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去”的情绪力量:从痴情到绝望,只有40斤的距离

 镭师兄 2022-01-18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情绪力量中的“失去”。

一、从痴情到绝情,只有40斤的距离

一个朋友到了35岁还没结婚,毕业之后他一个人去了洱海,在那里打工,后来开了一间很有小资味道的小旅馆,里面挂满了来自非洲的手工艺品。

他在当地变得小有名气,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日子过得挺嗨的。

但是,在他36岁那一年的秋天,他突然卖掉了旅馆、将所有带不走的东西都送人了,然后一个人回到了南京,第二年就结婚了,现在在一家做安全的企业中上班。

我们几个朋友问了好多次同一个问题:“为什么突然回来了?”

他死活不说,直到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他喝多了,终于口吐真言:“我最后一次见到她,胖得不成样子了,一瞬间就感觉天塌了,所以就回来了,老老实实过日子吧。”

原来他在大学暗恋过一个女生,结果女生就是对他没感觉。毕业之后女生回老家发展,这个朋友也悄悄去了女生的老家洱海,就想离她近一点,每个月能多看她一眼。

因为女生在学校期间偶尔提到喜欢非洲手工艺品,所以他的店里只摆非洲手工艺品,为了保证正品,他去非洲多次,实地考察和采购。

从22岁到35岁,这十多年一直远远看着心中的女神,他以为自己能看到80岁,结果他的女神生二胎后胖了40斤,那个清秀的现象彻底消失了,他也就打道回府了。

这是一个从痴情到绝情的故事,也是“怅然若失”的故事。

她失去了苗条,他失去了单相思

二、害怕失去:这是我们选择时的判断依据

同样是一百块钱,下面三种场景,我们的感受完全不同:

  • “今天路上捡到100块钱,真是好运气。”(开心)

  • “今天丢了100块钱,我感觉自己衰爆了,人生灰暗无比。”(痛不欲生)

  • “昨天丢的100块钱,今天在桌子底下找到了,我简直就是天选之子。”(狂喜)


“失去”的痛苦,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如果说“失去”是一种粗暴而短暂的痛苦,那么“怅然若失”就是一种持久的刺痛,一直缭绕在你心头,让你忘不了,也丢不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说的就是这种意境和感受,大家都希望将最美好的东西保持住,不愿意去面对“美好事物的失去”。

利用“害怕失去”这种情绪的力量,我们可以推动别人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英国的脱欧派为了吸引名字支持他们,刚开始使用的宣传口号是“take control”,即“取得控制权”,结果反响寥寥,后来他们将宣传口号改为“Take back control”,即“夺回控制权”,对英国脱欧提供最强有力的宣传支持。

每个人都是有控制欲,所以“夺回控制权”这个观点就非常符合人性。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情绪的力量。

(1)很多家长使用家庭奖学金来吸引孩子考高分,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对错,但是采用“没考好就从压岁钱中拿走100元”的方式对孩子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和驱动力。

(2)工作中,当面临着新岗位的机遇时,很多人思考的都是“我将获得什么”,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我可能会失去什么”。

(3)在追某个女生的时候,小伙子使出所有的招式来吸引她的注意力,即使对方已经多次明确拒绝了,他依然不放弃。实际上在女生第一次拒绝后,他的每一次招式都是沉没成本和损失。

面临选择时,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每次做出选择的时候,都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样做的话,我可能会失去什么。”从而能够做出更优的选择:

例如你选择那个最漂亮的女生时,就是放弃了旁边那个性格更温柔的女生,也放弃另一个家里有矿的女生,还放弃了学习最好的那个女生。

你在说服别人跟着你干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你可以继续窝在这里不动,但是你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你也失去了让自己的圈层跃迁的机会,而且,公司绩效不好立即会裁人,你现在真的舒服吗?”

三、一句话总结

每个人都害怕失去,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控制权,每个人都不愿意面对损失,所以“害怕失去”是一种选择时的判断标准和强大的推动力量。

在面临选择时,除了问自己“我能获得什么”,更要问自己“我将失去什么”。

(“人人如龙”,我是聚焦个人优势的镭师兄,恳请您的点赞、关注、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