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彻悟这一点,高考语文考试成绩至少能提高十分。毫不夸张!

 建模作文宋亚军 2022-01-19

以下文章,即是“建模大语文”的思考之一。

彻悟这一点,你的语文考试成绩至少能提高十分

                                        ——“建模大语文”的思考之一

语文试题里的简答题,特别是赏析、分析类的试题,学生普遍不知答题方向,只好凭着感觉写上一两条。

据我观察,绝大部分学生对这类试题,几乎完全没有明确的答题思路。个别同学靠着背下来的几条僵硬的模板术语,算是靠了答案的边儿。

文学类文本的简答题,如小说、散文、诗歌,主要可以用要素模型判断答题方向和答题内容。文学类文本,其要素模型相对容易构建,学生也容易掌握。这也是笔者研究的重点之一。

赏析语句的试题,可以从内容、语言的后果、情感等角度分点作答。

1

方法的背后,是思维逻辑

这类简答题之所以用以上方法作答,深层的逻辑是,我们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事物特点。

深层的思维逻辑,外化出来,就是方法,就是模式。方法和模式若不建立在对深层思维逻辑的掌握之上,就很容易肤浅,甚至僵化。很多同学记住了答题方法,却不知方法背后的思维逻辑,很难做到能力迁移。于是就经常出现题型稍一改变,就折戟沉沙,饮恨考场。

这类思维逻辑,在生活中俯拾即是。

如介绍一个同学,即需从外貌、品行、兴趣等方面分条说明。为什么?因为唯有如此,才可能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这个同学。

介绍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可从画面内容、用墨特色、画面意境、手法特点等方向介绍。如此,才能给读者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国画印象。

给别人介绍一个事物,不应该力求介绍的全面立体吗?

所以,语文试题中的简答题,其内在的的思维逻辑之一,就是对所分析的事物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分析。

唯有如此,读者得到的印象,才最全面。

这正是命题人对语文简答题的一般期待结果。

2

看看NBA赛场,感受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场景展示

球星库里远投三分,负责球场拍摄和转播的导演,实在是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赛场的高手。

库里急停,一个假动作摆脱对手,迅捷出手。注意,这个时候,摄影师给出的是慢镜头:球出手了,慢悠悠飞向篮筐,到了篮圈上方,轻飘飘落下,球进了……

球进了,接着摄影师将镜头转向库里的队友,只见队友们呼啦啦从椅子上一跃而起,有的往下砸着拳头,有的拎起上衣猛烈挥舞……

再向对手那边看看,对方的主教练无奈的摊开双手,一脸的无奈。而他的队员,则是一脸寒霜。

再往上看看观众席,天哪,观众们欢呼雀跃起来,好像踩着音乐在抖动,黄色的毛巾舞成了一片海……

再看库里,扔完了不可思议的三分球,人家在球场山呼海啸的波浪中岿然不动,淡淡的笑容告诉观众:没啥呀?挺平常的吗?

你看,摄影师从慢镜头、库里的队友、对方教练和队员、观众们及库里自己的表现这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了库里三分球的魅力。观众得到的愉悦感受,自然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

3

可以将生活常识迁移到简答题解答中

一次月考后,我拿着试卷问一个学生:“如果让你在同学面前介绍你自己,你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他几乎不假思索:“爱好,特长,性格……这些方面行吧?”

我说:“当然可以。你看,向别人这样介绍你自己,别人听了,是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你?”

“没错啊。”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小样儿,非得让你长点记性才行!不给他深刻的刺激,印象就不深;印象不深,就形不成习惯;形不成习惯,下次考试改错……

我接着问:“那要是给大家介绍一部电影,该怎样介绍最好?”

他摸摸脑袋,慢吞吞的说:“从电影的男一号和女一号、情节、画面等方面,可以吗?”

我肯定了他的想法:“为什么从多个方面介绍电影,效果就好呢?你想过没有?”

这个学生还算机灵,能把刚才讲到的知识拿来使用,虽还有点青涩拙笨,但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好些学生,前面讲的东西会了,稍微换一个马甲,就不会了。

他说:“那样让人有全面的认识吧……”

是的,他自己很明白,介绍一个事物,最好从多个角度来介绍,这样能让受众有全方位立体化的感受。

我展开他的试卷,让他看古诗鉴赏题的主观题。这是一道赏析诗歌语言的题目,题干是“请赏析诗歌的第三联”。可是,他的答案只赏析了第三联的情感,总共二十几个字,单薄而苍白。

他一下子脸色通红,抓着试卷的手微微抖动:忘了,忘了,忘了从多个角度赏析了。

生活中的介绍、分析事物的基本方法,他是会的,但他不会将生活的原理方法迁移到学习中。不会迁移,不善迁移,正是聪明与愚笨的分水岭之一。

4

命题人的用意,正指示合格人才的素养导向

命题人命制简答题,是为了检测考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

很显然,要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仅仅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表达,还是单薄的狭窄的,既不能最大限度接近事物的原貌、本质,也不能给读者全面的、立体的印象。

所以,命题的用意,就是期待考生能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思考分析问题。而这种分析问题的思维,正是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那小说阅读的简答题,如何答题、从哪些角度才是“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呢?

一般来说,回归到小说四要素(主题,人物,情节,环境)即可。这方面,我已完成初步的要素模型构建,正在努力做独立的小说要素模型训练案,同时也在思考文学类文本要素模型的对比与融通训练案,欢迎大家关注后续内容。

那散文阅读的简答题,如何答题、从哪些角度才是“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