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学森们•强迫博士•空心人

 小马叨 2022-01-19

中国人怎么不行啊?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钱学森

我想过死,但我不能死。我得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强迫博士

我不还没死的吗?看你那个样!你该干啥干啥去吧!

                                         ——休学大学生

钱学森们

前几天,一位小学生家长反映:

马老师,您推荐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传》现在已经脱销了,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买这本书。

2009年10月3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

2021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公众号刊发了文章《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以纪念钱老。这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钱学森热潮”,所以钱老的传记出现脱销也就很正常了。

 

钱学森,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钱学森们,是指以钱学森为代表的,1880—1920年出生的我国众多的杰出科学家。

钱学森们,是国家真正的脊梁,他们影响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综合实力迅速发展。

钱学森们,包括李四光、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华罗庚等等我国老一辈科学家。

 

钱学森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质:

钱学森们,都是“大人”,一生为国为民,“大”写的人。

钱学森们,都是“福人”,造福国家和人民、幸福自己的人。

钱学森们,早年都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内化为他们的人生动力和伟大人格。

钱学森们,都经历人生诸多挫折,或是身陷囹圄、或是经历战争、或是父亲早逝、或是身体残疾等等,但他们都自强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钱学森们,大都海外留学,取得骄人的成果,被国外一再挽留,但他们都学成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钱学森们,都是学术泰斗,领军人物,但他们都看淡名利,淡泊明志,虚一而静。

(钱学森们的故事详见小马叨公众号文章,在此不再赘述)。

独臂博士袁鑫。

强迫博士

前几日,小马叨阅读了光明日报公众号文章《26岁独臂博士火了!》。

文章讲述了来自普通家庭的、“独臂少年”袁鑫,一路从本科读到了博士,7年时间他靠单手敲代码获奖30余项,并热心帮助他人的事迹。

这几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公众号报道了很多正能量满满的学子事迹,比如宋玺、牛钰等等一批有志青年。

他们或是命运多舛、或是身残志坚、或是志存高远,但他们都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实现了人生开挂。

今天,小马叨给大家介绍一位,“厄住命运喉咙”的青年才俊。

小强(化名),是一名双一流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小强有顽固的强迫性思维+泛化的强迫性行为,而且强迫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小学五年级,持续了长达十几年。

小强的强迫问题,只通过三次辅导,再加上一些微信交流,通过小强个人自身的努力,半个月就基本解决十几年的强迫问题。

现在小强已经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并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为什么会有这样明显的效果呢?

除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科学高效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小强具有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性格品质,比如回报父母、尊师重道、天道酬勤等等。

在第一次辅导中,小强痛苦地说:强迫问题把我折磨的生不如死,好几次想过自杀。

看着他痛苦的表情,我问道:究竟是什么让你坚持这么多年?

小强说:我想过死,但我不能死。我得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听到这句话,我很感动,因为好几年没有听到类似的话了。

因为小强在内心中装有自己父母,希望父母能过上好日子;

因为小强在辅导中信任心理老师,对老师的要求,100%执行;

因为小强在思想中坚信天道酬勤,正确的事情坚持做、再坚持。

所以,他十几年的强迫问题,可以快速解决。

小强的父母是普通人,初中学历,做小生意。

小强的父母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教育他。

但是,小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孝顺老人、勤劳简朴、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尊敬老师等等普普通通的行为,践行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小强的内心中种下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这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变成小强优秀的性格品质;

这些优秀的性格品质,成为小强日后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

有了这种强大精神动力,解决一个心理问题当然不是件难事了。

空心人

1空心人是什么人?

空心人,是指当下一些青少年,包括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

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其中不乏中考状元、高考王者、大学翘楚,他们都曾经一骑绝尘、傲视众生、光环无数,但那些都只是曾经,都只是曾经而已。

他们当中很多人,或是因为批判国家、或是反对教育制度、或是嫌弃父母、或是鄙视老师、或是讨厌同学,只是因为一次小小的受挫,就休学、退学在家,然后心安理得啃老,无聊度日。

可笑又可悲的是,很多空心的青少年竟然来自高知家庭,甚至包括人民教师家庭,令人不胜唏嘘。

2空心人是啥样人?

空,即无。

空心人,即无心的人。

无心人,并不是他们真的没有心脏,而是他们缺乏或没有优秀性格品质的“心脏”。

空心人,无的什么心?

无心人,无五心,即无敬畏心、无责任心、无羞耻心、无自强心、无忍耐心。

无敬畏心:君子有三畏,畏天地,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现在,有一些学生休学或退学在家,好吃懒做,无所事事,整天玩星星,睡太阳。对于父母不但没有敬畏之心,而且对于父母的规劝,他们或是恶语相怼,甚至动手动脚。

一个中学生半夜还在玩手机游戏,妈妈让孩子睡觉,想拿走手机,孩子恼羞成怒,对妈妈就是狠狠地一脚,妈妈含着眼泪默默离开。

一个大学生休学在家,一天晚上在QQ空间留言,觉得人生无趣,活着太累。第二天孩子的同学告诉了妈妈。

妈妈赶紧请假回家,痛哭流涕地对孩子说:孩子,你不能做傻事呀!没有你,妈妈可怎么活?

大学生满脸鄙夷,很不屑地对妈妈说:我不还没死的吗?看你那个样!你该干啥干啥去吧!

说完,就去看他养的蜥蜴去了。

无责任心: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前几天,一位休学的高中生妈妈反馈:

今天,孩子说:在家太没意思了,要去买只狗养着玩。

在宠物店,她看中了一条三千块钱的小狗,要我买。

我说,我没钱。她立刻生气了,哭闹起来。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得给她买了。

家庭的真实情况是:父母普通工薪阶层,两个老人先后住院,父母忙得不可开交,身心俱疲。孩子自己在家整天无所事事,从没有想着替父母分忧。

无羞耻心: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有些休学、退学的学生,在家里养猫、养狗、养蜥蜴,或是沉迷网络世界,尽情享受这种没有学习、没有考试的逍遥快乐生活。

这些学生偶尔也会想到过回到学校,但这种念头像流星一样,稍纵即逝。

无自强心: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

有些休学、退学的学生,在家实在无聊,也想通过辅导,能回到校园。

但他们都以为和心理老师聊一聊,自己不需要做什么努力,手机游戏照玩、短视频照刷,所有的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他们总是在做着他们自己的春秋大美梦!

无忍耐心:大事做于细,难事做于易。

有些休学、退学的学生,以为他们多年形成的不良生活模式、思维模式,以及学科知识的漏洞,他们幻想只要努力几天,甚至一个晚上,第二天,奇迹就会出现。

而当努力几天后,奇迹并没有出现时,他们便会选择放弃,又回到以前逍遥自在、无聊透顶的世界当中。

3空心人是啥原因?

来看看几位专家的观点:

1)特级教师魏书生:盘锦市的孩子回家都要做家务劳动,一分钟也要做

我说你贱不贱、贱不贱呢!你最悲惨的不是累着了自己,而是惯出了逆子这颗心。

人的幸福感更多是在,心疼别人、关心别人、为别人做事中产生的。

他就一个人,就活这个熊样,活得悲哀不悲哀。

承担家庭责任感的孩子,你想让他学习不努力,他都不可能的事,这是规律,这是根,这是问题的根。

魏书生老师从小培养孩子为自己洗脚,孩子和他出门,孩子不仅要背自己的包,还要帮他拿包。而魏老师在后面欣赏自己的家庭教育成果。

相比之下,现在的学生现实是,很多中学生、大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甚至高中生都不会洗袜子、洗内衣。

2)特级教师于漪:育人不等于育分!

办教育是为了什么?为了育人。

但是现在是怎么样呢?淡化了人,强化了分。

家长呢,追分、逼分、逼孩子。

人能量化吗?量不起来的呀!开玩笑呀!

空心人中很多家长就是在追分,把孩子培养成得分高手,甚至是顶尖高手。

空心人家长把孩子培养成一“智”独秀的强人,但确是一个毫无优秀性格品质的人,一个没有优秀习惯的人,沙上筑塔,焉能不崩塌?!

只育分,不育人,分人不可得。

先育人,后育分,人分俱可得。

3)心理学博士徐凯文:

因为一切可以物化,一切可以消费,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这个西方病也感染了我们现在这些孩子,这就是马克思说过的资本和物质对人的异化作用。

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商品化,我们也在把我们的孩子变成精致的益己主义者和空心病的患者,我们传递的这些价值观,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都以功利为指向。

4空心人该怎么办?

1)心理学博士徐凯文:

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教育中找到答案。

最后根本的问题,从教育中来,到教育中去,要通过教育回归立德树人,回归教育的本质是教人成为一个美好的人。而不是为了一个好的成绩,为自己的父母有光彩,为将来多挣一点钱,为这个学校好像有什么政绩,我们要离开功利主义的教育观。

2)金洪源教授:

人类是群体动物、社会动物,为了别人的动机就是为了别人的快乐,是人类生命的重要意义之一!

母子之间、师生之间、干群之间、医患之间……无处不在的“为了别人快乐而努力奋斗的动力与动机”,这是人类区别禽兽的本质所在。

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体系是人生的死胡同,越走越窄、越活越没有别人,心中没有了别人,自己能不空吗?你和别人是一个系统,别人没有了,哪里还有你?

东方文化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莘莘学子,耐寂寞、耐贫穷、耐清苦……其实哪个也不苦,苦是坚持不下来的,坚持下来也是要生病的。

为他人、为社会、为天下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以苦为乐的苦,不是真正的苦。不苦才不容易抑郁,更不容易空心。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智慧。

只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天才智力观变成有实效的智慧人格,而不是空背一些古典篇章、名句,孩子就能变好,家庭就能幸福。

无论是抑郁障碍,还是“空心病”都有其相应的人格基础,即人格品质、行为和价值观等观念体系。人格受遗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个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影响,其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人格影响较大。

凡是有空心人格基础的抑郁障碍的青少年来访者,若不将其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返回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轨道上,想要使其真正地彻底康复、永不复发,几乎是不可能的。

培养出健康且成功的人才普遍具有的正能量人格,是根本解决抑郁空心心理问题形成的第一杠杆和抓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观念是正能量人格形成的最合适的核心认知与行为内容。

通过元认知干预技术教育,将所学全部正能量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热爱父母、热爱人民、健康向上、立志奋斗、知难而进、乐观豁达、坚韧适应等优秀人格品质。从此,完全没有了怨父母、怨童年、怨原生家庭、怨社会、怨教育制度、怨老师等怨天尤人、自爱自恋、自我中心、怕苦怕难、贪图享乐等抑郁空心心理症状形成的人格基础。

结束语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婴幼儿和小学生家长,当鉴之,思之,三思之。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天雨虽厚不育无根之草,良方再好不治无心之人。

空心人家长,当思之,勉之,再勉之。

以往文章 

钱三强的那点事!

闲言碎语:家长要讲武德!耗子尾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