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的汽车起重机领域,特点鲜明——无外资,并且是徐工独大

 机财团 2022-01-18

机械财经将我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早期工业体系形成阶段(1958年-1979年)汽车起重机历史上的四大家族——北起,长起,浦沅,徐工

技术引进起飞阶段(1980年-2000年)80年代的技术引进,奠定了我国汽车起重机行业的格局,四大家族也开始变了模样

大力发展阶段(2001年-2010年)汽车起重机最为关键的十年发展,告诉外资企业没有你们的市场

引领世界(2011年至今)

1958年-1979早期工业体系形成阶段,这个时期苏联的技术对我国影响比较大,早期的几台起重机以及起重机底盘都和苏联有很大的联系;到了1980年-2000年是技术引进起飞阶段,这个时期分别引进了日本技术和德国技术,这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改进创新建立了我国自己的起重机技术。然后是2001-2010这非常关键的十年发展,这个阶段我国汽车起重机真正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历程,企业,机型都经过了市场的革新和淘汰,最终形成了以徐工独大,中联紧随其后,后起之秀三一,雷沃,柳工在和其它汽车起重机企业在第二梯队拼杀,并随时威胁着徐工和中联的市场份额。

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发展,2011年,汽车起重机行业开启了第四个阶段----引领世界阶段。之所以将2011年作为分界线,是因为这一年开始,汽车起重机销量直线下滑,经历了2016年的低谷后又开始增长,是一个典型的发展周期,并且这一阶段各个厂家竞争非常激烈,拼市场,拼技术,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汽车起重机市场。

汽车起重机历年销量

另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是,汽车起重机市场没有外资什么事。2019年我国汽车起重机销量前几家企业,徐工,中联重科,三一,柳工,福田雷萨,泰安东岳,长起,京城重工(含北起多田野)。其中的头部的徐工,中联,三一占据了市场90%的份额!

1


市场变化

先来看看市场变化,机械财经在上一期介绍到,2010年,主要被徐工、中联垄断,同时出现了后起之秀三一,柳工,雷沃,这时是徐工一家独大,中联在和第二梯队的一些企业拼杀,挣取市场份额。但这时候谁也没把三一放在眼里。

引子网络

不过没人在意的三一发展得非常激进,三一在宁乡投建了生产基地,并在2010年正式下线了自己的汽车起重机。三一的对标很明显,就是冲着同城的中联重科去的。

经过2011-2016年这个低谷阶段的洗牌,到了2015年,三一的起重机份额达到了15%,而中联和徐工的份额略微下降。传奇雷沃排名也上升了。而一些老牌的起重机厂,都在边缘挣扎着。

图片来自网络

2016年我国汽车起重机销量跌至低谷,但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大型工程建设需要增加,我国汽车起重机销量在2017年迅速反弹,2018年延续了增长的势头,我国汽车起重机销量为32072台,同比增长56.4%;

就是在这一跌一涨中,有些些企业把握住了机会,最典型的就是三一,2018年汽车起重机市场基本上被徐工、三一、中联等一线品牌瓜分,三家龙头市占率为91%,其中,三一重工的市占率从2010年的6%提升至22%,徐工仍保持在市场第一位,但是市场份额被三一吃掉一点。

从这以后,2019,2020年汽车起重机都是这种格局,第一梯队徐工独大,中联和三一竞争激烈;第二梯队的福田雷萨,柳工不相上下;剩下的企业份额都非常小了。

这十年左右的发展,国内汽车起重机企业基本将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淘汰,不仅是汽车起重机,整个移动起重机领域,除了在千吨级的履带吊能看到些外资品牌外,其它几个分支领域也是国内企业做强做大。

2


技术变化

首先产品上,随着风力发电,通信铁塔,冶金重工,电力及重大基建的发展,大型的吊车的需求量开始增加;城市修建,物流转运等发展对小型起重设备需求更是突飞猛进,所以在2011-2020这几年,我们看到,虽然汽车起重机仍是一枝独秀,但是其它类型的车起重机也有了一定市场。

2011年移动式起重机市场分布

到了2018年,移动式起重机销量中,汽车式起重车占比又有所下滑,达到66.55%;随车起重机也略有增长,占比达到29.23%;排在第三的是履带式起重机,占比达到3.79%。其余种类产品占比较小,仅为0.43%。

2018年移动式起重机市场分布

经过这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移动起重机品种丰富起来,但是欧洲比较擅长的全路面起重机在我国仍不受欢迎,这也许就是外资品牌没有在我国起重机市场里分到蛋糕的原因吧。

再看技术上的发展,我们从履带式的起重机上可窥见一斑。在这段时期之前我国一直在大吨位的起重机上存在短板,之前还主要依赖进口,利勃海尔,特雷克斯-德马格基本上垄断了千吨级的履带吊市场。不过国内几家企业非常努力,不断向履带吊的极限----4000吨冲击

2013年,徐工4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在山东烟台成功完成首秀

2020年,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发生产的4000吨履带起重机完成了试验场内最后一次主臂120米型式试验,完成交付发往山东。

2016年,中联重科推出了4.0产品ZCC2600履带起重机,也冲进了2000吨以上的领域。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起重机,在整机技术上已经打破了垄断,并且4000吨级别的起重机也成为世界之最。

就零部件而言,汽车起重机的通用底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以重汽发动机和潍柴发动机为主的底盘技术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发动机上的短板在汽车起重机行业里基本消除了。

传动系统系统除了法士特和汉德桥,国内也起来了很多优秀的厂家,同时整机厂家也开始涉足桥,箱的设计和生产。

泵马达、控制元件和电缆卷筒等核心零部件崭露头角,整机厂家除了提高系统零部件自制率外,还纷纷和零部件供应商紧密合作,汽车起重机的液压零部件,控制单元,电缆卷筒都实现了国产化。

对起重臂的研究也更深,各自厂家都在起重臂的设计上下了不少功夫。多边形,椭圆形等高性能的起重臂得以推广和应用。

液压回转支承,马达和轴承都实现了国产化。

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汽车起重机就技术和供应链上没有什么卡脖子的地方了。

3


未来的一些想法

一般汽车起重机的市场会比挖掘机和装载机市场要推迟6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至少今年2021的上半年,起重机市场还是会比较好的。不过就目前而言,工程机械的市场保有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未来是否还能保持高位增长很难说了,机械财经认为,最迟2022年,工程机械会迎来一个周期的底部,一般这个时期都是洗牌的时期。也就是说在2023年左右,汽车起重机的市场占有率还会再变化。

产品而言,仍会保持这样以汽车起重机为主的局面。车辆会更环保,更智能,各个厂家将陆续推出新能源车型,并且像港口,矿山这样会自己持有设备的大客户,会使用一定量的新能源车型。

4


后记

我国汽车起重机非常有中国特色,移动式起重机领域,本来可以有很多类型,但是在我国基本是汽车起重机一枝独秀了。汽车起重机历经了这四个发展阶段,技术已经非常的成熟,各个厂家的配置也非常透明,甚至趋于相同,成本也不见得会有多大差别。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各个厂家自己的竞争力在哪里?后市场?价格?技术升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