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幼儿分离焦虑,可以轻松解决!

 小马叨 2022-01-19

编者按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尤其是妈妈,暂时分离或长时间分离时而引发的焦虑不安,甚至大哭大闹的现象。

比如,妈妈去上班时,妈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时,婴幼儿常表现为大哭大闹。

分离焦虑是一种由焦虑、恐惧情绪推动的条件性消极情绪反应。

婴幼儿因为要与妈妈分离而产生了焦虑、恐惧的情绪,进而出现哭闹的行为。

解决婴幼儿分离焦虑的有效办法是,婴幼儿与妈妈分离时,建立另一个平静、期待的条件性积极情绪反应。

接下来,就来看一下一期研修生、中学教师解西运老师是如何轻松解决外孙女分离焦虑的故事。

外孙女哭闹

小外孙女刚1岁7个月,每次爸爸、妈妈去上班或者大人外出,都会经历一场生离死别般的哭闹,弄得大人也抹着眼泪,只得狠着心去上班。

作为姥爷,我应该想想办法,干预一下这个特殊的小来访者。我相信元认知技术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开始琢磨方案。

趣味练习

早晨,我来到门口告诉她:姥爷要去上班,再见。

她马上就哭了起来。

我掏出手机,把她哭闹的场面录了下来。

我中午回家,看见她玩得非常高兴,而且主动的去小马桶撒了尿,通常情况下,孩子往往引着我们为她鼓掌。

我一边鼓掌,一边夸她好宝宝。同时,我找到她哭闹的视频给她看。她非常感兴趣,一遍遍的看。

我趁机说:姥爷去上班,宝宝哭闹对不对?

孩子不会说话,可是知道用手势表示不对。

我又问:宝宝哭起来丑不丑?

孩子嗯了一声。

那你知道应该怎么办呢?当姥爷上班走的时候,要高兴的给姥爷挥挥手,说再见。

孩子真的就挥了一下手。我马上抚摸着孩子的头,给予鼓励。

我说:来,宝宝,咱试一试!

我来到门口,对孩子说:宝宝,姥爷去上班了,再见!

我边说边拉开房门。孩子立刻哭了起来。

不见效啊!怎么办?

我又来到卧室门前,给宝宝说,来,宝宝。咱们做个游戏。

我在卧室门前给宝宝说:宝宝,姥爷去上班了,再见!

我边说边挥手,这时候,宝宝没有哭,也挥了一下手。

我及时的表扬了孩子。

我明白了,在房门口说再见,是真分手,在卧室门前说再见,才是做游戏,我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阶段。

接着,我把她抱起来,指着墙上的一幅画,上面有一只小鸟,这是我的万能道具,所有的知识我都利用这幅画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很有效。

我讲道:你看,这只小鸟,正在送妈妈去上班。妈妈去上班了,小鸟就高兴的给妈妈挥挥手,说再见;妈妈下班回来了,给小鸟捉回来一条小虫子,塞到小鸟的嘴里。小鸟很高兴的迎接妈妈,给妈妈说,妈妈上班辛苦了!

宝宝听得很认真,还“嗯”、“嗯”的给着回应。

我知道孩子一定听懂了。趁热打铁,继续训练。

 “宝宝,姥爷去上班了!”,我反复的开门,挥手,再见,夸奖,抱抱……

晚上回家以后,我又问宝宝:好孩子怎么送姥爷去上班啊?

孩子指指门,挥挥手,我又夸奖了一番。

见证奇迹

终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今天早晨,我走到门口,说道:宝宝,姥爷去上班了,再见!

孩子竟然也挥挥手,笑着送我去上班了!

接下来,需要女儿女婿的配合,继续巩固干预效果。

没想到,女儿、女婿比我更有元认知智慧。

在出门前,妈妈先拿出了她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和姥姥一块哄着宝宝玩起来。

玩高兴了,妈妈说:让姥姥陪宝宝玩,妈妈去上班,好不好?宝宝再见!

不等她反应过来,妈妈赶紧挥挥手,拉开房门。

孩子抬起头,挥挥手,继续玩起来。

中午下班回来,妈妈从兜里掏出一包宝宝爱吃的小饼干。

妈妈在宝宝脸上亲了一口,说:宝宝乖,奖励宝宝!妈妈去上班,宝宝才有好吃的,以后妈妈去上班的时候,宝宝怎么做?

宝贝挥挥手。

妈妈说:宝贝再见!

一场分离危机,就这样被我巧妙化解了!

此时,我想起金洪源教授常说的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往文章陪床记

母子斗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