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龙 | 一提笔就是江湖,一饮酒就是人生

 半卷诗书一窗月 2022-01-19

楚予微茫

荆楚大地,予以文化

暗夜微茫,如希望点点

关注

作者:楼心月

楚予微茫(ID:HY-chuyu1)原创

八十二年前的今天,古龙出生于香港。彼时,谁也不曾料到,这个襁褓中的婴儿未来竟会成为一代大家,开创了武侠小说的全新局面,也为众多中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的人们创造了理想的乌托邦。

倘若他还活着,定是个招孩子喜欢的小老头儿,闲来无事小酌两杯,说起那些刀光剑影的江湖故事,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引得孩子们不断追问,“后来呢?后来怎样了?”

喝醉了,就躺在榻上,酣然入睡。儿女们虽倍感无奈,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摇摇头,轻轻为他盖上被子。梦中,他轻声呓语,“来,再干一杯!”

然而,天不遂人愿,他的生命终止在四十八岁,成为无数武侠爱好者们心中永远的痛。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他在作品中传递的侠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不同年龄段读古龙小说,也有着不同的体验。
 

01
青年读古龙,慕其豪情

他们都是年轻人,热情如火,鲁莽冲动,做事完全不顾后果。可是江湖中永远都不能缺少这种年轻人,就好像大海里永远不能没有鱼一样。

就是这群年轻人,才能使江湖中永远都保持着新鲜的刺激,生动的色彩。

——《三少爷的剑》

何为青年?
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无畏,
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着坚持,
是男儿到死心如铁的万丈豪情。

年轻时,谁不曾向往浪迹天涯刀口舔血的浪子生涯,孑然一身,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只是,现实中总有着太多的压力与束缚,让人喘不过气来。

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用游戏、短视频麻痹自己,在虚拟的世界里向往他人的人生,却忽略了自身,一味颓废消极,失去了年轻人该有的热血与豪情。

而古龙小说中的人物,总是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古灵精怪的小鱼儿、率性洒脱的陆小凤、自信知足的花满楼……这些形象因作者生动的笔触而变得鲜活,喝最烈的酒,恋最美的人,交最真诚的朋友,即使现实中有诸多不如意,哪怕面临生死考验,也总能巧妙化解,一笑而过。

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们,哪怕一无所有,也要满怀一腔热血,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坦荡行走于人世间。

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天地间任我纵横驰骋,开怀畅饮,佳人在侧,人生得意时刻,不如将烦恼忧思皆抛至脑后,享受这一刻的潇洒快意。
 

02
中年读古龙,懂其寂寞

夜深人静,从大醉中醒来,忽然发现躺在自己旁边的是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人。这种滋味你有没有尝过?

在欢呼和喝采声中,一个人回到家里,面对着漆黑的窗户,只希望快点天亮。这种心情你有没有想到过?

今宵花天酒地,狂欢极乐,却连自己明日会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甚至连今宵酒醉在何地都不知道。

——《三少爷的剑》序

年少时初读古龙,会被其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的江湖豪情所吸引,但随着年龄增长,细细品味,方觉其中深入骨髓的寂寞惆怅。

谈到寂寞,总是让人想到数梅花的阿飞——
他不愿阿飞再想这件事,忽然抬头笑道:你看,这棵树上的梅花已开了。
阿飞道:嗯。
李寻欢道:你可知道已开了多少朵?
阿飞道:十七朵。
李寻欢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冻结。
因为他数过梅花。他了解一个人在数梅花时,那是多么寂寞。

或是夕阳下的傅红雪——
夕阳西下。
傅红雪在夕阳下。夕阳下只有他一个人,天地间彷佛已只剩下他一个人。
万里荒寒,连夕阳都似已因寂寞而变了颜色,变成一种空虚而苍凉的灰白色。
他的人也一样。
他的手紧紧握看一柄刀;苍白的手,漆黑的刀!
苍白与漆黑,岂非都是最接近死亡的颜色!死亡岂非就正是空虚和寂寞的极限。

 简媜说,“人与人接壤,能述说的仅是片面辰光,一两桩人情世故而已。能说的,都不适最深的孤独。”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好友与佳人,都只能在快意之时锦上添花,欢聚过后,人走茶凉的落寞却只能独自品尝。这种滋味,无法对人倾诉,只能任其发酵,像一张细密的蛛网,最后将整个人紧紧包裹。

人到中年,原以为看惯了风浪,早已修炼了一颗波澜不惊的心,然而转身回望时,才发觉岁月悄然而逝,看着满腹牢骚的伴侣与吵嚷叛逆的孩子,莫名心生疲惫,想这半生庸庸碌碌,究竟是为了什么?年少时的理想追求,可曾实现?于是想要游离于俗世纷扰之外,却又不得解脱,耽溺于红尘中,难以自拔。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独饮一杯苦酒。

中年读古龙,才能理解书中人物的寂寞情绪,并且明白,这种寂寞,是人之常情。与其被情绪奴役,不如学会适应它,与孤独为伍,素颜修行。
 

03
晚年读古龙,悟其希望

其实你若要知道春天是否来了,用不着去看枝头的新绿,也用不着去问春江的野鸭。

你只要问你自己。
因为真正的春天既不在绿枝上,也不在暖水中。
真正的春天就在你的心里。

——《欢乐英雄》

人们常把朝气蓬勃的少年时期比作人生的春天,待到垂垂老矣,便是衰败的寒冬了。但事实上,只要心怀希望,任何时候,都是春天。

细读古龙的作品,就会发现其中的角色都是爱笑的,开心时笑,失意时笑,一帆风顺时笑,哪怕身处绝境,也要微笑面对。只因他们不论面临何种困难,都心存希望,相信一切终会过去。

人到暮年,见惯了世间繁华后,有时会觉得人活一世,不过如此,于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世界格格不入,行尸走肉般苟活于世。殊不知,越到老年,越要以饱满的热情来拥抱世界,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希望,并不是一个空泛的名词,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以不变的热情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明天,是灯火阑珊处闪耀的一线微光,是历经兜兜转转,最后寻觅到的永恒。一旦失去了希望,也就丧失了斗志,人也会衰老得更快。
 

爱酒,爱美人,爱好友,古龙把自己活成了书中人的样子。

不同于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古龙倾向于向内自省,关注人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或许很难做到“治国平天下”,那么不如先关注自我,修炼自己的内心。

古龙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四十八年,但他的作品中传递出的人生智慧,却值得每个年龄段的人细细品味。

若是觉得焦虑迷茫,不妨读读古龙,在与书中人心灵相通的瞬间,领悟人生的真谛。

今 日 话 题

如果用一句话证明你读过古龙,

你选哪句?

欢迎在留言区与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楼心月,在“半床明月半床书”中探寻自我,发现世界,本文由“楚予微茫”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