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蘅苒 半卷诗书一窗月(H-chuyu1)原创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是组诗作品,共七首,本诗是第五首。写了诗人在黄师塔看到的桃花,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他在蜀地为官时,路过犀浦,走过一片非常茂盛的松林,好奇之下便询问车夫此为何处,车夫回答说是师塔。追问之下才知道,蜀地人习惯称呼僧人为师,而僧人圆寂后所葬之地即为塔。至此,方才明白杜甫诗中的“黄师塔”原来就指的是黄姓僧人的埋骨之所。被时光斑驳的碑塔,目睹着世事变迁,不知送走了多少春日冬夜。他凝望塔身的目光饱经沧桑,仿佛能穿越光阴望见那手持佛经的高僧。可转身之间又只剩一声长叹,过往纵然辉煌,还是难敌时间,只留下了一堆白骨,一抔黄土。塔前的野草在风里轻轻弯腰,似在俯身聆听古塔的低语。恰如前人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千古风流人物,万古盛衰兴亡,只有这野草年年枯荣,岁岁重生。春光易逝而四季常在,人生易老却天地长存,盛衰之理,原来如是!大抵是走得疲累了,寻花人轻阖着双眼,倾听着阳光与春风呢喃。缓缓睁眼,一簇桃花映入了眼帘,所有的困倦便一扫而光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艳丽的花簇,多像个身着凤冠霞帔的新娘。不,应更似一位巾帼英雄,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拼命地汲取养分,年复一年与寒冷厮杀,即使无人呵护,无人欣赏,也要在这春日里绽开最娇艳的花朵。见到有人寻来,也免不了想要让他品评一下,谁的花颜最好看。这一朵的深红热情鲜艳,迷人醉心;那一朵的浅红的娇羞含蓄,脉脉含情。【作者简介】蘅苒,希望用文字,记录每一个瞬间的美好,有趣的灵魂总会相聚,我在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等一个有趣的你!转载请联系授权,加读者群可后台回复关键词“加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