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人给孩子发压岁钱,为何却成为很多人“甜蜜的烦恼”?

 IF枕边育儿 2022-01-19

马上要过年了,很多人开始准备年货,当然给孩子们准备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压岁钱是孩子们对新年的期盼之一,压岁钱对孩子来讲是全年当中的一笔“丰厚收入”,对成人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自古讲究礼尚往来,不管自己家有没有年幼的孩子,亲戚朋友带孩子来拜年串门,压岁红包是必须要给的。


如果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每年支出几千甚至上万的压岁钱都无所谓,而对于经济条件差的人来说,发压岁钱或许会成为新年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甜蜜的烦恼”。

为了换取孩子们收到红包的喜悦,也许很多成年人需要早早努力工作或者辛勤劳动为过年做准备。

12月26日在河南郑州多辆农用车停在一条隧道里面,这都是冒着严寒进城卖菜的农民大哥。

因为到市区离天亮还早,就把车停下,自己在旁边打个地铺,等着早市开业卖菜,在零下8度的天气隧道里打地铺,那样的感受可想而知。


这些农民大哥大部分都是五十岁以上,平时以种地为生,没有其它收入,子女大都在外打工。

过年前卖自己种的菜或者农作物,也是他们的唯一收入。

有的农民大哥表示不觉得这样辛苦,过年了,要给家里的孩子或者来拜年的亲戚家孩子们准备压岁钱

给孩子压岁红包是一直以来过年的传统习俗,最早长辈象征性地给几元或是十几元钱,那时的孩子收到几块钱都开心无比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几十元或者一百元都已经拿不出手了,几百元是最低标准,还有的上千。


尤其在农村,几乎每家都会有两个孩子,亲戚又比较多,一到过年发压岁钱,每个孩子都不好意思少发。

对靠种地为生,没有额外收入的农民来讲确实是头疼的事,很多家庭吃不消,一个春节发出去的压岁钱或许是一个家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费用

其实,在农村压岁钱成为“甜蜜的烦恼”,难逃3个原因。

进入互联网时代,过年期间人们把更多时间用在智能手机和电视上,亲朋好友间少了以往亲密的聊天时间,虽然年味变淡,但发压岁钱的金额并不会减少。


压岁钱是长辈期待晚辈健康平安的寓意,也是一种礼节,尤其重视人情来往的农村,这个礼节更不会少,但压岁钱也带来了经济上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原因一:“收入与支出”不均衡


一般的家庭孩子收到多少压岁钱,也要给对方孩子相应金额的红包,这才符合人们交际中有来有往。

但是对于农村一些年龄大的人,除了种地,没有额外收入,作为长辈亲朋好友的孩子都要给压岁钱.

而自己家的孩子大多已经成人或者已经成家立业,并不会收到压岁钱。


对这部分中老年人来讲,压岁钱显然“收入与支出”不均衡,手头本来不宽裕,也要按照习俗包红包,经济负担加重。

原因二:压岁钱金额日益升高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给压岁钱的金额也在逐年增长。不管家庭条件怎样,别人包几百的红包,自己就不好意思降低标准,最低也要持平


尤其对一些基本没有收入的中老年人,平时省吃俭用,生活也要靠子女们接济。

到了过年要给很多晚辈包红包,每一个人都不能少,这就是不小的支出,使老人们力不从心

原因三:在意亲戚朋友的想法


能互相走动来往的不是亲戚就是朋友,或许大家平日没有时间聚在一起,过年趁机聚聚,不管自己家有没有孩子,只要亲戚朋友家有小朋友都会发压岁钱

在农村,人们很看重面子,如果比别人给得少,会被人议论,大家都不想在过年的喜悦气氛下发生不愉快的事。

所以那些家庭条件差的人,狠下心也要随大流,走亲访友或者招待客人时,给孩子们准备压岁红包。


过年给孩子压岁钱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交方式,也是习俗,也许孩子们并不在意金额大小,只享受收到红包的喜悦

反而是成年人,顾及的方面比较多,不甘心落后,造成攀比心理,最终给自己带来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枕边育儿寄语:

压岁钱各地标准不一样,金额有多有少,但作为流传下来的新年习俗之一,总归要发给孩子们,表示长辈的一份心意,也是几代人情感的连接。

但应该量力而行不能盲目从众,最终给自己带来压力和经济上的负担

压岁钱的金额不应该成为攀比,在于对孩子们的真心祝福和关爱。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