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一心一念 2022-01-19

即(拼音:jí)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像人靠近食器准备就餐,本义是就食。引申为就(动词、接近、靠近。由此又引申为至、到达、迎合、符合、寻求。由接近或到达义引申为就(时间副词)、即刻,由此虚化为表示承接的连词,与“则” “乃”用法接近,而且还可以表示假设、让步或转折。

字源解说

字形演变流程图字形演变流程图 [2]

会意字。“即”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左边是一只盛食物的高脚器皿,右边是一个站立(图1)或跽坐(图2、3)的人,此人正面对着食器,准备吃东西,其本意就是准备就餐。周代早期“大盂鼎”里的“即”字。就食者的姿形己稍变,食器已变成上下两头尖的了(图4)。小篆(图9)又进一步把食器变成“皀”字形,就食者更不成人样,竟讹变为“”(即“节”)了。隶变、楷化以后,字的形体讹异更大。楷书旧字形本小篆,多写作“卽”(左旁7画),现代规范字形本汉隶,写作“即” (左旁5画)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动词

〈文言〉就食。


《周易·鼎卦》:“鼐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就;接近;靠近。

approach;

be nea

《诗经·卫风·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史记·吴王濞列传》:“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

若即若离

至,到。


素问·气交变大论》:“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也。”

即席

乘;登。

ascend

《史记·河渠书》:“泥行蹈毳,山行即桥。”

即位;即任

〈文言〉寻求。


王安石《上张太傅书》之一:“……有寒往即焉,而乃幸得,于今三年矣。”


〈文言〉迎合;符合。


韩非子·孤愤》:“若夫即主心同乎好恶,固其所自进也。”


〈文言〉依附;附着。


梁范缜《神灭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按照;依据。


元稹《乐府古题序》:“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倚旁。”

即兴;即景生情

〈文言〉就是(表示判断)。

that is;

namely

左传·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名词

指当时,当天。亦表示以后不久的时间。

at preset;

today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即日;即刻;成功在即

烛头之烬。


礼记·檀弓上》“夏后氏堲周。”唐陆德明释文:“《管子》云:'左手执烛,右手折即。’即,烛头烬也。”


(Jí)姓氏用字。




连词

〈文言〉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哪怕”。

even if

《左传·昭公十二年》:“即欲有事,如何?”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即材可用,虽雠不废。”

即使

〈文言〉则;那就。

then

墨子·非乐上》:“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贾谊《过秦论》:“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


介词

〈文言〉当。

as

齐谢朓《赋贫民田》诗:“即此风云佳,孤觞聊可命。”


〈文言〉就在。

while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副词

〈文言〉就(含推论意味)。

then

战国策·楚策一》:“(苏秦)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

即可;一触即发;招之即来

立刻;马上。

at once;

instantly

陶渊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即将


近义辨析

即、既

这两个字形相近,但音义都不同。“即”读jí,主要意义是到、靠近,由“即”组成的常用词语有“即便”“即使”。“”读jì,主要意义是已经,由“既”组成的常用词语有“既……又……”(既生动又活泼)、“既然”。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五】【皀部】子力切(jí)
即食也。从皀,卪(jié)声。 [10] 

说文解字注

即食也。
注:即当作节,《周易》所谓节饮食也。节食者,检制之使不过,故凡止于是之䛐(词)谓之即。凡见于经史言即皆是也。《郑风》《毛传》曰:即,就也。
从皀,卪声。
注:此当云从卩皀,卩亦声。其训节食,故从卩皀。卩,节古通也。今音子力切。古音在十二部。 [11] 

广韵

子力切,入职精 ‖即声职部
即,就也。今也。舎也。半也。《说文》作卽,食也。亦姓,《风俗通》有单父令即卖。又汉复姓,有城阳相齐人即墨成。子力切。十六。
校释:食也,《说文》作“即食也”。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卩部】 即;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5
《玉篇》卽,今作即。
【子集下】【卩部】 卽;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7
古文:皍
唐韵》子力切。《集韵》《韵会》《正韵》节力切,音稷。《说文》:卽食也。一曰就也。徐曰:卽犹就也。就食也。《前汉·高帝纪》:使陆贾卽授玺绶。注:师古曰:卽,就也。
又《玉篇》:今也。
又《尔雅·释诂》:卽,尼也。注:尼,近也。疏:卽今相近也。
又《前汉·西南传》:卽以为不毛之地,无用之民。注:卽,犹若也。
又卽卽,充实也。《前汉·礼乐志·安世房中歌》:磑磑卽卽,师象山则注:积实之盛,类于山也。
又通作则。《前汉·王莽传》:应声涤地,则时成创。注:则时,犹卽时也。
又烛炬之烬曰卽。《管子·弟子职》:右手执烛,左手正栉。《檀弓》注:栉作卽。
又姓。《广韵》:风俗通有单父令卽费。
又汉复姓,有卽墨成。
又《集韵》:隶作卽。《玉篇》:今作即。

考证:“《管子·弟子职》左手执烛,右手执卽。注:卽,作焱。” 谨照原文左手执烛改右手执烛。右手执卽改左手正栉。卽作焱非管子注文,惟礼记檀弓注引作卽。谨改为檀弓注栉作卽。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宋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