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 刚丨山村意象

 读在现场 2022-01-19

行走在县邑西北,总是令人沉思。

地标、异乡、归途,几个不相干的词语在思绪中纠结。

站在山坡上,瞭望一个村庄,飞扬的具象定格成一个卧在山坡上晒太阳的大肚弥勒,一个手肘支着脑袋……

群山苍茫。这个被命名为玛咕彝寨的村庄就是地标。腊湾村的地标。山区农村建设的地标。

一块摇曳着野草,种植过苞谷、脱毒洋芋、白芸豆的坡地,在2009年,在“7·09”地震之后华丽转身:美如图画的新农村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小学校的三幢楼房威风凛凛矗立在箐坡之上,鸟瞰整个腊湾。站在腊湾小学教学楼上,我凝视一箐相隔的崭新彝寨:白墙青瓦,井然有序坐落在坡面上,道路、栅栏,绿树红花,阳光下缕缕炊烟,衬托着周边群山。走进村庄,环村道路、入户道路,像两个目字的上下叠加;房屋格局统一,两层楼房,三格正房,右侧两间耳房;墙体上有民族气息浓郁的壁画美化靓化;村庄内的供排水系统完备,连路灯的安放也一丝不苟,都从每一排房屋相同的屋檐下伸出来,像一只只招展着的人类右手。我们随意走进一户农家,栅栏下种着几样蔬菜,一个老人在院子里烤太阳,在听懂我们问的国家补助了多少钱时,她脸上现出喜色,用满足的声音说,多呢,补呢多呢,不然么,咋盖这样好的房子。

盛果村和果凹子也是两个平地而起的村庄。一个站立在牟姚公路路边,一个望着龙虎水库。村庄斜偏偏地隐藏在林木中,走在山道上,看见的房屋低矮,茅草房,垛木房,即使在丽日蓝天,歪斜的房屋也让人陡生一种担心:雨天,这样的房屋会不会无声坍塌。陡峻的村路上有鸡只挠着泥土乱草,羊屎,火塘、羊皮褂,山村里的事物都在这里交替出现。无需言语,也无论谁,走在山道上的心情都会浓重成一个词语:贫穷。这个曾经的村庄叫做溜口坡。现在叫做盛果村。村庄在路上,畜厩在路下。村口有一道寨门,立着牛角造型和油漆着图腾象征。门前勒石以志。因为扶贫而整村搬迁。房子盖好,各单位承包农户配置电磁炉、热水壶及锅碗瓢盆铺盖。全村扫地坐屋。三年前县电视台的一个镜头依然清晰如昨:一个彝族老大妈脸上笑得开花,说哎呀真好呢,真个是从地下一步登天了!今天的盛果村人赶着牲口,走一个多小时回溜口坡照管水果,在宽大山皮找野生菌。采风当天,我们随意走进一户敞开着门的人家,花台里种着葱和韭,还有芫荽,两株云南红梨,院子里晒着野生菌。側屋里架着三辆摩托车,引起议论和惊奇:假如不搬迁,摩托车骑不到村里,更不可能摆在家里!

房屋周围长着高大的香椿和核桃。龙虎水库建设期间,我们走进的农户正在拆迁。主人给我们讲述补助政策,之后,他指着挂在梁上用麻线捆着的(腊)猪板油和吊着的火腿,说,在那样的(砖混)房子里还能这样(腌腊肉)吗?站在院子里,看着高大的香椿和核桃,我读出他的目光流露着无限的不舍。院墙低矮,但是挡墙高达四五米,他指着说,单是挡墙,一家人辛苦了三四年。谁不留恋自己的家乡。只是他即将入住的也并非异乡。新家园在数里之外。我看见,几个人背着尖底篮朝村口趴在路边的一辆车移动,他们走出了一个弧形,他们背负沉重,伛偻着腰,路上,懒洋洋走着几匹同样负重的驴,新家园推平的台地上,几辆挖机举着挖斗忙碌。三点之间,似有一根细线连接,一头是故土情结,一头是未来希望。

今年又一次走进果凹子,走在村道上,已经找寻不到山村的模样。同样的,我也无法找到数年前到过的人家。我没有忘记询问我走进的人家,过去和现在,毫不迟疑地,他就说肯定现在好。一个老人小声咕哝,就是香椿核桃(树)可惜了。我知道他指的是被库区淹没。忽然间,我觉得这个声音很耳熟。我不止一次疑虑重重的回望,这个说话的老人,莫非就是当年那位老乡?

扭柴河同样藏身群山。山寨四周树木高大葳蕤,青松、栗木、水冬瓜,村子里长满核桃树。上个世纪就跻身州级文明村。村子里有一个池塘。数十年来,没有一个村民擅自捉一条鱼,捕鱼季,村里派工均分到户。村规民约同样约束着村民不擅自砍伐一木,不擅取一两松脂,不擅自到规定的地方以外放牧。这是一个永远不需要院墙的村庄,村民自觉地恪守着路不拾遗的乡风文明。

黑丽琼是村里的大学生,入学时接受过社会资助,假期里,她带来同伴,把村里整天疯跑无人管的孩子们集中起来,教他们唱歌跳舞,为他们补习功课。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为村庄的未来用知识铺垫。

骑着摩托车,转一个弯,驶入牟姚公路,10里,20里,都没有关系,几脚油门几脚刹车的事。几个在空闲时间约着到县城打篮球的腊湾和果凹子村年轻人成立了一个球队,和县里的晨练篮球协会切磋技艺。领头的小伙子说,到县城里来能长见识,比打麻将斗地主有意思,花多少钱都值。

我看见,城市里体育场上跃动着的身影,更显出一种别样的乡村美丽。


作 者 简 介

何刚,男,汉族,1968年生于牟定。198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近600件。出版小说集《哪块云彩不下雨》,编撰连环画《一块豆腐》,编撰企业史书《牟定电业52年》,采写长篇报告文学《彝山金喜鹊》,编辑(执行)散文集《化佛传说》《山茶花开》,作品收入70余种选本,获县级文学征文一等奖9次,州级以上奖励17次;现为云南省作协会员,楚雄州作协理事、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牟定分会主席,《牟定散文》《青龙中学校刊》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