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揉这9个穴位,打通人体大通道

 图书 馆员 2022-01-18

每天揉这9个穴位,打通人体大通道,慢性病都赶跑!

脾脏是人体里面最大的免疫器官,有滤血的功能,还有储藏血液的功能。

脾的组织中有许多称为“血窦”的结构,平时一部分血液滞留在血窦中,当人体失血时,血窦收缩,将这部分血液释放到外周以补充血容量。血窦的壁上附着大量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红细胞、病原体和异物。

它们管着能量的吸收和分配,中医学脏腑生理功能认为:人体气血津液的生化,依赖于脾所消化吸收的食物营养精微物质,因此,脾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根源',又称脾为'后天之本'、'人体之仓廪也'

一、健脾的方法

1、饮食法

脾主运化,健脾祛湿,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

脾虚湿困时,应健脾去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利尿)或者减少、清除引起身体免疫反应的物质,而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

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

2、揉脾经法

对饮食不适应或不吸收的人,怎么健脾呢?其实,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揉脾经。

脾经,起于大指之端,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脾经的线路是“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所以有些心慌、气短、胸闷的毛病,检查心电图和心脉又正常的人,往往是脾经有问题,要疏通经络,要补气、健脾、养血。

脾经易堵的穴位都在膝关节以下,猜猜是哪几个穴位呢?

二、脾经上的大药房

经常按摩穴位就相当于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

脾经就是人体大药库,人有空的时候,记住一定多按摩一下脾经,因为“脾经”常畅通,重病、急病、慢性病难上身。

如何按摩脾经呢?抓牛要抓住牛鼻子,按摩脾经首先要按最容易堵的地方,哪些地方最容易堵呢?

1、太白穴

此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按摩此穴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还能缓解食欲不佳、腹胀

按摩时以感觉稍有痛感为宜。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2、公孙穴

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这个穴位的作用是抑制胃酸的分泌,常按摩此穴位,这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

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还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淤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

包括妇科方面的问题,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

3、商丘穴

商丘穴的最大用处之一在于消炎。下身的很多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等,都可以通过揉按商丘穴来缓解。商丘穴能消炎的原理,在于其正好对应足底反射区中下身淋巴反射区。

此外,商丘作为脾经大穴,可以调运全身,尤其是脾经气血,提高血液循环质量,有助于炎症、疼痛物质的排出。

4、三阴交

内踝尖上直上3吋,约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养生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

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如果感觉手指按揉比较累,可用经络锤敲打,或者用筷子头按揉,也可达到相同效果。

5、漏谷穴

漏谷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漏谷”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漏谷穴有健脾和胃、利水除湿的功效

每天坚持按揉漏谷穴10分钟,再注意生活习惯,消化问题就会大而化小,小而化无了。

6、地机穴

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就如大地复苏,化生万物,为脾土之枢机,为治疗腹部与下肢病枢要之处

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按揉地机穴来防治。

7、阴泉陵穴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脾虚,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皮肤病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经常按摩此穴位可以祛湿健脾。

8、血海穴

血海穴又称为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条虫子在那里扎窝,导致身体瘙痒。每天按揉血海穴,皮肤瘙痒的问题就会缓解,见效很快

另外,血海穴是补血的重要穴位,调度全身血液。它和足三里穴一起,堪称补气补血的两大重要保健穴位。

9、大包穴

本穴为脾脏之大络,统络阴阳诸经,犹如包裹住脾脏,故名“大包”。此穴总管阴阳诸经之络,能治全身络脉疾病,但很多人用于治疗胸胁及脾胃疾患,有理气活络之功

脾脏是非常脆弱的,如果在生活中稍微不注意保养的话,很可能就会脾虚,那么脾虚所造成的后果则是非常严重的,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威胁到生命。

知道了这个严重性,闲下来的时候,多揉揉这9个穴位,养好了脾胃就等于养好了身体!

脾经上的穴位治各种慢性病          

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左右各21穴。巳时即900——1100是脾经当令的时段,也是草动蛇行的时间。每日巳时周身气血俱注于脾。脾经预防和主治的病症1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泄泻、痢疾、便秘。 2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月经提前或错后、盆腔炎、附件炎。 3男科疾病:急慢性前列性腺炎、水肿。 4其他疾病: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经脉所经过的肌肉及软组织疾病。

      一、脾经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    

肺主一身之气,但肺还得依赖于它幕后的支持者——脾。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所以脾气生肺气。脾虚则肺虚,肺虚则气虚。脾虚的人总感觉四肢无力,没有精神,平时还老犯困,挺不起胸,抬不起头,说话软绵绵的……这些都需要通过养脾去解决,养脾才能养肺,肺气和脾气都足了,人就会变得很自信。 

   《灵枢·五阅五使》说:“口唇者,脾之官也。”可知,脾开窍于口,故脾经有问题就会表现在口唇上

    1、“脾开窍于口”即饮食口味及食欲的正常与否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一个人的脾经通畅,即可饮食有味、食谷感觉香甜,这样则营养充足,小孩长得健壮,大人则气血充足,肌肉健美;反之,如果一个人脾失健运,则可出现食欲减退或口味异常,如口淡无味、口甜、口腻等。

    2、口唇的色泽与全身气血是否充盈有关,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实际是脾运化功能状态的外在体现。

    3、有些小孩晚上睡觉常流口水,这是由于后天脾胃虚弱的缘故,而脾主肌肉,开窍于口,在液为涎;气对液有收摄作用,脾气虚,不摄液则流涎。脾虚之人肌肉弹力不足,容易松弛,因此睡后会张口,形成口水外流。其实有些成年人也会这样。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睡后不会流口水,如果经常有此现象,即显示脾气虚。比如,有的人过度劳累耗伤脾气,侧卧时可能会出现流口水,恢复体力后即可消失。

    有的人突然感觉疲劳乏力,侧卧流涎,没有及时治疗,结果次日半身不遂,原来前一天的流涎乏力是中风先兆。

    二、很多病都可以脾经上求解

1、三阴交穴——妇科第一要穴,也是长寿穴 三阴交穴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的后缘处。三阴交穴是女性朋友的亲密朋友,因为绝大多数妇科病都可通过三阴交穴来治疗。当然,它同样还可治疗其他疾病: 1治痛经。对于有痛经问题的女性朋友,可在月经来前约1周开始,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来按揉三阴交穴,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宜。另外,还可以用艾条灸疗:将从药店买回的艾条点燃放在靠近穴位处,以局部皮肤温热而不烫伤为度,每穴灸10分钟。要注意的是,月经来潮后不要强烈刺激该穴,否则可能引起经血增多。 2紧致脸部肌肉。过了40岁之后,要经常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以健脾。脾的功能强了,肌肉才不会松弛! 3可降血压。三阴交穴是一个智能调节穴位。当你患有高血压时,每天中午11~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两侧的三阴交穴各20分钟,坚持两三个月后,就会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4治疗老年性便秘。按摩三阴交穴可增强腹内压,使肠胃功能活动加剧,促进大便畅通,对于治疗老年性便秘有很好的效果。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三阴交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按揉1分钟即可。

2、太白穴——健胃要穴 太白穴位于脚拇指内侧根部骨头凸出起处后方的凹陷中。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每天经常按摩此穴,对胃痛、食欲不佳、腹胀都颇具疗效。

3、阴陵泉穴——男女疾病要穴 屈膝,在小腿内侧,胫骨骨头端的内侧凹陷处。按摩此穴可健脾利湿,调补肝肾。对治疗腹痛,腹胀,小便不利,遗尿,遗精,?经不调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按于阴陵泉穴上,持续用力按压1分钟左右。

4、商丘穴——尿路要穴 商丘穴位于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为宜,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两脚交替进行。

5、大横穴——腹疾要穴 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经穴,是足太阴脾经与阴维脉之交会穴,其位置在脐中旁开4寸处。每天坚持用双手食指指端同时按压大横穴100次左右,可以排除肠道内的油脂,降低血脂。

6、血海穴——治妇科病要穴 血海穴位于膝盖骨的内侧边缘往上2寸的地方。经常按摩对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有很好的帮助。下肢伸直,借助他人帮助,用一手拇指螺纹面着力,附着在其对侧下肢的血海穴上,以腕关节和拇指掌指关节轻轻地摆动或小幅度的环旋转动,使着力部分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轻柔缓和揉动1分钟左右即可。

脾经共有21个穴位。11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个穴位分布在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其中隐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冲门都是一些比较常用的穴位。

三、按摩脾经治疗慢性病:      

1、治各种出血症、慢性鼻炎:艾灸或点掐隐白穴(详见下图)

  脾经的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 1毫米的位置。隐白穴最主要的功效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

  刺激隐白穴,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就是拿一个艾条点燃,灸这个穴位。如果没有艾条,也可以用一根香烟来代替,同样有止血的效果。

  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

这个穴位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效果都很好。[转载]★脾经上的穴位治各种慢性病商丘穴是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提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为什么揉这个穴还能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我们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气血引下来。同时还可以做跪膝法、揉其他穴位,效果会更好。    

  2、治缺钙引起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以及颈椎病、糖尿病、消化能力弱:按揉大都穴

  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大都穴是补钙的要穴。可能有朋友会说,要补钙,吃点钙片不就完了吗?不错,吃钙片是会有些效果,但是您知道人为什么会缺钙吗?不是因为补得少,而是因为体内不吸收,这才是缺钙的真正原因。而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帮您吸收钙了。大都穴就相当于足底反射区上的甲状旁腺,而甲状旁腺正是吸收钙的。

  大都穴除了可以补钙之外,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当然,这些症状也都是因为缺钙引起的,所以您只要记住大都穴是一个补钙的要穴就行了。另外,有颈椎病的人也要经常揉一揉大都穴,再在这个穴的旁边找一找最痛的点却揉,这样珠连璧合地配合起来治疗,效果就会更好。

  3、治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手脚冰凉、月经淋漓不尽、头晕、糖尿病等脾虚引发的病:用拇指内侧多硌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比如,夜里睡觉老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为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4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妇科病:揉公孙穴

  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公孙穴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疏散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淤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如果您有妇科方面的问题,请每天揉揉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出酸水的情况,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

  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5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刺激三阴交[转载]★脾经上的穴位治各种慢性病   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

  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是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揉三阴交穴,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按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

  7、治不消化、男性前列腺问题、腿肚子酸痛:点揉漏谷穴

  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

  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

  漏谷穴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

  很多朋友整天上完班回到家,觉得腿肚子酸麻胀痛,放到哪儿都不合适,这时您就需要多揉漏谷穴,在白天的时候就点揉,尤其是在上午9点到11点脾经气血最旺的时候揉。这样晚上回到家时,腿就不酸了。

  8、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揉地机穴

  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因为脾属土,土属大地,而且人体的后天之本都靠脾胃来供应,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

  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

  9祛湿,治各种炎症水肿:揉阴陵泉穴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10、专治瘙痒、调节血液循环:揉血海

    血海穴又称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个虫子在那儿扎窝。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条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的,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11、胖人减肥,瘦人增肥:推小腿脾经

  有人不爱吃饭,特瘦,怎么办?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如果在推小腿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哪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

  有的人越长越胖,而且经常气短乏力、腹胀、腹泻、怕冷、爱出汗,这是属于脾肾阳虚型肥胖。实际上肥胖不是吃得过多,而是排得太少。肥胖作为人体失调的一种现象,大多因为脾、肾两个脏器功能阳气不足或情绪刺激,出现功能紊乱。主要是因为你体内的阳气不足,血液流动缓慢,新陈代谢活动减弱,最终导致此种肥胖。在治疗上,就要多注意补血、补充元气,以健旺脾肾功能,减轻体重。

可以按摩关元穴(腹部肚脐下方约1.5寸处)、气海穴(肚脐下方约3寸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三阴交穴(下肢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长期坚持,可调节体内气血,以助减肥。 

  12、不给疾病任何藏身之地――品味胸腹部的脾经大药

  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

  1推腹法:腹部的脾经穴位一把推              

  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它们通常都在人体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上,如果这个位置上有痛点,您就知道是脾经上的问题了。

  2治急性扭伤:按揉大包穴

    大包穴是脾经的最后一个穴,在肋骨这块儿腋窝直下6寸处。“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

   四、检查脾脏是否有毒的方法

1、面部长色斑。长斑的女性通常消化系统能力弱一些。

2、白带过多。脾主管体内排湿,如果湿气过多,超出了脾的能力,就会出现体内湿气过盛,白带增多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3、脂肪堆积。脂肪在中医里另有一个名字:痰湿,是由于脾的消化功能不佳,不能及时把垃圾毒素排出体外而产生的。有效的减肥必须围绕恢复脾胃正常代谢痰湿的主题来做,否则就会反弹。

4、口气明显,唇周长痘或溃疡。口唇周围都属于脾,当脾中的毒素无法排出体外,蓄积的毒素就要找机会从这些地方爆发出来。

怎么给脾脏排毒更顺畅:

1、吃酸助脾脏排毒。例如乌梅、醋,这是用来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体外。同时酸味食物还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2、按压脾脏排毒要穴。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脚交替做。

3、饭后走一走。运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过需要长期坚持,效果才会更好。

脾脏最佳排毒时间

餐后是最容易产生毒素的时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时的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会积累很多。除了饭后走一走,因为甘味健脾,还可以在吃完饭1小时吃1个水果,帮助健脾、排毒。

四、食疗健脾及运动强脾

1、豆子最养脾,各种各样的豆子熬成的粥,最养脾

2、辰时吃好早饭,以保证脾经有足够的营养吸收。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它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营养物质。

3、脾虚的人在脾经当令的巳时吃健脾药效果最佳;

4、另外,此时阳长阴消,这个时候吃补阳药,效果最好

5、有高血压的人,此时应服降压药以防午时气升导致的血压升高。 除了采用平常喝山药薏米粥、冬天吃大枣等食疗方法,或吃些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常用健脾中成药。但有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脾经。

6、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所以,您每天一定要多揉揉商丘穴,把气血引下来。同时还可以做跪膝法、揉其他穴位,帮助把血液引过来

打通这条经络——重病、急病、怪病难上身

脾经淤堵——消瘦或肥胖,消化不好,胃胀气,呕吐,肢倦乏力麻木,嗜睡,皮肤损伤,肢体活动不利……

有句话说,“脾经畅通,重病难上身”,为什么只要“脾经”不堵住,任何重病难上身呢?

1、脾是生命的动力源头

人们通常认为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再次是肝,因此心脏并非生命的动力源头,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动生命循环的第一能量马达。然而现实中许多西医医师从来就没拿着脾当回事儿,说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不知道脾不仅是全身的能量马达,同时也是杀菌灭毒的航母级消毒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脾比肾还重要。另有一些人误认为生命力量的动力是肾,这是错误的,因为只有脾分泌的物质强压给肾脏,肾脏才有力量过滤血液中的杂质。

当然肾影响脾,但脾又反过来又影响肾,先天在脾,后天亦在脾,人出生后,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长到十八岁成人,也还是那么大小,始终没有变化,生长的动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给,只有年龄增长时,脾才稍稍增厚,到五十岁时,我们的脾内已经呈蜂窝状,其中已无实质——能量了。如果将脾再次填实,肾水自然就会升入头部,人就有回到年轻时期的感觉。脾与肝相辅相成,脾也存血。脾切除之后,肝失去了脾的滋润,肝脏就会暴裂,人也就会全身没劲儿,常患血毒疾病,皮肤上总起疙瘩。细心的妈妈都知道婴儿出生落地时,哭的声音特别响亮,音讯可以传得很远,为什么能够音讯可以传得很远呢?其主要力量就是源于脾。

2、 中医认为:脾有病,人就废了一半

脾的健康直接影响到大脑的功能状态,脑衰,其暗中是脾的枯竭;肾枯竭的背后也是脾衰,因此脾衰比肾衰更可怕,因此脾比肾还重要!肾有问题影响脾——脾出了问题直接就影响到肾。心脏衰竭的背后也是暗中的脾衰,一切大病皆根由脾衰!许多人都听过“虚不受补”这个词,其实“虚不受补”的要点就落脚在脾上,大病的最终结果是脾受到损伤。

3、脾胃是人体的能量之源头

它们管着能量的吸收和分配,中医学脏腑生理功能认为:人体气血津液的生化,依赖于脾所消化吸收的食物营养精微物质,因此,脾为'气血生化之根源',又称脾为'后天之本'、'人体之仓廪也'。故古代医学家有一句格言'脾旺百病除',思发于脾,而成于心。脾气健旺则气血旺盛;若脾气虚弱,食欲便会减少,则面色淡而无华,?脾气虚,则血少,血少则发无以得生。

4、脾为后天之本,充养全身

脏腑局部之正气亏虚,亦与脾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来说,脾胃虚弱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中医认为脾脏有摄血统血的功能,同时脾脏和胃同为中焦,为决渎之官,和胃相表里。正气源于水谷精气,亦即李东垣所论的胃气、元气。胃气和元气的盛衰,又与脾之功能强弱有内在联系,脾旺则正气充盛,脾弱则正气不足。正气若不足,百病潜伏中,因此, 古代医家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5、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首先,脾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储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古代医家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脾胃,注意饮食营养,患病治病时,用药及忌口均要顾及脾胃。

人有空的时候,记住一定多按摩一下脾经,因为“脾经”常畅通,重病、急病、怪病难上身”。如何按摩脾经,抓牛要抓住牛鼻子,按摩脾经首先要按最容易堵的地方,哪些地方最容易堵呢?我说过关节的地方是经络气血所过之处,此处关节容易形成卡压造成气血和经络的堵塞。

2

养护脾经---敲打脾经的妙法

一:“久坐伤肉”

中医认为, “久坐伤肉”,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引起脾虚, “伤肉”也就是伤脾。平时多敲敲脾经可增强脾经的运化功能,补充因久坐损耗的元气。

二:判断脾虚的小方法

1:看眼皮:如果平常眼睛很大,明亮有神,而现在眼皮却耷拉下来了,双眼看上去没精神,就说明脾虚。因为中医认为眼皮也是为脾所主的,如果眼皮松了下来,说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现问题了。不过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

2:观察舌头:如果舌头颜色较淡,舌边出现齿痕,说明脾很有可能出了问题,最好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或抓紧时间调理。

三:敲打脾经法

1:坐姿:将一只脚的脚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采用这种坐法利于对脾经的按摩。因为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然后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再进入大腿内侧前缘,然后进入腹部。这个坐姿正好可以将脾经暴露出来,从而便于按摩。

2:敲打法:拍打时要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来,用力适中,对于大腿部位的脾经拍打时可稍用力。两只腿都要敲,每侧以敲打10分钟为好,敲打的时间自然是上午9:00~11:00之间,气血流注脾经之时。敲打的次数视自己的时间多少而定。

3:功效:上班时可利用工作间隙,将腿盘成“4”字形,然后沿着脾经的循行路线一路敲打下来,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

4:提示:如果拍打的过程中发现痛点,表明脾经上有堵塞的地方,这时可以用点按的方法对其进行按揉,将淤堵的穴位打通,从而将整条脾经的气血通畅。

四、推小腿脾经

如果在推小腿脾经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那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

实际上,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

3

脾经上重要穴位及功能

稍微懂得一点中医的人都知道,脾是后天之本。所以,脾经上的穴位对于后天身体的养护特别重要。今天要介绍的这五个脾经上的穴位,各个神通广大,堪称大药。

2,缓胃痛——太白穴

此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此穴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还能缓解食欲不佳、腹胀。刺激的方法为揉按,以感觉稍有痛感为宜,每天120次。

4,消炎症——商丘穴

商丘穴的最大用处之一在于消炎。下身的很多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等,都可以通过揉按商丘穴来缓解。每天120次。商丘穴能消炎的道理,在于其正好对应足底反射区中下身淋巴反射区。此外,商丘作为脾经大穴,可以调运全身,尤其是脾经气血,提高血液循环质量,有助于炎症、疼痛物质的排出。

6,漏谷穴——小便不利

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它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

8,阴陵泉——祛湿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9,止瘙痒——血海穴

血海穴又称为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条虫子在那里扎窝。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身体瘙痒,见效很快。另外,血海穴是补血的中药穴位,调度全身血液。它和足三里穴一起,堪称补气补血的两大重要保健穴位。

4

健脾常用食物药物

常用中药:人参、党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薏苡仁、莲米、芡实等。

常用食物:糯米、黄花菜、蕈类、鸡、鹌鹑、羊奶、葱、蒜、豆豉等。

常用药膳:参枣米饭、益脾饼、山药饼、茯苓包子、山药面、大枣粥、红枣炖兔肉等。开胃健脾药膳适用于消化力弱、食欲不好、食后腹胀、积食腹泻,恶心呕吐、气虚症状不明显,需与健脾益气药膳区分。

脾虚的饮食禁忌

饮食要清淡,肥腻油炸等不易消化的东西不能多吃。味道过于咸或辣的也要少吃,应多吃稀软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多熬小米粥喝。多吃甘温之物,如板栗、山药、红枣等。忌吃寒凉之物,如鸭肉、梨子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