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南一山村原住百口人,现仅剩4户,有孩子在村里出现很快被围观

 大河乡土 2022-01-18

“去年,我们这个村子还剩5户,今年就只剩4户了,而且我平时还在山下的镇上生活,快过年了才回来,把窑洞收拾一下,院子打扫打扫,过完年还得回镇上帮着孩子打理生意,所以我也只能算村里的半户人家了。”84岁的赵大爷摇着头对我们说,他们一家人是他父亲那一辈搬到这个村生活的,算上他儿子,等于在村里生活了三代,“村里最红火的时候,有将近200人,现在年轻人都走了,就剩了这么五六个人,而且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哎,不养人的村子早晚会消亡。”

赵大爷所在的村子位于晋南中条山的半山腰,背后靠着大山,面前是深达二三十米的黄土沟壑,顺着沟壑一直往前,就是奔腾着向东流的黄河。我们一行人之所以来到这个小山村,完全是无意间沿着仅有的一条水泥路闯进来的。

“你们看,村里虽然还有这么十几座院子,可多数都常年锁着门,平时因为没啥人,寂静得很,连鸡鸣狗叫声都没有,你们能够过来,也算是村里的稀客了。”赵大爷介绍说。

赵大爷告诉我们,他在1957年当过兵,当了5年,退伍后就一直在村里务农。那时候,人们外出的机会很少,对于他们这样的山村,就更难了,所以他也算是村里稍有的几个见过世面的人。“我也不知道是谁家先在这个村落了户,反正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我们村比较缺水,山上的水过不来,天上的雨水也下得少,所以地都是旱地,种庄稼没啥产量。现在,大家都种花椒,因为花椒耐旱。前几年,花椒的价格高,每家的收入还行,后来价格不断下降,大家的收入就开始降低,这两年,10亩花椒的收入也就两万元左右。”

水是生活的源头,没水的村子就不养人。除了水少,见过世面的赵大爷还指出,造成村里人口锐减的因素至少还有一个,那就是交通问题。“我们村自从建村开始,就只有一条路从山下通往村里,而且还只能通过一辆车,就是你们上来的那条路。”赵大爷说,进村的路以前是土路,水泥路面还是近几年修的扶贫路,“缺水,收入低,加上交通不便,20多年前开始,就没有女孩子愿意嫁到村里来。”图为村里一座已经不再住人的土窑院子。

后来,虽然村里从山上引来了水,给家家户户装上了自来水管,但这仅仅解决了人饮用的问题,村子的颓势仍旧难以挽回。“村里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妇,开始陆续搬到了山下或者进了城镇,村里人就越来越少了。”赵大爷介绍,近几年,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贫困户也陆陆续续地搬到了山下的安置房,村里的人就更少了,“没有新人进来,还一直往外迁,村子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图为山上气温低,自来水管的水龙头和水盆都结上了冰。

赵大爷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都搬到了镇上,他和老伴平时也在镇上住,帮着儿子打理生意。他介绍,眼前的这座老院子大约有50多年的历史,两孔窑洞是在他手里挖的,“这里的土质不行,容易裂缝掉土,所以窑洞没敢挖太深太宽。”虽然平时以在镇上生活为主,但赵大爷和老伴总是念念不忘这个在自己手里建成的家,一旦儿子的生意清淡时,他就和老伴回到村里住上几天,“村子里的生活条件虽然差,可年龄越大,就越想回来看看,也不知道是咋了。”

从赵大爷家里出来,我们沿着村里唯一的路继续探访,走到村子最高的一条巷子时,听到一户人家里传出说话的声音。进到院内,只见偌大的院子里正有一老两少3个人在忙碌。经聊天得知,女主人姓岳,今年63岁,丈夫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个人。“眼看着要过年,水管突然坏了,我一个女人家也不会修,急得没办法,就把住在外村的我娘家侄子和侄媳妇喊过来,帮我修一修。”岳大妈无奈地说,村里人太少了,而且都是年龄大的人,想找个年轻点的人帮忙都找不到。

由于村子人少,我们很快就转完了,正准备往村口走时,忽然看到村路上走来一位怀中抱着孩子的年轻媳妇。“我们在山下住,是在镇上买了房的。”年轻媳妇告诉我们,她是嫁出去的女儿,因为要过年了,带着孩子回来看看住在村里的老人,“我是因为有老人在,必须要回来看看,那些村里没人的人家,早都已经不再回村了。”

或许是怀中孩子的笑声在寂静的山村显得很嘹亮,也或许是孤独的山村少见孩童,年轻媳妇刚走到村中间不久,就从两个院子里各走出了一个人,走到年轻媳妇跟前热情地寒暄着,围着孩童逗弄着,久久不舍离开。

69岁的史大叔说,由于村里男孩子娶不上媳妇,他把两个儿子都招了出去,“招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平时要过他们的日子,只有过年时,儿子们才带着媳妇、孩子过来拜个年。所以,我们住在这里的老人,难得见到晚辈,听到有孩子回村,不管是谁家的小娃娃,都稀罕得很哩,都想逗一逗。”

有关村庄不断消失的话题,其实在10年前就已经讨论得很普遍了,记得曾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天大约有80-100个村庄消失,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作为一名经常在农村采风的摄影师,自认为对农村的现状有一点了解,传统村庄的消失,除了城镇化,其实还有很多因素在影响,比如时代的发展、自然环境、村民的观念等等,但任何一个村庄的消失,多少都让人留恋不舍,毕竟这里留下过一些人的喜怒哀乐、童年和美丽的梦想。


大河乡土原创作品

欢迎点击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