。

玉剑饰

玉剑饰即是精美的玉器装饰在兵器铁剑上的一种饰物,这种装饰有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wei)、玉剑珌(bi)的宝剑,古人名为玉具剑。玉具剑由春秋战国兴起,至汉代达到极盛,汉以后逐渐衰落、消失。历史上,它是一种代表贵族身份的宝物,也是一种珍贵的馈赠礼品。

至汉代时,此风更盛,并成为相互馈赠的礼物。《汉书.匈奴传》载:“单于正月朝天子甘泉宫,赐玉具剑。”《汉书.王莽传》亦载:“进其玉具宝剑,欲以为好。”可见西汉时,仍以战国时流行的“世人之主,皆以珠玉戈剑为宝”(《吕氏春秋.侈乐》),以佩戴“玉具剑”为时尚,特别是加之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所以汉代玉具剑上的玉质装饰物较之战国数量大增。虽然造型、工艺基本继承了战国传统风格,而图案纹饰则更加新颖别致。器面除琢饰兽面、云纹、谷纹外,尤以浮雕的蟠螭纹最具特色。其布局合理,生动巧妙,碾磨的圆润细腻,华丽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图片

玛瑙环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

外径8.62、内径5.38厘米

玛瑙质,器表有自然的红白斑块形成的不同形状的图案,局部透明,温润细腻,质密光滑。体呈圆环形,内缘厚,外缘薄,截面为七边形。

图片

图片

图片

玛瑙剑格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

通长7.2、宽2.4、高2厘米

玛瑙,半透明状,色艳温润,表面红色纹理具有鸽血红般色泽。上宽下窄,近梯形。 

图片

玛瑙剑首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

直径3.8、高2.1厘米

玛瑙,半透明状,色艳温润,表面红色纹理具有鸽血红般色泽。圆柱状,顶端浅浮雕,旋涡形,底面平直,中央一圆形坑,打磨抛光良好,底面圆形管钻。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剑珌

汉长5.6、宽1.3、厚3.1厘米

青白玉,局部受沁有鸡骨白斑,温润细腻,微透。一面饰勾连云纹,一面浅浮雕螭纹,制作精细规整。

图片

图片

玉剑格 汉

长6.05、宽3.55、厚0.5-2.2厘米

白玉,有褐色,紫色沁斑,润泽细腻。两面饰纹相同,为獠牙外露,阔鼻、瞠目的兽面纹。中钻一直径0.75厘米的圆孔。

图片

图片

玉剑首 汉

直径6.55、厚1.45厘米

青白玉,有暗红色沁斑,温润微透。圆形,首端纹饰分两区,内区中心为一四角星,外饰云纹;外区饰谷纹。内面饰两个同心圆凹弦纹。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剑璏 汉 

长8.05、宽2.55、厚1.4厘米

白玉,受沁呈青色,部分呈紫红色,温润微透。饰谷纹。

图片

图片

玉剑璏 汉

长4.4、宽2.05、厚1.5厘米

白玉,有紫色沁斑,温润细腻。正面饰浮雕龙纹,圆形目,广眉,有角,屈体,卷尾,前肢上扬,后肢奋力,作升腾状。原为玉剑璲,后改为剑珌使用。

图片

编辑: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马娇
图片

END

图片
资料:知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