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年四季中有具有代表性的节日——五节句,源自中国,在日本发展出独特的文化。今天使馆君带大家了解一下“五节句”。 五节句包括“人日、上巳、端午、七夕、重阳”,除了人日的节句在1月7日之外,其他四个都在奇数月,月份和日期相同的那一天,即1月7日、3月3日、5月5日、7月7日和9月9日。 1873年1月1日开始,日本宣布开始使用公历,之后所有原本农历的节日全都被平移到了公历,比如重阳节,就变成了每年的公历9月9日。 在中国古代,从正月开始的七天,分别为不同牲畜和人之日,比如初一是鸡、初二是狗等,而初七刚好是人,所以农历1月7日就是人日,后来被平移到了公历1月7日。 日本人在这一天会吃“七草粥”,以芹菜、荠菜、鼠曲草、繁缕草、稻槎菜、蔓菁、萝卜七种草(时代和地区不同会有所变化)熬成粥。 据说七草粥有驱邪,保佑一年当中无病无灾的作用。 说上巳的节句可能大家会觉得陌生,它又叫“桃之节句”或者“雏之节句”,现在早已成为祝福女孩健康成长的“女儿节”。 上巳节一般认为是平安时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当时人们用纸做成人的形状,祈求把自己身上的厄运和病痛转移到人形上,然后放到水里流走,以祈求平安和健康。自江户时期之后,逐渐成为祝愿女孩健康成长的节日,有女孩的家庭会摆放人偶。 ![]() ![]() 端午的节句就来自于中国的端午节,1948年的《国民祝日法》将这一天定为儿童节。这一天的习俗起源虽有众说,但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端午节饮菖蒲等药草的习惯传到日本,而菖蒲在日语里的发音「しょうぶ」和 “尚武”相同,所以原本是祝愿男孩健康成长的节日。如今,这一天已成为祝愿男孩女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在这一天,日本大街小巷都会悬挂鲤鱼旗,摆放菖蒲和武士盔甲,吃粽子和柏饼。 ![]() ![]() 这一节句来自中国的牛郎和织女的传说。在日本最热闹的要数七夕三大夏日祭了,它们分别是仙台七夕祭、秋田竿灯祭和青森睡魔祭。 仙台七夕祭,一夜之间全城都被装点得五彩缤纷,大街小巷装饰着用纸和竹子制作的各种七夕祭的装饰。秋田竿灯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夜晚的“夜竿灯”游行了,一盏盏竿灯形似麦穗,灯笼看起来又像是米袋,象征着丰收,在夜色中发出温暖的光芒。青森睡魔祭的主角是被称为“睡魔”的巨大灯笼人偶,而且早在1980年就被认定为日本的“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祭典中会有超过20座大型睡魔灯笼于主要街道上行进展示,十分震撼。 ![]() ![]() 重阳的节句又叫“菊之节句”,与其他四个节句相比,重阳的节句或许没那么为人熟知。在日本有喝菊花酒驱邪的习俗,另外在一些地方又被叫做“栗之节句”,在这一天会做栗子饭来庆祝。 微博@日本国驻华大使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