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真相——世界文明历史同源的证据

 菌心说 2022-01-19

古印度——阿拉伯数字的发明真相

——华夏远古文明探源基础研究

作者:傅希春 笔名: 颂夏

(原创文章,请尊重作者的研究成果,盗版必究)

分析《河图》口诀写出华夏计数文字发明过程后,我想到《古兰经》中的“七字母说”,让我脑海中产生了这样一个假设,人类最初极可能是用北斗垂地俯视象发明文字的,北斗极可能是产生文字最初的母体,于是我试着用北斗七星及北斗星间连线解读古印度——阿拉伯数字形态,发现古印度——阿拉伯数字真的是用华夏远古“天垂象以为文”发明文字方法发明的。用北斗发明文字是华夏远古文明的重要特征,古印度——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应是华夏远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远古和上古,南亚是华夏的一部分,南亚文化体系深受华夏远古、上古白夷文化体系的影响。

南亚气候特征一年分三季,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晴朗干燥,天气凉爽,虽然气温日较差较大,但这是古人傍晚观察星象的最佳季节。

文章图片1

坐北朝南南亚凉季 斗柄指北北斗七星垂地俯视示意图

南亚在北半球,东半球,如下图所示,我们在坐北朝南南亚凉季斗柄指北北斗星空俯视图上连结各星点,并用a、b、c、d、e、f、g分别表示这个垂地俯视北斗的七星连线,视a、b、c、d、e、f、g各条星间线段等长。“

文章图片2

”数。古印度——此阿拉伯数字的数符表示下图斗柄指北北斗七星连线的a线段,按a线段的方向、形态写成“

文章图片3

”。此数符表序表量。

文章图片4

”数。此数符表示下图的b线段,且为a、b二线段之和,按a、b二线段的方向、形态写成“

文章图片5

”。在实际应用数符记数时,古人追求书写速度,在写完前边一数符再写这个数符时,很容易在其左上端留下落笔印痕,此数符下边的点笔也很容易写成横笔,即很容易成“

文章图片6

”象,久而久之,“

文章图片7

”的写法就逐渐形成现在“

文章图片8

”之形态了。此数符表序表量。

文章图片9

”数。此数符表示上图的c线段,且为a、b、c三线段之和,写成“

文章图片10

”,因还要用后面的星间线段发明更大的数,应合理安排使用a、b、c三条星间线段,因此,古人将北斗斗魁c线段扭转180°,在数符“

文章图片11

”的基础上写成“

文章图片12

”之形态,后来,在实际应用数符记数时,古人追求书写速度,在写完前边一数符再写这个数符时,使其左上端留下落笔印痕,成“

文章图片13

”象,久而久之,“

文章图片14

”就逐渐形成现在“

文章图片15

”之形态了。此数符表序表量。

文章图片16

”数。此数符表示上图的d线段,且为a、b、c、d四线段之和。为了使数字书写简单,古发明者用g线段代替了a线段,这样,此数符表示的是b、c、g、d四线段之和,写成“

文章图片17

”,因这数符不是横平竖直的,比较难写,古人发明时,又将其改写成“

文章图片18

”。在后世实际使用过程中,人们追求书写速度,很容易将其写成“

文章图片19

”之象,久而久之,“

文章图片20

”就写成现在“

文章图片21

”之形态了。此数符表序表量。

文章图片22

”数。此数符表示上图的e线段,且为a、b、c、d、e五线段之和,本来此数符应写成“

文章图片23

”,极可能因这个数符不是横平竖直的,下尾又太长,书写时难以把握,古发明人将下长尾的e线段左折90°,最终将其写成“

文章图片24

”,后世人们追求书写速度,才将此数符写成现在的形态“

文章图片25

”。此数符表序表量。

文章图片26

”数。此数符表示上图的f线段,且为a、b、c、d、e、f六线段之和,古发明人在“

文章图片27

”数基础上将f线段顺势向上折90°,创写成“

文章图片28

”,后世经长期快速的书写,改变了原来发明时的书写笔顺,写成现在的“

文章图片29

”。此数符表序表量。

文章图片30

”数。此数符的发明,因于古发明人心目中对天上北斗七星的敬畏,发明时,古发明人改变了原来的发明思路,改线段表示数而用星点表示数,从天玑开始,用了北斗全部七星,依次使用了b、a、g、d、e、f六条线段,写成此数符的原始形态“

文章图片31

”,这个写法表示北斗有七颗星,古人因这个写法是斜向的,后又改写成正直的数符“

文章图片32

”。因后世人快速书写,使此数符的写法逐渐演变成现今的“

文章图片33

”。此数符表序表量。

文章图片34

”数。“八”数已超出北斗星“七”之数,也超出北斗七星星间线段条数,这给发明带来了发明难度,古人发明时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解决了所碰到的困难。古人在“

文章图片35

”数基础上,将d线段与发明此数符时未用到的c线段折成互相垂直平分象(这里暂时视c、d两条线段长于其它星间线段),将e线段折向正下,再将f线段向右折,垂直于e线段,至此,北斗七星七条星间线段已写成“

文章图片36

”之形态。因“八”数是7+1所得,所以在此基础上再添加一条线段就写成“

文章图片37

”了,现在数符“

文章图片38

”的写法是后世人快速书写后而成其形。此数符表序表量。

文章图片39

”数。因7+2是“九”数,发明此数符时,古发明人想到了用北斗七星七条星间线段加两条等值线段来发明。古人发明此数符的方法是:在北斗七星上面能画出a、b、c、d、e、f、g七条星间线段(如上图),这七条星间线段有“七”之意,在北斗斗柄尾端瑶光星处添加两条表示顺次左折的等值线段,就发明出原始形态的“九”数“

文章图片40

”,后世历史上极可能因这数符的下腰腿部太长,难看,在书写时又追求速度,久而久之就形成现在“

文章图片41

”之形态了。此数符表序表量。

古印度——阿拉伯数字中的“〇”,最早是一个点,这个点是否是表示远古女娲氏想象的混沌灵,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搞清楚了,后来的“〇”是否是4000多年前蜀王虞象在印度河流域建筑王城时传入古印度的,我们现在也很难搞清楚了。

因历史时间跨度大的原因,我们现在很难搞清楚具体是什么人发明了古印度——阿拉伯数字,我们现在能够搞清楚发明人的发明思路就已经很不错了。

古印度——阿拉伯数字今昔对照

文章图片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