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粮库胡同:最有文化的粮库

 胡同里的溜达 2022-11-29 发布于北京

位置示意图

胡适故居

米粮库胡同在油漆作胡同的南边,早年间是皇家存放米盐的库房,民国年间许多文化大咖住在这条胡同里。

米粮库胡同4号是当年胡适的住所。1930年,胡适在北大任教时租下了这个院子。据他的秘书回忆,院子很大,有个三层的小楼,还有车库和舞厅,时常有大咖们来参加这里的茶话会和舞会。当时,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是这里的常客,徐悲鸿和徐志摩来北京的时候,也会住在这里。如今,小楼已经没有了,院子里住进了十几户人家儿。

米粮库胡同4号院内景

最早知道胡适是因为新文化运动,就是把“什么”“的”“了”之类的大白话用在文章里,写在书面上,改变了书写历史的运动。说白了,就是如果没有胡适、鲁迅的白话运动,“十万个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写成“十万个甚”或者“十万个为何”。后来,又知道他还有“教育自由,树人为本”“充分西化”等观点。有人评价胡适是“大师中的大师”,李敖说:“四十年来一以贯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除了胡适没有第二个。”陈丹青说胡适:“完全学者相,完全君子相。”

1937年,胡适搬出了米粮库4号,去美国做了大使,再后来去了台湾。

胡适

名人汇集的粮仓

胡适家对面三个高墙铁门的院子是米粮库胡同的1—5号。有人推测,这里就是当年的粮库。民国时期,这一片是北京史地学家陈宗蕃先生的宅子—淑园。陈先生的力作《燕都从考》记述了民国北京的建筑、古迹,特别详尽地记载了北京城4000条胡同的沿革变迁,是一部珍贵的北京地方志著作。那段时间,知名的学者傅斯年、陈垣以及梁思成、林徽因都曾在淑园借住过;胡适的《独立评论》编辑部也设在园内,园子后门正对着的就是油漆作胡同儿庄师傅的宅子。

在淑园居住期间陈宗蕃完成了《燕都丛考》

陈垣

傅斯年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20世纪30年代,胡适、闻一多、朱自清、傅斯年、陈垣、陈宗蕃、徐志摩、徐悲鸿、梁思成、林徽因这些大咖的去留无意间,让皇城墙边的这条胡同充满了纵贯中西的文化气息。

有人说,1927年至1937年是中国文化教育的黄金十年。

米粮库胡同的西口与恭俭四巷相接,四巷西口北海东墙外有一条幽静的北海夹道,听说珍妃娘娘的贴身太监曾在这里住过。

下期预告:

恭俭胡同:郑和上班的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