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一年会读几本书?

 简单生活的艺术 2022-01-18

(今天的涂色作品哦,很简单的一组绿植) 

每次看到某位大神在论坛分享读书清单,一年可以读200本书,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而自己连 50本书都读不完,哪怕真读了10本书,到年底的时候不要说书的内容,连10本书的书名都已经快记不得了。之前总感慨自己阅读慢,不会速读,很是焦虑,但今天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书不在于读得多,而在于读得精,一瞬间内心的焦虑感消失了,对读书竟有了一种全新的期待。

之前的我是如何阅读的呢?看起来似乎也是一页一页的读,一句一句的看,遇到好的句子、感受颇深的段落时也会涂涂画画,但随着整本书读完,书的内容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等回头再翻看这本书时,好似又是一本没有读过的新书。

当然书中的内容也也仍会隐隐约约记得一部分,但无论看了多少遍记得的永远只是那几句话。后来我发现,在阅读中我自己就喜欢寻找熟悉的内容和观点看,只寻找契合自己理解的地方看,对那些看似不重要或没有太明白的地方视若无睹,干脆跳过不看,所以用这种方法看书,再多的书看来看去都是看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我看书只是为了寻找认同,而对作者其他的新观点新看法,会主动屏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自己不懂其他的领域或没有理解其他的观点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所以认为其他的都和自己没关系,既然没什么关系,自然也就可以忽略不看了,但真的没有关系吗?不去好好的理解,没有真正的去行动,那的确是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可我们就是这样一次次错过观念升级的机会的,不是吗?只看自己想看的,只懂自己原来就懂的,不去接受新观点,也不可能激发出新活力,而在阅读中了解新的观点与看法,才是让自己快速进步的最有效方法。

所以在看书时即便觉得这个观点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也要设想它和我自己一定有关系,然后去认真思考这个观点用在我自己身上会有什么改变,然后认真的去行动去尝试,即便最后你没有因此改变什么,但这个经历会印在你的头脑里,在未来很可能与你其他的经历相应和,你会收获到很多。

所以在阅读时,不要求快,更不要贪多,一本书要反复读,而且要假定书中的每个观点都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调动所有的感官为自己创造“代入感”,去琢磨去研究去想象,这个观点被自己吸收之后,会让自己的未来变成什么样。

这种读书方法一定不会让你读书读得很快,在反复阅读的情况下,甚至一年两本书,都算是读得多的,但这两本书能带给你的,或许比200本书还要多。

有人问那如何证明自己在阅读时全都读懂了?作者的观念全都接受了呢?你不妨在读完之后将书中的内容写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你的写作能力,更会检验你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然后,就一个一个的去践行吧,你会发现自己真的会有改变。

所以,200本书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先认真的去读完一本书吧,最重要的还是阅读之后的行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