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随笔:洛克菲勒传(2)

 书虫小记 2022-01-19

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决定另外组建一个家庭,彻底离开他这边了。父亲交给洛克菲勒一大笔钱,让他自行在克利夫兰选址建个房子,作为给这个家庭的落脚处。18岁的洛克菲勒在工作的同时,又承担起自行设计和聘请建筑商来建房子的任务,他已经展现出了一个熟练商人的沉稳和自信,运用招标方式选择报价最低的建筑商来建房子,全程监控,控制材料和支出。工作上则升任了主任簿记员,居然还有余力再做些倒买倒卖的小生意。

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美国迎来了一轮新的经济萧条,大量企业倒闭,这也波及到了克利夫兰。洛克菲勒刚刚有起色的工作又受到了经济萧条的打击,也真是不容易。好在这时洛克菲勒已经在镇上积累了一定的声望,被称为洛克菲勒先生。他的眼光也开阔了很多,看出现在的公司前景渺茫时,他决定与自己在商学院的伙伴克拉克一起合伙开一家新的农产品贸易代理行。经济萧条可能反而又提供了他自主创业的空间185841日,他用从父亲那里借来的2000元,与克拉克组建了克拉克-洛克菲勒贸易代理行,成了一名合伙人。

注意,他的父亲虽然与家庭已经若即若离,但却一直承担着基本的经济责任,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以商业形式对洛克菲勒提供支持——他父亲借钱给他,收取10%的利息,并且时不时会威胁他提前还款——这种父子关系,以及父亲喜欢玩弄的种种商业把戏,在我看来,对于洛克菲勒商业思维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亲情能够使他获得帮助,但父亲的个性又使得他懂得任何形式的帮助都讲究回报和成本。他在自己与父亲之间奇怪的关系时,指出,我很年轻时就意识到,生活对我而言是一桩严肃的生意。他既感激父亲所教授他的社会知识,同时又痛恨父亲的品行和对家庭的态度。感激之情让他得以学会父亲游走行商所获得的各种交易经验,痛恨之情则让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洛克菲勒一直到七八十岁,依然保持着每天自省的习惯,告诫自己要睁大眼睛,小心从事,以免自己承受不了巨大的成功。他与父亲之间奇怪的关系无疑是他这样做的心理需求。

手拍南卡莱罗纳州北奥古斯塔的南方浸礼会教堂

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引进了一位富二代加德纳,一方面是需要人家的投资,一方面是需要人家的关系网。所以很快公司名称就变成了克拉克-加德纳公司,对此,洛克菲勒只是隐忍,不过他确实与加德纳这样的纨绔子弟玩不到一块去。这时内战爆发了。

单纯从美国经济角度来看,内战可谓是美国经济内循环的大动力来源——铁路、煤矿、纺织、农业、锻造工业,以极其迅猛的速度扩张和发展,发展速度之快,只能用混乱来形容。到处都是乱糟糟的,成千上万的乡下人涌入城市充当工厂劳动力,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奔赴战场,促成了劳动力的大流动。洛克菲勒的商贸物流业简直就是躺着被抬起来向前发展。到1862年,公司的营收就较第一年增长了4倍。一孔门面也发展为四孔。洛克菲勒也同样处心积虑地把加德纳赶出了公司,克拉克-洛克菲勒的名牌再次亮相。内战这一大势,把年仅20岁的洛克菲勒塑造成了一个富翁。为他此后在石油行业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机遇,在近三百年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可以数得出来,就像今天在中国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这批人一样。

敝号在《他们创造了美国》里介绍过石油钻井技术的发明者埃德温·德雷克上校。也提到过,石油一千多年来一直在美国本土使用,美国确实是片富得流油的土地,宾夕法尼亚州很多地方直接就流油,一般为印第安人用于治病和脸上装饰涂色。启发大家来分析石油的,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照明需求。稍微好一点的照明材料,都太贵。于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一个中学校长乔治·比斯尔Bissel,某天突然想到这种石头缝里冒出来的油,有可能提供一种好的照明材料。他拿着样品去找耶鲁大学的化学家本杰明·西里曼,西里曼在1855年出具了一份里程碑式的报告,认为石油是非常好的材料,不仅可以提炼照明油,还能生产一系列其他有用的副产品。

接下来就是找油。比斯尔通过一个叫汤森的银行家,找到了德雷克。德雷克其实一点也不懂石油,但他在盐井干过,感觉石油开采与盐井生产有点关系。他去了比斯尔找到的地方泰特斯维尔看到了石油(泰特斯维尔离洛克菲勒的克利夫兰只有1天的路程),让汤森买下了土地,然后找到了一个叫威廉·史密斯的铁匠,两人一起采用盐井方式来采油(详情可参见敝号《他们创造了美国》,过程很有意思)。

钻到岩层之后,铁匠史密斯想到了一个经典的主意——用铸铁管来替代实心铁杆进行钻探,这样钻到石油了,就可以让石油直接顺着管子流出来他们就这样钻了一个多月。钱也没了,石油也不见,所有人都离他们而去,即便是汤森也无法支持他们了,汤森意识到自己白费力气支持德雷克这么一个疯子,居然认为岩石里能流出石油。威廉铁匠的家属也劝铁匠走人,但铁匠很坚定,这个时候我不能离开德雷克。德雷克已经神经质地成天呆在钻井边。就在汤森解雇德雷克的通知到来之前两天,1859828日,石油就突然从套管里流出来了。瞬间,农场,以及周边都疯了。一下子就涌现出十多家炼油作坊,其中有一家的合伙人,恰是克拉克的前老板。

1859年1118日,消息通过克利夫兰先导报传到了洛克菲勒的耳朵里。洛克菲勒本人回忆,听到有关滨州石油的消息时,并没有什么感觉。真正把他拉进石油行业的,是一个叫萨缪尔·安德鲁斯Andrews的草根化学家和机械师,他首先发明了用硫酸来提纯石油,制成油基煤油的方法,发现煤油在照明方面的亮度和洁净度都要高很多,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市场。于是他开始寻找肯投入资金的合作伙伴。

安德鲁斯是在浸礼会教堂认识洛克菲勒的——洛克菲勒进入石油行业,也是通过教堂。他一找洛克菲勒说,刚好洛克菲勒在铁路股票投资上赚了点钱,觉得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投给安德鲁斯试试——也没有后来很多传言说的什么天启之类的——确实没想到后来的市场能有那么大。1863年,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成立,24岁的洛克菲勒就此进入石油行业

炼油厂选址是洛克菲勒定的,也是典型的洛克菲勒风格,在一个不起眼的郊区的金丝伯里河边,河直通伊利湖。不久,铁路修通,把炼油厂与滨州联系了起来。洛克菲勒一开始就取得了物流成本上的优势。

虽然只投资了4000美元,但洛克菲勒以他母亲的教育以及浸礼会教徒的勤俭节约和精细严格的精神,事无巨细地对炼油厂进行管理。他会自己去查看生产过程,自己堆积油桶,甚至想出把剩余硫酸用来生产化肥。因为木桶短缺,他又开始自己造油桶,管道总是出问题,他也干脆自己建管道。他就是这样出于真心爱好,不断地观察和寻求很小的可以改进的地方(不得不提到,沃尔玛的山姆·沃尔顿也一模一样,就是喜欢杂货铺)。不到一年时间,炼油产业营收就超过了农产品贸易,而且在当时油价大起大落的情况下,洛克菲勒从来没有亏损过。

两件事反映了当时洛克菲勒与当地几百个炼油厂老板的不同:其一是平时一有时间,他就换上工作服跟带着牛仔帽的工人们一起推油桶;其二是有一次河水突然猛涨,当时洛克菲勒正要去浸礼会教堂做礼拜,工人跑来告知他河水涨得厉害,怕会冲走堆在码头上的油桶,洛克菲勒说,不会的,然后继续去教堂了。

手拍南方佐治亚州奥古斯塔的浸礼会教堂

洛克菲勒这种圣徒式的严格和精细,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滨州石油产业的发展状况,呈现出鲜明的对比。那时候石油还只是个新鲜玩意,没有标准,没有管理,有的只是无序的市场需求。前往泰特斯维尔、石油城、富兰克林这些油田充沛的地方,道路泥泞,无数的车马装载着沉重的油桶呼叫而过,摔碎的油桶,泄漏的原油,累死的马匹,堆满了所有的道路,一片粘稠漆黑,臭气熏天,时不时发生一些火灾——和炼狱没有什么两样,这是洛克菲勒和他同时代的人们的共同感想。

洛克菲勒逐渐认准了石油行业的发展前景,那个时候极少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长久的行业,他持续通过银行借贷来扩大炼油厂规模,仅两年时间就把公司打造为滨州第一大炼油厂——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日产500桶油。而他的合伙人克拉克则无法认同,克拉克相比洛克菲勒要更谨慎,性格上也不合,最重要的,克拉克始终不认同石油行业的大幅波动,心惊肉跳的。洛克菲勒认识到必须自己单干了,于是他先与技术骨干安德鲁斯谈好,然后向克拉克直接摊牌。

1865年1月,双方在很友好的氛围中,通过拍卖方式,公司全部收归洛克菲勒名下——从500元叫价开始,一直叫到了7.25万美元,这是一笔巨款。而洛克菲勒事先已经有了两家银行的许诺和支持——这是典型的洛克菲勒方式,不声不响精心准备,然后一击到手25岁的洛克菲勒就这样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重新开张的时候,林肯总统遇刺身亡,内战结束,新的时代开始。

这一年他也成了家,算是真正的成家立业。妻子是同城的高贵门第斯佩尔曼家的劳伦小姐。他们俩是在高中时认识的,到结婚用了9年时间。洛克菲勒的恋爱过程,也和他精准的工作日程一样,当他看上了劳伦,就再也没有改变过,一直追求和等待。劳伦家族也和洛克菲勒一样,是非常坚定的新教徒,过着严谨苛刻的生活,他的岳父斯佩尔曼先生是当地议会议员,终身从事慈善事业,在内战期间,还帮助了几十名南方逃难来的黑奴去往北方。劳伦简直跟洛克菲勒就是完全合拍的人,信仰坚定,态度严肃谨慎,意志也很坚定,完全支持洛克菲勒的事业。

内战后的美国迎来了它的镀金时代——1863年到1873年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国内市场统一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被开发走入市场,铁路和航运网络初步建成,具备了大工业发展的一切基础。尤为重要的是,诚如大银行家托马斯·梅隆指出的,当时的联邦政府仅有2万名公务员,美国政府体系的构架又都是支离破碎、软弱无力的——记住,从一百多年前开始,美国政府体制就一直是这样,而不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以为的,中共十九大之后的美国政府才变成这个样子。这样的政府构架,无法形成对创业精神、创新能力打压的专制力量,而同时,美国恰恰又已经有了鼓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体制基础——保护私有产权、高度重视契约精神,以及相应的一套法律机制,这些都促成了美国工业经济蓬勃发展。

煤油在当时属于新型照明材料,不仅美国市场需求巨大,欧洲市场也逐渐接纳。到1865年,欧洲的进口量就达到了10万桶。一种新型工业产品,在诞生的头三年就有如此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也可谓绝无仅有。这促使洛克菲勒考虑在国际港口设立中转,于是在1866年,他在纽约设立了专事石油出口的分公司。他把这家公司交给了弟弟威廉·洛克菲勒。威廉与洛克菲勒本人不同,完全是靠商业直觉干活的,很有商业天赋,在20岁时的收入就已经不低于洛克菲勒本人了。

到纽约设立分公司还有一个长远的规划,那就是接近低成本资金来源地。毫无疑问,石油工业是一个大进大出、资金流量极大的行业——我本人曾用五年时间考察研究过与之相近的钢铁业,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实在是重资产行业,没有信贷支撑绝不可能上规模。石油工业在早期最大的问题是两个,其一是无时不在的火灾,其二是大起大落的价格和营收。这都是银行家们最为恐惧的事情。对于上述两者,洛克菲勒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通过加强管理、强化安全设施、加快信息传递等方式来尽量控制。

洛克菲勒在早期也处于对资金的永远饥渴状态——尽管到中年大富大贵之后他始终与金融业保持距离,但他发家阶段可是完全的银行业小跟班。在获取信贷支持方面,他的浸礼会教徒经历和信念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上文已经强调过两次,商业、金融与新教之间密切的关联,不论是他通过教友会圈子,还是他本人严格守信、克己复礼的言行特征,都确保了他在克利夫兰和纽约两地银行圈中的信誉地位——这对于他今后依靠杠杆进行整合收购兼并,绝对是一等一的重要。

手拍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圣心教堂

早期他与银行家们打交道的方式,与他父亲在乡间忽悠卖药和各种小商品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这个看起来不靠谱的父亲,传授了他最多的商业经验。本人的信誉只是一方面,还需要打交道的技巧——比如任何时候都要装模作样的隐藏自己对资金的渴求。

就在蓬勃发展的端口,洛克菲勒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亨利·莫里斯·弗拉格勒(Fragler)。弗拉格勒的出身和经历与洛克菲勒类似,出身平凡,靠自己的勤奋和天分在农贸领域混出了名堂,对数字和财务报表也是出奇地喜爱。后来投资盐业化工,结果那场让洛克菲勒几乎丢了工作的萧条,让弗拉格勒破了产。不过盐业公司们在萧条中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组建联盟来抱团过冬的方式,给弗拉格勒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就成为洛克菲勒组建卡特尔的起源。弗拉格勒又从商贸开始,还债并且又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商贸公司,与洛克菲勒交易几次之后,两人惺惺相惜。弗拉格勒的座右铭是:建立在生意上的友情胜过建立在友情上的生意。他爱好广泛,笔杆子强悍,善于从各种条文和合同细微之处找到缝隙和圈套,这恰恰是洛克菲勒最需要的。1867年,他欣然接受了洛克菲勒的邀请,合伙成立了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弗拉格勒公司——当年这家公司已经是全美最大的炼油企业,而此时的洛克菲勒,才刚刚27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