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全集中领导经济形态。其特征是,没有自由交换,投资、消费和分配都是按照命令和计划执行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信息传递是单线的,经济体的每个成员都被分散和孤立。历史上这种形态一直都存在,只不过因为它本身过于僵硬,因此只能存在于很小的范围——家庭经济,庄园经济。在这种形态里,由于一切依靠领导人(父亲,领主)的命令,领导人势必要对经济体中的一切了如指掌,所以必然是一个小规模封闭经济体。控制越集中,则市场范围越小。也因为市场小规模小,这种经济形态中没有契约与合同,只有从属关系(完全计划经济中,只有上下级行政关系,没有平等的交易关系)。 二是消费品可自由交换的集中领导经济。从字面就可以看出来其含义,即虽然生产与投资是命令与计划的,但消费者可以根据其需要交换所需的消费品。这种经济形态的覆盖面就广阔了,典型的形态就是军队,每个人得到什么是上级命令,但并不限制士兵们相互交换所需的东西。在这种形态里,由于允许消费品交换,就形成了与领导者对立的另一个信息来源——交换市场。经济体的成员们既接受领导者的命令,又可以从交换市场中获取相关的信息。由于交换市场对于行政科层体系有替代作用,因此,计划经济和集中领导经济体制中,领导人一般对市场经济持有根本上的怀疑态度。 三是有消费选择的集中领导经济。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更大范围的现实版计划经济,消费是通过货币或消费券来实现,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消费什么和消费多少。集中领导的是投资和分配。 实际的集中领导经济形态,就是上述三种形态的组合。单个家庭的完全集中领导,到社会中层的消费品自由交换集中领导,到国家范围的消费选择自由集中领导。这种经济形态的一个重大特征是,因为需要管控和命令的层级多,因此需要一个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来执行相关工作,同时集中领导限制了分工的拓展,分工精细化程度和市场的深度有限。 第二大类是交换经济形态。这也是人类古老的经济形态,用古典经济学的话说,就是供需自由平衡的市场。欧肯认为,即便是交换经济形态,也一样有多重不同的形态:一是一个寡头领导下的众多供应商形态,二是多个寡头共同制约出价的经济形态,三是政府定价的经济形态,四是市场定价的经济形态。这些形态的差异就在于参与交换的主体对于价格信息的控制程度。所以,在欧肯的国民经济学看来,字面意义上的垄断和竞争,并没有指出其差异的实质——竞争还是垄断,其实是参与市场的主体是否把价格作为既定(缺省值)因素来做出相关的决策,如果价格是外在于决策者的,那就是竞争形态,如果价格能够成为决策者的计划内容,那就是垄断形态。 对于交换经济形态,欧肯是从与静态分析相反的方向开始的,首先大家现实能看到的交换,不是自由交换和市场定价,而是绝对垄断,寡头垄断情况下的定价——市场就是由无数个小小的垄断或部分垄断子市场构成的;其次是有政府干预定价的市场,垄断者需要考虑自己的定价,其它垄断者的反应和官方定价之间的互动;最后才是完全市场定价。 再就是从市场边界特征上,可以区分为封闭和开放两种形式,这样与供需两端的垄断到竞争的5个层级区分,就构成了25个交换经济形态,如果加上封闭开放两种市场范围,可以构成100个交换形态。 欧肯以此说明,科学研究绝不是一开始就在假设和空想,而是对实际进行简化,把复杂的经济形势化简成上述25种基本经济形态,然后对之加以比较分析理论研究。 讨论完商品市场,接着就是货币市场问题。 货币有两个纯粹的职能,一是交换商品,一是计算尺度。欧肯认为,这两个职能在一开始应该是完全分开的。货币要能交换,首先一定是一种商品,这个没问题,以物易物的形式至今都还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货币作为计算尺度,则是另外一回事,计算物品的单位,衡量物品的价值等等。这后一种职能,欧肯认为,也是现代经济诸多复杂利率和价格现象的根源——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不使用马克作为尺度,而仅使用金银作为价值衡量尺度,那么所谓的贬值,所谓的负债猛增这类现象就不会出现了,公司债务也好,营收也好,政府营收也好,都将是实际价值体现。 按照上述思路,国民经济学把货币体系按职能分成了以下三类: 第一种体系是把商品实物转变为货币的市场形式。这是最初的模式,一切货币都通过生产商品创造价值而产生,这是一种封闭形的,自由竞争的市场,任何人都可以是货币的创造者——通过生产商品创造价值来实现,这就是所谓铸币权,铸币权掌握在拥有最多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料的一方——常常是国王皇帝或政府,他们决策将多少商品转变为货币。 第二种体系是通过提供劳务或商品获得货币形式的回报,从而创造货币的市场形式。典型的形式就是账单或借据,后来演变为债券、商业票据,并且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流通转让。其实所谓回报,指的就是一种信用关系。 第三种体系是债权人创造货币,货币随着债务产生,随着债务偿还而消亡。这就是纸币的来源,纸币就是银行购买国家信用发行的债券,它产生于债务——政府欠银行的,欠社会的债务,又消亡于债务的偿还。 完成对供需市场、货币市场的形态分析之后,欧肯着手开始分析典型的经济形态。 首先当然是完全集中领导经济。欧肯特别强调了,不要把集中领导经济等同于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过是集中领导经济中的一种特例,事实上,集中领导经济形式过去、现在包括未来,都会部分出现。即便在这种纯粹依赖中央命令运转的经济体系中,一样有三条基本经验规则,制约着计划者的决策。这三条经验规则分别是:第一,戈森第一定律,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产品满足需求的程度随数量增加而递减;第二,产量递减规律,即同一劳动对于同一产品的产出,产出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递减;第三,即期消费和远期投资的平衡,既要满足即期消费需求以便存续,也要花费消费资源用于远期投资,确保可持续。 其实,这三条经验规律应该属于自然规律,任何体系都面临的规律,只不过集中领导经济是依靠计划者对于这类规则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命令来实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