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粮库胡同往事》连载(10)

 新用户8926AVU2 2022-01-19

“洋作家”与“洋博士”

叶君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1914出生于湖北红安,是中国第一个从丹麦文翻译、系统全面地介绍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家。1936年,叶君健从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毕业;1944年,叶君健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欧洲文学;归国后任辅仁大学教授。

《米粮库胡同往事》连载(10)

叶君健与夫人袁茵在小院中

1953年,作家叶君健与夫人袁茵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以三百匹的五幅布价格买下了恭俭胡同3号院。据说,此前房子的主人是清朝宫内掌管煤炭的官员,民国以后逐渐破败,便将院子分割出售。叶君健回忆说:“我刚搬进那个胡同的时候,一切情景与解放前(可能与'民国’和'满清’时)差不多,院子虽古色古香,却很寒掺……”袁茵说,刚搬来的时候,房子特别破旧,房顶和窗户都是纸糊的,屋子的地面就是土地,连块砖都没有,胡同里还住有清宫留下的太监。以后,他们将每年结余下的钱,用来整修房屋,逐步将窗户和地面等换成了玻璃窗和地板砖。

《米粮库胡同往事》连载(10)

今日恭俭胡同

某天,叶君健坐洋车出门,洋车夫在闲谈中说,洋博士胡适以前就住离您家不远的米粮库,新中国成立前去了美国。听了洋车夫的话语,叶君健不禁回想起与胡适共同工作的一段往事。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以后,联合国所属的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一次大会。胡适是当时中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当时教科文组织要赠送给中国文化机构一批图书,代表团需要有人协助办理接收事宜,就临时请在法国研究原子物理的钱三强和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的叶君健前去参加。

叶君健说,当年他在上海读中学的时候,胡适就已经是大名鼎鼎了,他倡导的白话文已经成了正式的文学语言了。叶君健说,虽然在此次活动中我们与胡适朝夕相处,而且还一起吃过饭,但我还有自知之明,无论何时我都不敢用“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个短语。

洋博士胡适

叶君健在与洋车夫闲谈中得知,在北京解放前夕,这位洋车夫每天都拉胡适去北京大学上课或访友。他不禁感叹道,在他的洋车夫生涯中,胡适是他所拉过的最没有架子、最平易近人的顾客。这到与叶君健对胡适的印象非常吻合,叶君健说,全世界具有中国血统的华人,今天都在用白话文作为他们表达思想的工具,包括文学作品。这在汉语的发展史上是一场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胡适先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米粮库胡同往事》连载(10)

叶君健(右)与韩素音(左)

叶君健自入住恭俭胡同以来,经常有国外作家前来拜访。因叶老不仅是位声名世界的中国作家,而且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宣传和介绍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特殊使命。美国作家韩素音就是经常光临的作家之一,他与叶君健是多年的朋友。所以,在恭俭胡同叶君健家的小院,还被人们誉为“外交小院”。

《安徒生童话》现有80多种文字的译本,丹麦报纸有评论认为:“只有中国的译本把他当做一个伟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水平最高的译本。”为此,丹麦女王曾隆重授予叶君健“丹麦国旗勋章”,这是全世界《安徒生童话》众多译者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也是安徒生与叶君健作为作者与译者,因一部作品先后获得同样勋章的唯一先例。(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