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桓公杀公子纠(14-16)

 经义工坊 2022-01-19

孔子强调“事君以忠”,如果不忠,当属无礼违礼。孔子也曾谈论过管仲的无礼,但与其功业相比,管仲可以称为仁人。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释】
公子纠:齐桓公的兄弟。与桓公争位,失败被杀。
召(shào)忽: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则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齐国宰相。
九合诸侯:九,多次。齐桓公称霸诸侯以后,多次召集诸侯盟会,维护了诸侯之间的秩序。
不以兵车:不用武力。
如其仁:这就是他的仁德。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殉主,管仲却没有自杀殉主。”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诸侯盟会,停止了武力争斗,是依靠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齐襄公时,国政混乱。管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国。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无知,并商议重立君主。高、虢两家事先暗地通知小白回国,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没想到小白早已赶回齐国,被立为国君,即为齐桓公。
与此同时,齐桓公立刻派兵迎战鲁国军队,拦截公子纠,打败了鲁国军队,抓住了管仲,公子纠在召忽的陪同下逃回鲁国。齐国以强势要挟鲁国交出公子纠或者将其杀死。鲁国不敢得罪齐国,杀了公子纠。召忽则为公子纠殉难,自刎而死。
管仲虽是桓公的仇敌,但确实是一位难得的人才。鲍叔牙诚恳规劝桓公,应该劝服管仲,为我所用,将来一定会有大的作为。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意见,不但没有追究管仲,而且任命管仲为齐国宰相。后来,管仲辅佐桓公“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子路为人重情重义,认为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他殉节,取义成仁,而管仲不为公子纠而自杀,是为不忠不义,怎么能称为仁?孔子则认为,齐桓公能够不用武力征战而取得诸侯的信任,并且有效阻止诸侯之间的征战,终于成为诸侯盟主,正是管仲辅佐的结果。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常常征战,都是为了一己私心。打来打去,最终受苦的全是百姓。孔子极不赞同使用武力,而希望推行礼乐之治,使天下安宁,促百姓富足。管仲不是为了一主,不重自身名节,只为天下苍生,这正是其仁德所在,所以孔子连连称赞其“如其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