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渡北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

 wuqingliushui 2011-04-25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虽是危言耸听,却也不乏真意,细数当今社会,堪称大师者,用“寥寥”形容尚且不足,几乎可以说无了。虽颇有一些骨鲠之士,但是由于大环境使然,想成为大师难上加难,而更多的人,只是成为了“中国式专家”。

结合陆陆续续知道的一些被掩埋的史实,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解放战争,无非是红白之战而已。 这样一本书竟能出版,自然说明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宽容了。 不过,进步宽容的步子还不够大罢了。(难道是怕扯着蛋?怕扯着谁的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三本《离别》迟迟没有出版,《北归》的最后,各大学陆续从西南边陲回到上海、北京,红白战争打响,《离别》应该讲述的是战争行将结束时,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去了台湾,有的留在了大陆。怀揣革命理想的人,大多进了牛棚,不是被批斗致死,就是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式专家”。 的确,《离别》比之《南渡》《北归》,似乎更敏感一些。 《北归》最后讲到了胡适的理想,他要再造中国大学,可惜的是,出师未捷内战爆发,他的满腔理想化为泡影。 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多少有点胡适当年理想的影子,只是不知道南科大的路,到底能走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清时的理想,其实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他所倡导的“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实在不是新名词,只是被我们认为地湮没了几十年的精神再现罢了。 唯有祝福吧。(文章来源:http:dabaosun.blog.163.com)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南渡北归2:北归》: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南渡北归1:南渡》:当当网购买地址卓越网购买地址 对民国的书读得不多,此前读过一套《武夫当国》,说的都是军阀那些事,而对人文领域涉及很少,所以对民国的大师们,所知甚少,几乎一直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那几个人,比如胡适、蔡元培,而即便这几个人,也只是一笔带过,连白描都算不上。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这部《南渡北归》算是给我补了一课,读完之后,不禁惊呼,中国现代史上竟有这么多让人肃然起敬的文人学者。

《南渡北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南渡北归》人物结构关系图,酷似水泊梁山好汉的聚义厅 A、B表示水浒的两个头领晁盖和宋江,12345,表示坐前五把交椅者。 《南渡北归》的人物亦如此编排,只是A、B换成了一男一女,即傅斯年与林徽因。 前五把交椅,作者没有刻意说明,有待读者按自己的眼光与所好来安排。 文:孙皓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虽是危言耸听,却也不乏真意,细数当今社会,堪称大师者,用“寥寥”形容尚且不足,几乎可以说无了。虽颇有一些骨鲠之士,但是由于大环境使然,想成为大师难上加难,而更多的人,只是成为了“中国式专家”。 对民国的书读得不多,此前读过一套《武夫当国》,说的都是军阀那些事,而对人文领域涉及很少,所以对民国的大师们,所知甚少,几乎一直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那几个人,比如胡适、蔡元培,而即便这几个人,也只是一笔带过,连白描都算不上。 这部《南渡北归》算是给我补了一课,读完之后,不禁惊呼,中国现代史上竟有这么多让人肃然起敬的文人学者。 该书从卢沟桥事变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结束,从1937年到1949年,正好12年,一个生肖的轮回,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大师们从南渡——逃亡西南,北归——回到北京,再到离别——留守或是赴台。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着学术的天地,并在艰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前几年有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当时并无太多关心,所以所知尔尔。读了这本书,也便明白了,后世为何会有五四精神的讨论,也明白了这场讨论又为何会被叫停。心虚而已。 《南渡北归》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处史事,都是有出处的。但毕竟这也同时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精神,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本都是有故事、有性格的人,作者不需要刻意塑造,只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就能顺便道出他们的可爱之处。 最喜欢的是傅斯年,他的炮仗子脾气,暴躁的性格,霸道的作风,但是对同侪又是格外的细心,学术上同样是孜孜不倦。这人身上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讨喜的一面。 其次是刘文典,他的地位可能不算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他的性格、故事都非常好玩,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比如跑警报的时候,大声呵斥沈从文。 然后是胡适、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 每个人都是可爱、可敬的。 曾看过一个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人的名字赫然在该书从卢沟桥事变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结束,从1937年到1949年,正好12年,一个生肖的轮回,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大师们从南渡——逃亡西南,北归——回到北京,再到离别——留守或是赴台。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着学术的天地,并在艰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结合陆陆续续知道的一些被掩埋的史实,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解放战争,无非是红白之战而已。 这样一本书竟能出版,自然说明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宽容了。 不过,进步宽容的步子还不够大罢了。(难道是怕扯着蛋?怕扯着谁的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三本《离别》迟迟没有出版,《北归》的最后,各大学陆续从西南边陲回到上海、北京,红白战争打响,《离别》应该讲述的是战争行将结束时,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去了台湾,有的留在了大陆。怀揣革命理想的人,大多进了牛棚,不是被批斗致死,就是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式专家”。 的确,《离别》比之《南渡》《北归》,似乎更敏感一些。 《北归》最后讲到了胡适的理想,他要再造中国大学,可惜的是,出师未捷内战爆发,他的满腔理想化为泡影。 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多少有点胡适当年理想的影子,只是不知道南科大的路,到底能走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清时的理想,其实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他所倡导的“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实在不是新名词,只是被我们认为地湮没了几十年的精神再现罢了。 唯有祝福吧。(文章来源:http:dabaosun.blog.163.com)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南渡北归2:北归》: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南渡北归1:南渡》:当当网购买地址卓越网购买地址 前几年有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当时并无太多关心,所以所知尔尔。读了这本书,也便明白了,后世为何会有五四精神的讨论,也明白了这场讨论又为何会被叫停。

心虚而已。

结合陆陆续续知道的一些被掩埋的史实,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解放战争,无非是红白之战而已。 这样一本书竟能出版,自然说明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宽容了。 不过,进步宽容的步子还不够大罢了。(难道是怕扯着蛋?怕扯着谁的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三本《离别》迟迟没有出版,《北归》的最后,各大学陆续从西南边陲回到上海、北京,红白战争打响,《离别》应该讲述的是战争行将结束时,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去了台湾,有的留在了大陆。怀揣革命理想的人,大多进了牛棚,不是被批斗致死,就是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式专家”。 的确,《离别》比之《南渡》《北归》,似乎更敏感一些。 《北归》最后讲到了胡适的理想,他要再造中国大学,可惜的是,出师未捷内战爆发,他的满腔理想化为泡影。 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多少有点胡适当年理想的影子,只是不知道南科大的路,到底能走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清时的理想,其实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他所倡导的“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实在不是新名词,只是被我们认为地湮没了几十年的精神再现罢了。 唯有祝福吧。(文章来源:http:dabaosun.blog.163.com)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南渡北归2:北归》: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南渡北归1:南渡》:当当网购买地址卓越网购买地址 结合陆陆续续知道的一些被掩埋的史实,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解放战争,无非是红白之战而已。 这样一本书竟能出版,自然说明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宽容了。 不过,进步宽容的步子还不够大罢了。(难道是怕扯着蛋?怕扯着谁的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三本《离别》迟迟没有出版,《北归》的最后,各大学陆续从西南边陲回到上海、北京,红白战争打响,《离别》应该讲述的是战争行将结束时,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去了台湾,有的留在了大陆。怀揣革命理想的人,大多进了牛棚,不是被批斗致死,就是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式专家”。 的确,《离别》比之《南渡》《北归》,似乎更敏感一些。 《北归》最后讲到了胡适的理想,他要再造中国大学,可惜的是,出师未捷内战爆发,他的满腔理想化为泡影。 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多少有点胡适当年理想的影子,只是不知道南科大的路,到底能走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清时的理想,其实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他所倡导的“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实在不是新名词,只是被我们认为地湮没了几十年的精神再现罢了。 唯有祝福吧。(文章来源:http:dabaosun.blog.163.com)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南渡北归2:北归》: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南渡北归1:南渡》:当当网购买地址卓越网购买地址   《南渡北归》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处史事,都是有出处的。但毕竟这也同时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精神,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本都是有故事、有性格的人,作者不需要刻意塑造,只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就能顺便道出他们的可爱之处。

《南渡北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南渡北归》人物结构关系图,酷似水泊梁山好汉的聚义厅 A、B表示水浒的两个头领晁盖和宋江,12345,表示坐前五把交椅者。 《南渡北归》的人物亦如此编排,只是A、B换成了一男一女,即傅斯年与林徽因。 前五把交椅,作者没有刻意说明,有待读者按自己的眼光与所好来安排。 文:孙皓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虽是危言耸听,却也不乏真意,细数当今社会,堪称大师者,用“寥寥”形容尚且不足,几乎可以说无了。虽颇有一些骨鲠之士,但是由于大环境使然,想成为大师难上加难,而更多的人,只是成为了“中国式专家”。 对民国的书读得不多,此前读过一套《武夫当国》,说的都是军阀那些事,而对人文领域涉及很少,所以对民国的大师们,所知甚少,几乎一直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那几个人,比如胡适、蔡元培,而即便这几个人,也只是一笔带过,连白描都算不上。 这部《南渡北归》算是给我补了一课,读完之后,不禁惊呼,中国现代史上竟有这么多让人肃然起敬的文人学者。 该书从卢沟桥事变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结束,从1937年到1949年,正好12年,一个生肖的轮回,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大师们从南渡——逃亡西南,北归——回到北京,再到离别——留守或是赴台。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着学术的天地,并在艰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前几年有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当时并无太多关心,所以所知尔尔。读了这本书,也便明白了,后世为何会有五四精神的讨论,也明白了这场讨论又为何会被叫停。心虚而已。 《南渡北归》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处史事,都是有出处的。但毕竟这也同时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精神,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本都是有故事、有性格的人,作者不需要刻意塑造,只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就能顺便道出他们的可爱之处。 最喜欢的是傅斯年,他的炮仗子脾气,暴躁的性格,霸道的作风,但是对同侪又是格外的细心,学术上同样是孜孜不倦。这人身上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讨喜的一面。 其次是刘文典,他的地位可能不算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他的性格、故事都非常好玩,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比如跑警报的时候,大声呵斥沈从文。 然后是胡适、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 每个人都是可爱、可敬的。 曾看过一个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人的名字赫然在

最喜欢的是傅斯年,他的炮仗子脾气,暴躁的性格,霸道的作风,但是对同侪又是格外的细心,学术上同样是孜孜不倦。这人身上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讨喜的一面。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其次是刘文典,他的地位可能不算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他的性格、故事都非常好玩,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比如跑警报的时候,大声呵斥沈从文。

《南渡北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南渡北归》人物结构关系图,酷似水泊梁山好汉的聚义厅 A、B表示水浒的两个头领晁盖和宋江,12345,表示坐前五把交椅者。 《南渡北归》的人物亦如此编排,只是A、B换成了一男一女,即傅斯年与林徽因。 前五把交椅,作者没有刻意说明,有待读者按自己的眼光与所好来安排。 文:孙皓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虽是危言耸听,却也不乏真意,细数当今社会,堪称大师者,用“寥寥”形容尚且不足,几乎可以说无了。虽颇有一些骨鲠之士,但是由于大环境使然,想成为大师难上加难,而更多的人,只是成为了“中国式专家”。 对民国的书读得不多,此前读过一套《武夫当国》,说的都是军阀那些事,而对人文领域涉及很少,所以对民国的大师们,所知甚少,几乎一直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那几个人,比如胡适、蔡元培,而即便这几个人,也只是一笔带过,连白描都算不上。 这部《南渡北归》算是给我补了一课,读完之后,不禁惊呼,中国现代史上竟有这么多让人肃然起敬的文人学者。 该书从卢沟桥事变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结束,从1937年到1949年,正好12年,一个生肖的轮回,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大师们从南渡——逃亡西南,北归——回到北京,再到离别——留守或是赴台。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着学术的天地,并在艰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前几年有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当时并无太多关心,所以所知尔尔。读了这本书,也便明白了,后世为何会有五四精神的讨论,也明白了这场讨论又为何会被叫停。心虚而已。 《南渡北归》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处史事,都是有出处的。但毕竟这也同时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精神,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本都是有故事、有性格的人,作者不需要刻意塑造,只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就能顺便道出他们的可爱之处。 最喜欢的是傅斯年,他的炮仗子脾气,暴躁的性格,霸道的作风,但是对同侪又是格外的细心,学术上同样是孜孜不倦。这人身上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讨喜的一面。 其次是刘文典,他的地位可能不算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他的性格、故事都非常好玩,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比如跑警报的时候,大声呵斥沈从文。 然后是胡适、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 每个人都是可爱、可敬的。 曾看过一个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人的名字赫然在然后是胡适、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南渡北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南渡北归》人物结构关系图,酷似水泊梁山好汉的聚义厅 A、B表示水浒的两个头领晁盖和宋江,12345,表示坐前五把交椅者。 《南渡北归》的人物亦如此编排,只是A、B换成了一男一女,即傅斯年与林徽因。 前五把交椅,作者没有刻意说明,有待读者按自己的眼光与所好来安排。 文:孙皓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虽是危言耸听,却也不乏真意,细数当今社会,堪称大师者,用“寥寥”形容尚且不足,几乎可以说无了。虽颇有一些骨鲠之士,但是由于大环境使然,想成为大师难上加难,而更多的人,只是成为了“中国式专家”。 对民国的书读得不多,此前读过一套《武夫当国》,说的都是军阀那些事,而对人文领域涉及很少,所以对民国的大师们,所知甚少,几乎一直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那几个人,比如胡适、蔡元培,而即便这几个人,也只是一笔带过,连白描都算不上。 这部《南渡北归》算是给我补了一课,读完之后,不禁惊呼,中国现代史上竟有这么多让人肃然起敬的文人学者。 该书从卢沟桥事变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结束,从1937年到1949年,正好12年,一个生肖的轮回,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大师们从南渡——逃亡西南,北归——回到北京,再到离别——留守或是赴台。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着学术的天地,并在艰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前几年有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当时并无太多关心,所以所知尔尔。读了这本书,也便明白了,后世为何会有五四精神的讨论,也明白了这场讨论又为何会被叫停。心虚而已。 《南渡北归》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处史事,都是有出处的。但毕竟这也同时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精神,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本都是有故事、有性格的人,作者不需要刻意塑造,只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就能顺便道出他们的可爱之处。 最喜欢的是傅斯年,他的炮仗子脾气,暴躁的性格,霸道的作风,但是对同侪又是格外的细心,学术上同样是孜孜不倦。这人身上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讨喜的一面。 其次是刘文典,他的地位可能不算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他的性格、故事都非常好玩,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比如跑警报的时候,大声呵斥沈从文。 然后是胡适、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 每个人都是可爱、可敬的。 曾看过一个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人的名字赫然在每个人都是可爱、可敬的。

结合陆陆续续知道的一些被掩埋的史实,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解放战争,无非是红白之战而已。 这样一本书竟能出版,自然说明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宽容了。 不过,进步宽容的步子还不够大罢了。(难道是怕扯着蛋?怕扯着谁的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三本《离别》迟迟没有出版,《北归》的最后,各大学陆续从西南边陲回到上海、北京,红白战争打响,《离别》应该讲述的是战争行将结束时,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去了台湾,有的留在了大陆。怀揣革命理想的人,大多进了牛棚,不是被批斗致死,就是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式专家”。 的确,《离别》比之《南渡》《北归》,似乎更敏感一些。 《北归》最后讲到了胡适的理想,他要再造中国大学,可惜的是,出师未捷内战爆发,他的满腔理想化为泡影。 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多少有点胡适当年理想的影子,只是不知道南科大的路,到底能走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清时的理想,其实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他所倡导的“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实在不是新名词,只是被我们认为地湮没了几十年的精神再现罢了。 唯有祝福吧。(文章来源:http:dabaosun.blog.163.com)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南渡北归2:北归》: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南渡北归1:南渡》:当当网购买地址卓越网购买地址 曾看过一个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南渡北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南渡北归》人物结构关系图,酷似水泊梁山好汉的聚义厅 A、B表示水浒的两个头领晁盖和宋江,12345,表示坐前五把交椅者。 《南渡北归》的人物亦如此编排,只是A、B换成了一男一女,即傅斯年与林徽因。 前五把交椅,作者没有刻意说明,有待读者按自己的眼光与所好来安排。 文:孙皓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虽是危言耸听,却也不乏真意,细数当今社会,堪称大师者,用“寥寥”形容尚且不足,几乎可以说无了。虽颇有一些骨鲠之士,但是由于大环境使然,想成为大师难上加难,而更多的人,只是成为了“中国式专家”。 对民国的书读得不多,此前读过一套《武夫当国》,说的都是军阀那些事,而对人文领域涉及很少,所以对民国的大师们,所知甚少,几乎一直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那几个人,比如胡适、蔡元培,而即便这几个人,也只是一笔带过,连白描都算不上。 这部《南渡北归》算是给我补了一课,读完之后,不禁惊呼,中国现代史上竟有这么多让人肃然起敬的文人学者。 该书从卢沟桥事变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结束,从1937年到1949年,正好12年,一个生肖的轮回,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大师们从南渡——逃亡西南,北归——回到北京,再到离别——留守或是赴台。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着学术的天地,并在艰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前几年有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当时并无太多关心,所以所知尔尔。读了这本书,也便明白了,后世为何会有五四精神的讨论,也明白了这场讨论又为何会被叫停。心虚而已。 《南渡北归》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处史事,都是有出处的。但毕竟这也同时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精神,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本都是有故事、有性格的人,作者不需要刻意塑造,只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就能顺便道出他们的可爱之处。 最喜欢的是傅斯年,他的炮仗子脾气,暴躁的性格,霸道的作风,但是对同侪又是格外的细心,学术上同样是孜孜不倦。这人身上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讨喜的一面。 其次是刘文典,他的地位可能不算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他的性格、故事都非常好玩,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比如跑警报的时候,大声呵斥沈从文。 然后是胡适、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 每个人都是可爱、可敬的。 曾看过一个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人的名字赫然在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南渡北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南渡北归》人物结构关系图,酷似水泊梁山好汉的聚义厅 A、B表示水浒的两个头领晁盖和宋江,12345,表示坐前五把交椅者。 《南渡北归》的人物亦如此编排,只是A、B换成了一男一女,即傅斯年与林徽因。 前五把交椅,作者没有刻意说明,有待读者按自己的眼光与所好来安排。 文:孙皓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虽是危言耸听,却也不乏真意,细数当今社会,堪称大师者,用“寥寥”形容尚且不足,几乎可以说无了。虽颇有一些骨鲠之士,但是由于大环境使然,想成为大师难上加难,而更多的人,只是成为了“中国式专家”。 对民国的书读得不多,此前读过一套《武夫当国》,说的都是军阀那些事,而对人文领域涉及很少,所以对民国的大师们,所知甚少,几乎一直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那几个人,比如胡适、蔡元培,而即便这几个人,也只是一笔带过,连白描都算不上。 这部《南渡北归》算是给我补了一课,读完之后,不禁惊呼,中国现代史上竟有这么多让人肃然起敬的文人学者。 该书从卢沟桥事变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结束,从1937年到1949年,正好12年,一个生肖的轮回,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大师们从南渡——逃亡西南,北归——回到北京,再到离别——留守或是赴台。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着学术的天地,并在艰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前几年有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当时并无太多关心,所以所知尔尔。读了这本书,也便明白了,后世为何会有五四精神的讨论,也明白了这场讨论又为何会被叫停。心虚而已。 《南渡北归》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处史事,都是有出处的。但毕竟这也同时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精神,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本都是有故事、有性格的人,作者不需要刻意塑造,只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就能顺便道出他们的可爱之处。 最喜欢的是傅斯年,他的炮仗子脾气,暴躁的性格,霸道的作风,但是对同侪又是格外的细心,学术上同样是孜孜不倦。这人身上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讨喜的一面。 其次是刘文典,他的地位可能不算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他的性格、故事都非常好玩,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比如跑警报的时候,大声呵斥沈从文。 然后是胡适、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 每个人都是可爱、可敬的。 曾看过一个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人的名字赫然在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结合陆陆续续知道的一些被掩埋的史实,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解放战争,无非是红白之战而已。 这样一本书竟能出版,自然说明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宽容了。 不过,进步宽容的步子还不够大罢了。(难道是怕扯着蛋?怕扯着谁的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三本《离别》迟迟没有出版,《北归》的最后,各大学陆续从西南边陲回到上海、北京,红白战争打响,《离别》应该讲述的是战争行将结束时,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去了台湾,有的留在了大陆。怀揣革命理想的人,大多进了牛棚,不是被批斗致死,就是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式专家”。 的确,《离别》比之《南渡》《北归》,似乎更敏感一些。 《北归》最后讲到了胡适的理想,他要再造中国大学,可惜的是,出师未捷内战爆发,他的满腔理想化为泡影。 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多少有点胡适当年理想的影子,只是不知道南科大的路,到底能走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清时的理想,其实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他所倡导的“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实在不是新名词,只是被我们认为地湮没了几十年的精神再现罢了。 唯有祝福吧。(文章来源:http:dabaosun.blog.163.com)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南渡北归2:北归》: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南渡北归1:南渡》:当当网购买地址卓越网购买地址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南渡北归》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南渡北归》人物结构关系图,酷似水泊梁山好汉的聚义厅 A、B表示水浒的两个头领晁盖和宋江,12345,表示坐前五把交椅者。 《南渡北归》的人物亦如此编排,只是A、B换成了一男一女,即傅斯年与林徽因。 前五把交椅,作者没有刻意说明,有待读者按自己的眼光与所好来安排。 文:孙皓元 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虽是危言耸听,却也不乏真意,细数当今社会,堪称大师者,用“寥寥”形容尚且不足,几乎可以说无了。虽颇有一些骨鲠之士,但是由于大环境使然,想成为大师难上加难,而更多的人,只是成为了“中国式专家”。 对民国的书读得不多,此前读过一套《武夫当国》,说的都是军阀那些事,而对人文领域涉及很少,所以对民国的大师们,所知甚少,几乎一直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那几个人,比如胡适、蔡元培,而即便这几个人,也只是一笔带过,连白描都算不上。 这部《南渡北归》算是给我补了一课,读完之后,不禁惊呼,中国现代史上竟有这么多让人肃然起敬的文人学者。 该书从卢沟桥事变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结束,从1937年到1949年,正好12年,一个生肖的轮回,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大师们从南渡——逃亡西南,北归——回到北京,再到离别——留守或是赴台。 在战争的严酷环境下,他们依然坚守着学术的天地,并在艰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前几年有关于五四精神的讨论,当时并无太多关心,所以所知尔尔。读了这本书,也便明白了,后世为何会有五四精神的讨论,也明白了这场讨论又为何会被叫停。心虚而已。 《南渡北归》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处史事,都是有出处的。但毕竟这也同时是一部文学作品,所以每个人物都塑造得有血有肉,有风骨,有精神,或者也可以说,他们本都是有故事、有性格的人,作者不需要刻意塑造,只要老老实实讲故事,就能顺便道出他们的可爱之处。 最喜欢的是傅斯年,他的炮仗子脾气,暴躁的性格,霸道的作风,但是对同侪又是格外的细心,学术上同样是孜孜不倦。这人身上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讨喜的一面。 其次是刘文典,他的地位可能不算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他的性格、故事都非常好玩,人物形象非常丰满。比如跑警报的时候,大声呵斥沈从文。 然后是胡适、蔡元培、梅贻琦、蒋梦麟…… 每个人都是可爱、可敬的。 曾看过一个史上最牛的毕业证,梅贻琦、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李济等人的名字赫然在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结合陆陆续续知道的一些被掩埋的史实,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解放战争,无非是红白之战而已。 这样一本书竟能出版,自然说明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宽容了。 不过,进步宽容的步子还不够大罢了。(难道是怕扯着蛋?怕扯着谁的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三本《离别》迟迟没有出版,《北归》的最后,各大学陆续从西南边陲回到上海、北京,红白战争打响,《离别》应该讲述的是战争行将结束时,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去了台湾,有的留在了大陆。怀揣革命理想的人,大多进了牛棚,不是被批斗致死,就是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式专家”。 的确,《离别》比之《南渡》《北归》,似乎更敏感一些。 《北归》最后讲到了胡适的理想,他要再造中国大学,可惜的是,出师未捷内战爆发,他的满腔理想化为泡影。 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多少有点胡适当年理想的影子,只是不知道南科大的路,到底能走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清时的理想,其实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他所倡导的“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实在不是新名词,只是被我们认为地湮没了几十年的精神再现罢了。 唯有祝福吧。(文章来源:http:dabaosun.blog.163.com)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南渡北归2:北归》: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南渡北归1:南渡》:当当网购买地址卓越网购买地址

结合陆陆续续知道的一些被掩埋的史实,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解放战争,无非是红白之战而已。

这样一本书竟能出版,自然说明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宽容了。

不过,进步宽容的步子还不够大罢了。(难道是怕扯着蛋?怕扯着谁的蛋?)

结合陆陆续续知道的一些被掩埋的史实,其实也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解放战争,无非是红白之战而已。 这样一本书竟能出版,自然说明我们的国家进步了,宽容了。 不过,进步宽容的步子还不够大罢了。(难道是怕扯着蛋?怕扯着谁的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三本《离别》迟迟没有出版,《北归》的最后,各大学陆续从西南边陲回到上海、北京,红白战争打响,《离别》应该讲述的是战争行将结束时,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去了台湾,有的留在了大陆。怀揣革命理想的人,大多进了牛棚,不是被批斗致死,就是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式专家”。 的确,《离别》比之《南渡》《北归》,似乎更敏感一些。 《北归》最后讲到了胡适的理想,他要再造中国大学,可惜的是,出师未捷内战爆发,他的满腔理想化为泡影。 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多少有点胡适当年理想的影子,只是不知道南科大的路,到底能走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清时的理想,其实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他所倡导的“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实在不是新名词,只是被我们认为地湮没了几十年的精神再现罢了。 唯有祝福吧。(文章来源:http:dabaosun.blog.163.com) (点击图片开始阅读) 《南渡北归2:北归》:当当网购买地址 卓越网购买地址《南渡北归1:南渡》:当当网购买地址卓越网购买地址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三本《离别》迟迟没有出版,《北归》的最后,各大学陆续从西南边陲回到上海、北京,红白战争打响,《离别》应该讲述的是战争行将结束时,每个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去了台湾,有的留在了大陆。怀揣革命理想的人,大多进了牛棚,不是被批斗致死,就是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发展至今,出现了众多的“中国式专家”。

的确,《离别》比之《南渡》《北归》,似乎更敏感一些。

列,真是让人眼红耳热。 岳南在文中,常用水浒故事比喻民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豆瓣上有人斥其不严肃,我倒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板起面孔说历史,文中的诸种比喻,实在是相得益彰的。 其实,不光是文中时时引用水浒故事,就连行文架构都很似水浒呢。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写出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来,如何在一本书里囊括到每个人的故事呢?岳南使用了水浒的叙事技巧。 纷纭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像一张网,牵一发而能动全身。在水浒中,从史进讲到鲁智深,鲁智深遇到了林冲,林冲遇到了杨志,杨志牵扯出生辰纲,于是吴用、晁错、宋江等人陆续登场…… 从一张关系网中,如何抽取一点来串起整个故事,施耐庵是颇费了一番思量的;最近改编的连续剧企图做出突破,总是要突出所谓的主人公宋江,于是首先安排宋出场,结果打破了这张关系网,使整部剧的前半段非常凌乱。 作者与成勇兄、夏登虎股长在水泊梁山上 《南渡北归》中,同样有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岳南选择了梁思成为突破口,尽管此前一章写到了梅贻琦、冯友兰等人,但是那一段其实可以看做整个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展开却是从梁思成展开的。从梁思成、林徵音以及金岳霖逃亡开始,讲到他们在长沙遇到了李济,于是以李济为由头,讲述了逃亡之前包括梁启超、王国维、曹云翔等人的故事。 然后继续讲述李济的故事,1928年,李济在香港遇到了傅斯年。 就这样,傅斯年被带了出来,这个人物相当于水浒中的宋江,起码在《南渡》和《北归》两册里,他都是核心人物。 通过讲述傅斯年年轻时闹学运的故事,也便将蔡元培的光辉业绩牵扯了出来。接着,傅斯年被朱家骅聘请,又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现了。随后,傅斯年又聘请陈寅恪、赵元任…… 以此类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渐次蹦跳出来。 如此写法,既可以面面俱到,又不会杂乱无章,而选择网中的哪个节点作为叙事的开始,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整本书如何布局。选择梁思成一家作为起点,可能会使叙事更有时间感,叙述一直是在行进中的。 这本书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国的舆论环境比之以往的确是宽松了很多,就像熊培云所说的,我们总是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守住已经获得的进步。《南渡北归》说的是文人学者那点事,但那毕竟又是一个政治纷争的年代,要完全脱离政治也是不可能的,可喜的是,文中的基本观点跟中学历史课本或者说,跟所谓的主流宣传意见是相悖的,其中对蒋介石的功过也多有不同的见解,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做了很多的褒扬。

《北归》最后讲到了胡适的理想,他要再造中国大学,可惜的是,出师未捷内战爆发,他的满腔理想化为泡影。

想到了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多少有点胡适当年理想的影子,只是不知道南科大的路,到底能走多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朱清时的理想,其实也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他所倡导的“教授治校,学生自治”,实在不是新名词,只是被我们认为地湮没了几十年的精神再现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