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着一道墙,兄弟二人同称帝│861

 青禾田讲古 2022-07-26 发布于加拿大

弑父篡位后,刘劭既兴奋不已又紧张万分,包括自己身边的侍卫,看谁都像准备谋害自己的样子,于是,不得不随时亲自拎着把刀自卫。每天夜里,刘劭更是让人将周围弄得灯火通明,严密防守,否则,刘劭连觉都不敢睡。

为了迅速稳定局势,拉拢众大臣,刘劭大力提拔自己的心腹,加封追随自己叛乱的有功之人。然后,刘劭又将建康城内外各处的兵器,大量收缴入库,减少威胁。

当然,对于徐湛之、江湛的心腹党羽,刘劭一律诛杀,毫不手软。

这里面,开始的时候,刘劭清除的人员中,唯独漏掉了王僧绰。刘劭并不知道王僧绰也参与了废立太子之事的谋划,毕竟是自己的亲妹夫,刘劭以为是自己的心腹,所以,加封王僧绰为吏部尚书,掌握大权。不过,不久之后,刘劭检查宋文帝保存机密文件、书信的箱子时,发现了王僧绰参与废立太子之事时,写给宋文帝的很多奏章,建议提防、处置自己等,勃然大怒下,杀掉了王僧绰。

对于刘氏皇族,刘劭也是拉一批,杀一批。拉拢的是位高权重对自己的皇位威胁又不大的,或者和自己关系密切的,杀掉的当然是平素和自己关系恶劣,矛盾、冲突严重的。

同时,刘劭也明白,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是自己的三弟,武陵王刘骏。因为刘骏既有能力、人望,又手握重兵,还是继自己和二弟,始兴王刘濬之后,第一顺位的皇位继承人,不得不防。

这个时间,武陵王刘骏正以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持节的身份,都督江州、雍州、豫州、荆州等地兵马,沿长江讨伐蛮族叛乱。太子步兵校尉,老将沈庆之,也在刘骏麾下。

当刘劭弑父篡位的消息传来时,刘骏正率军由五洲到达巴口。

得知消息,刘骏大哭。随后,刘骏命令沈庆之迅速将前线的军队召回,准备起兵讨伐刘劭。当然,既是为父报仇,也是觊觎皇位。

与此同时,刘劭给沈庆之写来密信,以皇帝的名义,命令沈庆之杀掉武陵王刘骏。

沈庆之当即求见刘骏。

刘骏也听到了一点风声,非常害怕。自己虽然名义上是沈庆之的统帅,但刘劭不管合法不合法,毕竟现在是名义上的皇帝,不确定沈庆之会如何选择。而如果沈庆之选择接受刘劭的诏令,以沈庆之的能力和威望,掌控自己麾下的这支军队,杀掉自己,易如反掌。因而,内心恐惧的刘骏托词身体有病,不敢接见沈庆之。

不料,心急如焚的沈庆之,根本不理睬刘骏的托词,闯进门来,直接拿出刘劭的密信,给刘骏看。

刘骏一看,彻底完了,这是真的来捉拿我了。于是,刘骏哭泣着哀求沈庆之,希望他能允许自己回去和母亲诀别之后,再来赴死。

沈庆之哭笑不得,他正是因为担心刘骏起疑心,才第一时间赶来。沈庆之向刘骏解释:“我蒙受先帝厚恩,粉身碎骨无以为报,怎么会听从弑父弑君的刘劭的命令呢?殿下不用担心,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力量,帮助您讨伐逆贼。”

刘骏终于放下心来,对沈庆之连连拜谢,并郑重表示:“家国安危,全都拜托将军了。”随即,刘骏将组织、整顿讨逆军之事,都交付给了沈庆之。

沈庆之确实能力出众,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将所有起兵讨逆之事,安排妥当。

之后,刘骏任命沈庆之为征虏将军、武昌内史,领府司马,襄阳太守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què)为谘议参军,誓师出征,发兵讨逆。

刘骏率军到达寻阳后,发布檄文,传布四方,号召各地忠义之士,共同起兵讨伐逆贼刘劭。

各州郡接到檄文,纷纷响应。南谯王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司州刺史鲁爽同时举兵,响应刘骏。

臧质和鲁爽率军先到江陵和刘义宣汇合, 然后,刘义宣和臧质率军到寻阳和刘骏会师,留下鲁爽镇守江陵。而且,三人派出使者,建议刘骏尽快登基称帝。

同时,包括刘劭任命的徐州、兖州二州刺史萧思话,青州刺史张永,建武将军垣护之,随王刘诞等人,也纷纷起兵响应刘骏。

开始的时候,对这些零零散散的起兵讨逆的声音,刘劭并没太在意。刘劭一直自认为精通军事,熟谙韬略,曾信誓旦旦地对拥护自己的文武百官表示:“你们只需要帮我整理文书之类的就行了,不用担心战场上的事情。如果真有贼寇前来进攻,我自己就能将他们轻松剿灭。怕就怕这群贼寇被我的威名吓住了,不敢动手啊。”这里的刘劭,颇有点独立最高峰,孤独求败的迷之自信感。

可是,随着起兵讨逆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四方纷纷起兵时,刘劭害怕了,急忙四处征集军队,迁移百姓,将所有王公大臣都集中到建康城中,做好防范准备。

453年四月,柳元景率领宁朔将军薛安都等十二路兵马,从湓口出发,武陵王刘骏率军从寻阳出发,沈庆之总领中军随后,杀奔建康城。

大军所到之处,归降者络绎不绝。

柳元景率军先到建康城附近,和刘劭的军队连番交战,并连连取胜。

无计可施之下,刘劭也不提自己孤独求败的事了,而是将庙中神像请进宫中,乞求神灵保佑。

眼见形势大好,四月二十七日,武陵王刘骏在麾下众臣的劝进声中,在距离建康城不远的新亭军营中,登基即位,是为刘宋孝武帝。

当然,此时的建康城中,刘劭也依然在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

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观之处,

作者简介:李永田,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创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国传统文化类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古文鉴赏》、《中国历代散文名篇鉴赏》、《国学经典》(诗、词、曲、赋四册)、《唐宋名家诗词赏读》(全十二册)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