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 锋丨记我在北京学习时的几节现场教学课

 读在现场 2022-01-19


在春末夏初的五月,我有幸成为甘肃省林业厅组织的百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培训班的一员,赴北京(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习。一月间,我们每天六点起床,六点半出操,七点吃早饭,八点上课……每天我们为专家、教授们渊博的知识、精彩绝伦的演说喝彩,为国家林业局领导们丰富的阅历、幽默风趣的讲解鼓掌,还有那一次次与实践相结合的户外现场教学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大呼过瘾,无论是南海子麋鹿苑还是西山林场、八达岭林场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南海子麋鹿苑

5月9日星期六下午,按照课程安排我们参观了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南海子麋鹿苑,这里曾经是明清皇家猎苑,是当年著名的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风”所在地。而今这里不仅是属于科委系统的一个保护麋鹿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游及环境教育活动为特色的户外生态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12月被中国科协命名)。

漫步麋鹿苑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缓冲区,沿途随处可以见到动物知识题板、宣传画和充满生态伦理的“绿色箴言”,如“中国20世纪有哪些野生动物灭绝了?”你只要翻开题板就可以读到答案;“中国20世纪灭绝的野生动物有麋鹿、新疆虎、直隶猕猴、赛加羚羊……”一群孩子在导游老师的带领下宣读着保护誓言,“为使地球生命繁荣灿烂,为使子孙后代长治久安,为了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一群孩子在“动物保护行为指南”和“世界自然保护纪念日”大牌子边唱着那别具一格的“环保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地球妈妈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爱国爱家爱自然……一群孩子在导游老师的引领下朗诵着“新保卫黄河”:风在吼,沙在叫, 黄河污染了,黄河污染了, 河东山冈万丈焦,河西河北森林砍了, 万山丛中水土流失真不妙, 母亲之河欲哭无泪憔悴了……更多的孩子欢快地奔跑在由一个个“大鸟笼”、“小兽笼”、 “蚂蚁城堡” 、“蜂之巢”、“野狼洞”等组成的“动物之家”,领我们参观的郭耕老师也像小孩样爬进了一个泥碗似的大燕窝并如数家珍地给我们做起了讲解,我匆匆打开录音笔,紧紧跟在郭老师身后,我要记录下他所讲的每一个字。原来燕窝是东南沿海的一种叫金丝燕的鸟,用唾液(即哈喇子)拌海藻筑成的巢。据资料记载:金丝燕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4月,这时它们喉部的黏液腺发达,筑造的巢质量上乘。当人们把新婚之燕辛勤筑就在岩壁上的“产房”撬走后,它们便无家可归、无处产卵。金丝燕为了孵卵栖身,只得再次筑巢,由于雏燕产期将至,加之没有先前那么丰富的分泌液,只得啄下自身的绒毛混合一些唾液筑巢。假如这个燕窝再被采摘,它们不得不三筑其巢,此时的分泌液更为稀少,身上的绒毛也不多了……而人们采摘燕窝至少都在三次以上,有的采集人甚至赶走雌燕,捣碎燕卵,采走正在孵化中的燕窝。据统计,仅香港一地每年消耗的燕窝就达120吨(约合1700万个燕窝)。采摘燕窝,虽然没有直接杀死燕子,但使它们遭受丧家之痛,使大量雌燕因没有产房而错失孵化之机,也使大量燕卵丧失了做燕子的机会,这都是有违伦理道德的,都是要受到谴责的。俗话说,没有卖买,就没有杀戮。吃客们,请嘴下留情。

一排由大大小小的脚丫足印组成的图片留住了我们的脚步,郭老师给我们讲起了“生态足印”这一环保新理念,原来我们每一个人只要生活在地球上,就要占用一定的土地。生态足印就是人均消耗自然资源的综合水平,它包括对耕地、牧场、森林、海洋及能源的总体消耗。由于生活方式、消费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对土地及其资源的耗用程度也各不相同。维持一个美国人的生存需要消耗10.3公顷的地球面积即生态足印,香港人的生态足印为6公顷,北京人为3.2公顷,印度人最低为0.8公顷。看来,所谓的先进国家,“高水平”的生活方式是以过度消耗、占用甚至浪费土地、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郭老师用他那标准的普通话深情地给我们朗诵他自己谱写的格言,“为了子孙后代能有选择和生存的余地;为给同样需要生存空间、拥有生存权利的各种野生动植物留一方净土;为了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永续,您是不是应该选择一种有节制的、细水长流的生活方式,主动缩小您的生态足印呢?”

“滥伐结局”雕塑是由几个巨大的汉字符号组成的雕塑,这些汉字符号的每一个笔画全由水泥仿制的原木构成,依次排列在苑内,“森”、“林”、“木”、“十”、“ ”,人类社会的文明从砍伐第一株树开始,随着滥伐的结果,树木消失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也就随之而结束了。简单明了,形象逼真,寓意深远。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世界灭绝动物墓碑,一块块墓碑像“多米诺骨牌”样一块压着一块,最前面的二三百块墓碑已完全倒卧在地面上 ,接着的十多块的将倒未倒,最后的二三十块依然孤独地站立着。郭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倒下的墓碑代表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灭绝的动物,每块墓碑写有灭绝动物的名称和灭绝年代,按灭绝时间依次排列;那将倒未倒的墓碑代表那些被国际动物学家称为“活着的死物种”的濒危动物,如仅产于中国长江的“白鳍豚”;最后尚立的自然是那些现存的著名的濒危动物,如朱鹮、华南虎、长臂猿……人类也不例外地排列的其中。“风萧萧兮易水寒,众生一去兮不复还! 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善恶终将有报,猎天必被天猎。当人为造成的物种灭绝事件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自然物种之一的'裸猿’(智人)你就能幸免于难,在劫而逃吗?”

全世界的自然保护区都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麋鹿苑保护区虽然只有小小的千余亩也不能例外。或许是我们同属林家大院,共同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的缘故,郭老师爽快地让员工打开了尘封的核心区栅栏,领我们近距离观看麋鹿。麋鹿,俗称四不像,角似鹿非鹿,蹄似牛非牛,脸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是一种特产于中国东部湿地,极富文史背景和传奇经历,极具皇家渊源和贵族气质的鹿科动物。其进化历程几乎与人类同步,华夏先人有关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历代王朝还将其视为祥瑞之兆和皇权的象征而圈养在皇家猎苑里。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的周朝,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汉朝末年,因栖息地的丧失与捕猎的增加,本来就很稀少脆弱的麋鹿近乎绝种。脚下的这块土地南海子就曾经是明清皇家猎苑,专门圈养麋鹿,在清康熙、乾隆年间,这里还尚有二百多头麋鹿。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在清朝已灭绝)。而中国本土最后一只麋鹿就是在这里消失、灭绝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他们北烧圆明园,南抢南海子皇家猎苑,将仅剩的麋鹿抢劫一空,运往欧洲,麋鹿在中国本土宣告灭绝。到了欧洲的麋鹿被圈养在动物园里,由于没有生存所必须的湿地,又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麋鹿非但没有繁殖,反而一只只地死去。幸运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乌邦寺的主人福特公爵花重金把转运至欧洲各地的所有麋鹿,全部买下收集于自己的庄园里,由于庄园很大,麋鹿处于半野生状态,与原来的栖息环境相似,使濒于灭绝的麋鹿又奇迹般地繁衍起来。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英国伦敦动物园曾将两对麋鹿作为礼物赠送给北京动物园,遗憾的是这两对友好使者没有能繁育后代。1985年8月24日,22只麋鹿满载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乘坐专机从乌邦寺飞抵北京,回到了老家南海子麋鹿苑。这样,流落他乡近1个世纪,历经劫难的麋鹿终于踏上了故土。1986年,乌邦寺又提供39只麋鹿,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养。1987年乌邦寺又运来了18只麋鹿投放到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此后我国又在湖北石首和河南原阳县分别建立了麋鹿自然保护区,现麋鹿已在40多处动物保护和饲养场所安家落户,遍布祖国大江南北。麋鹿种群正飞速壮大,已无绝种之虞,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早已把麋鹿的名字从濒危动物的红皮书中划掉了。麋鹿的野化繁殖是全球携手拯救濒危物种最成功的范例,是我国唯一一项成功的“重引入”工程(全世界共有15项“重引入”项目)。

进入核心区立刻有一种告别城市回归自然的感觉,山川、森林、草甸、溪流、湖泊、滩涂、湿地,“快看,麋鹿。”随着同学们的大喊,我看到了在湖畔徜徉的麋鹿群,足有七八十只,它们或悠闲漫步,或休憩湖畔,或嬉戏草丛,或温情脉脉地交颈摩挲,或悠闲自得地以嘴理毛,远远望去,仿佛一幅美轮美奂的“麋鹿上河图”。鹿群中还散布着一群寒鸦,它们悠闲地散步、啄食,和麋鹿寒暄、嬉戏。同学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样一涌而上,若不是栅栏的阻挡大家可能会直接跑到麋鹿休憩的地方,手机、照相机一次又一次地摄下了麋鹿的英姿。麋鹿,先前我只是在邮票中看到过它的图片,活体麋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些劫后余生的麋鹿至今仍没有忘记它们曾经历过的灾难,仍对人类心存余悸,如鸟惊弓,看到接近的人群立刻扬蹄奔向远方的孤岛,寒鸦们也群起升空,眼前只留下漫天滚滚的烟尘。核心区是动物的天堂,不时有野鸭、喜鹊、灰头啄木鸟从天际间飞过,有袍子、黄麂、野兔穿越草丛,有鸳鸯、天鹅、白鹳游憩于湖畔,有孔雀、雉鸡、刺猬徜徉于脚下,这其中有保护区特意投放的动物,有野生的本土动物,也有数十种把这里作为迁徙驿站和繁殖场所的候鸟,它们大都以自由觅食的方式存活着。正像郭老师所讲,麋鹿苑是一座不“关”养动物的动物园,不像传统的动物园那样把动物关在小小的笼舍里喂养,而是养护在偌大的苑区——保护区核心区让它们自由觅食、自生自息。

郭老师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们,生活在这保护区里的麋鹿并非平安无事,每年都会发生数起非正常死亡事件,死因既非枪杀、亦非投毒,而是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感染疾病、或一次次误食塑料袋而梗塞死亡。水源匮乏、植被枯萎、湿地干涸……周边的沙化及垃圾更令麋鹿的生存质量每况愈下。麋鹿是一种一度在中国灭绝、又经中外保护人士努力、得以拯救的野生动物,其失而复得的身世本身就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国家兴才有麋鹿兴。最后让麋鹿借我之口告诫行色匆匆的世人:人们称我为“麋鹿”,但愿人类不要再“迷路”。

明媚的阳光照得麋鹿苑的每一个角落都暖洋洋的,我们走出核心区,又回到了缓冲区、实验区,游人豁然增多,有写生的、有纳凉的、有用高倍望远镜长焦相机观鸟兽拍照的、有就着“绿色箴言”对孩子讲故事的、有唱歌做游戏的,最多的自然是那些漫无目自由自在观景纳凉的。我们越障碍小径、穿绿色迷宫、攀凌空栈道,一幅幅由精美的图案和寓意深刻的诗词组成的护生壁画留住了我的双脚。第一幅,画面是一颗生机勃勃的大树,在风雨中飘摇,在天地间伫立。画名“天地好生”,取自宋代大儒朱熹的名言:“天地别无勾当,只以生物为心。如此看来,天地全是一团生意,覆载万物。人若爱惜物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后面的一幅取名“暗杀”,配以白居易的诗词:“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护生壁画共有三十余幅,每一幅都有故事(典故),有精美的诗词,寓意深刻,遗憾的是大多数我都一无所知,也就没有办法记下来。

在我们即将离开麋鹿苑时,听保护区职工的闲聊,我才知道郭耕老师是麋鹿苑的副馆长,已出版了《灭绝动物挽歌》、《鸟兽的绝唱》、《鸟兽悲歌》等十余本关于动物、自然科普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著作。郭老师到麋鹿苑工作已二十余年,他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该干什么,时时刻刻都在干事情,尽管他从不考虑能否干成什么。苑内的建设没有一样不是他亲自构思的、亲自设计的、亲手建造的,绿色迷宫、动物之家、生态足印、护生壁画、唐诗中的麋鹿座椅、燕窝背后的惨剧、滥伐结局雕塑、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以及那些小孩子的游戏、环保拍手歌、新保卫黄河、入园誓词、世界灭绝动物公墓碑文等全是他亲手创作的。听着保护区职工的诉说,郭耕老师的身影在我眼前变得高大起来,高大到我必须抬起头来才能看见他,我急急回过头在苑内寻找他的身影,可他早已带领其他游客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回到宿舍,打开电脑,我敲上了下面几个文字:小小麋鹿苑 , 生态大舞台。同时我想,北京市园林景点、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存如林,休闲娱乐场所无处不在,供游人选择之地多如牛毛,而为什么小小麋鹿苑却游人如织、熙来攘往?是因为这里有众多的独特的富有哲理性的关于生态、环保、伦理的新知识、新观念,是因为这里可以调动人们的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能力、提高来访者的观察、思考能力,是因为这里可以使游人体验亲近自然、感知自然的神奇。一句话是因为游人来这里有看的、有游的、有玩的、有干的、有供学习思考的。我也想要是世人都像郭耕老师一样干事、工作,都和郭耕老师一样有一腔勤奋、善良、开拓、创新、忧患又博爱的热血和胸怀,那么野生动植物、生态环境保护还能成为问题吗?那么到我们拆除麋鹿苑保护区核心区栅栏,撤除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界线,乃至撤除全球所有保护区,让麋鹿和那所有的鸟兽爬虫能够自由自在地在森林、草原、湿地上生息、繁衍与游人嬉戏和谐共处的一天还会远吗?


西山林场

5月18日上午,我们来到了西山林场,林场的两位领导人亲自为我们作导游。一进入林场森林公园大门我就被气势宏伟、巧夺天工的人造山、水、湖美景所震撼,虽由人造,宛如天成。松树、花丛、奇石、山洞、天桥、瀑布、跌水、溪流、湖泊,还有自由游憩的黑天鹅,给人一种置身于东胜神州花果山圣地、水帘洞洞天的幻觉。导游告诉我们: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郊小西山,属太行山余脉,是国家林业部批复的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公园毗邻香山,是西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5926.1公顷,森林覆盖率92%,园内建有牡丹园、玉兰园、紫薇园、梅园、花溪等特色植物景区和山水文化景观。它是集游览、观光、娱乐、休闲、健身、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公园。早在公元11世纪初,辽代就曾在西山一带修建离宫,公元12世纪末,金代章宗开始经营西山。历代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均在西山一带进行过离宫别怨的建设,尤以清代为最。由于战乱不休,西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建国初小西山一片光山秃岭,仅有少量古迹残存和野草。鉴于小西山重要的地理位置,北京市政府于1952年下达文件,创建西山郊区造林事务所,开始了小西山的战略绿化工程,1962年更名为西山实验林场,西山现在的森林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人工林。

花溪景区是在原有的自然沟壑的基础上理水清山、顺势而为形成的如今包括溪流、瀑布、滩涧、跌水、湖面、奇花异树为一体的溪水景观,约一华里。西山本无长流水,花溪景区溪流水和景区大门口瀑布、人工湖的流水是循环使用的。沿溪流迤逦而行,两则大树蔽日、浓荫重重、巨石险峻,林下曲径通幽、扑朔迷离,空气格外清润凉爽,沁人心脾。路旁有鸢尾、八宝景天、日光菊、射干、马蔺等缤纷炫丽而富有野趣的花卉地被,更加衬托出了溪流的宁静、清雅、幽深。攀上曲曲折折的木桥栈道,潺潺流水中缓缓升起团团水雾,犹如那仙境中的云彩,仿佛置身于瑶池、天宫。

登上花溪景区的侧山梁,山坡变得平缓起来,林下的空地中出现了一片片花的海洋,姹紫嫣红,蝶飞凤舞。那牡丹园的设计采取自然台地式种植,以油松为基调树种,屹立于松柏之间的牡丹仙子雕像,更是惟妙惟肖,凸显园林古朴典雅的情调;那玉兰园区由苍松翠柏围成一个幽静的空间,青翠的草坪以烂漫的花朵镶边;那梅园的设计注重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更注重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园中有一古建六角亭是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传承,也是供游人登高眺望京城的地方。这里的游客较多,观花看景的、登山健身的、避暑纳凉的、休闲娱乐的、就着凉亭仿木桌凳拉家常的,最让人感动的是几位准备回家的老太太正在收拾身边的塑料袋和垃圾,那么专注、那么仔细、那么认真,就连那细小的碎末也一点一点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这在我们林区是很难见到的,我们林区没有垃圾桶、厕所这些设施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我们从根子上就没有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森林内干净、整洁,看不到纸片、塑料袋等垃圾,连枯枝落叶也没有,一丁点也没有。每一株树干的胸径部位都缠有一圈黄色塑料胶带,第一感觉是公园已步入数字林业时代而给大树的编号、采集信息什么之类的,走近前却看不到任何标记,用手抚摸着光滑的塑料胶带我忽然明白了它是用来防治害虫的,联想到路旁不时可见到的一位位员工手持水管给大树浇水,我不禁惊叹于公园森林经营的精细、管理费用的巨大。导游适时地告诉我们,北京干旱少雨,西山立地条件又特别的差,土层薄,含沙量高,蓄水困难,每年都有大量的大树干枯而死。同样因为干旱,病虫害就多,树干上缠塑料胶带就是为了防止松毛虫虫害,尽管它只危害松树,可有的树枝梢相互搭架,为防止松毛虫从其它树爬到松树上,于是就在所有的树干上都缠上了塑料胶带。同时林场也注重用天敌防治病虫害,每年都孵育大量的赤眼蜂、灰喜鹊以及蚂蚁等松毛虫的天敌投放到森林里,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既到达了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又保证了生态平衡。因为这里定性为森林公园,游客多,为了防火,为了游人有一个舒心的游玩场所,每年都要清理枝梢、灌木、杂草、枯枝落叶,这些东西不运出森林,全部就地粉碎后又回填到各个大树的根部,充作肥料,只是成本昂贵,每立方要近千元投入。路道旁有许多休闲娱乐设施,有同学荡秋千,有同学玩跷跷板,也有同学涌向专供儿童玩耍的滑滑梯想找回孩提时的记忆……我一屁股坐到“森林百姓大舞台”前的长椅上,一是为了休息,二是为了感受这一为热爱艺术的人们在森林中提供的可以展示其艺术魅力的大舞台。导游走上大舞台手持话筒告诉我们,这是我们公园特意为老百姓在森林里提供的一个舞台,让音乐走进森林,每天都有许多人来这里跳舞、唱歌、舞剑、打太极拳,杂耍、秦腔、小曲什么都有,周边的学校、机关、团体也常常在这里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和音乐会,就在前天北京林业大学学生艺术团就在这个舞台上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今年五月的每一个星期六上午十时都有一场声势浩大的音乐会准时开幕,人们可以在森林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热爱森林。每年的踏青节期间林场都要开展许多活动,比如植树造林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工具、场地、树苗,还聘请林业专家现场技术指导,通过植树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达到爱林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目的。

步入健康休闲区眼前出现了许多登山的路径供游人选择,有水泥硬化供自行车骑行的公路,有曲折通幽的徒步小径,有直通山顶的台阶登山小道,也有橡皮铺就的踩上去软绵绵的休闲小路。步入木栈道,沿途一幅幅的广告宣传牌映入眼帘,有“我是护林员西西,进入森林,请注意防火。”有“什么样的森林更健康。”有“你已走了395米,消耗卡路里16千卡,步数790步,请选择是否继续攀登。”在护林员小测验转盘前我停下了脚步,转动齿轮,一个题板呈现在面前:霸王树——有人说,这颗树长这么大会使旁边的小树营养不良,该不该除掉它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林业常识性的问题,务林人不用思考就都会直接回答——应该除掉它。然而打开题板你得到的却是另外的完全相反的一个答案——应该保留!优胜劣汰,大自然选择它成为这片林子最厉害的角色,留下它,是对自然的尊重。稍一思索我恍然大悟,这里是公园,已不是单纯的森林,已不能用经营森林的思维思考这些问题了。

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无疑是公园最大的亮点,落成于2013年10月,是为了纪念1950年牺牲于台湾的大批隐蔽战线上的英雄而修建的,它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处纪念隐蔽战线上牺牲的英雄的场所。每年的清明节公园都开展盛大的祭奠活动,免费为游客提供鲜花祭奠烈士。我曾自认为是半个读书人,也曾自认读过许多书,然而在台湾隐蔽战线上牺牲大批英雄的事还从没有听到过,若没有今天的西山公园之行,这些1950年牺牲在台湾隐蔽战线上的英雄还将长时间的“隐蔽”下去,至少我不会知道,相信一起来的同学也有许多人不知道。当年毛主席得到这一噩耗,写下的悼念诗词“惊涛拍孤岛 碧波映天晓 虎穴藏忠魂 曙光迎来早”就篆刻在广场的石壁上。请记住这些英雄,他们是夏曦、朱枫、吴石、陈宝仓、蒋碧玉……更多是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整日囚禁于钢筋水泥城堡里的人们开始追求回归自然,渴望走向风光优美的大山深处,去观赏森林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去寻求心的宁静,灵魂和生命的平衡。森林生态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正在迅速发展的,已成为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功能正在逐步被加强。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将是生态旅游的世纪。”国家林业局与国家旅游局编制出版的《全国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年森林旅游人数将达到14亿人次,社会综合产值将达到8000亿人民币。国有林场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如何利用改革之机转型机制使国有林场脱贫解困是摆在我们这些务林人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森林生态旅游无疑将会成为这次改革的重中之重,抓住机遇,走森林生态旅游之路是我们别无选择的选择。


八达岭林场

5月27日,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的八达岭林场,步入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体验中心体验馆,我的眼球立刻被一幅幅精致的展品和展板所吸引。体验馆分四大展厅,第一展厅为八达岭森林的变迁,着重介绍八达岭森林在各个时期,同人类相互影响与作用下的变迁过程;八达岭森林植物、动物、岩石、气候等与北京其他森林相比的独特之处以及八达岭林场为八达岭森林带来的变化等。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八达岭林场鸟瞰模盘,那山、那水、那林以及那山巅如巨龙般缠绕的长城无不栩栩如生地呈现在面前,更令人暗暗称奇的是那随着灯光的闪动而变幻出的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各不相同的山川景象;忆苦思甜八达岭展板,讲述的是八达岭森林变迁的全过程,不同的题板演示的是6000年前、600年前、60年前和今天的森林演替图片;共创八达岭美好未来展板……第二展厅为八达岭森林大家族,八达岭森林大家族中有哪些主要成员?他们有些什么样的生活习性?他们又有什么小秘密?他们是如何快乐健康的成长呢?参观完本展厅,一切答案全在你掌握之中。具体展板有“八达岭森林家族的'成员关系’”,“八达岭植物精灵的垂直分布”……第三展厅主题为“森林让生活更美好”,主要介绍八达岭森林对人类生活的广泛用途,森林中的小知识以及八达岭森林对北京市的自然环境发挥的积极作用。展板有“怎样算一颗树的年轮”,“栓皮栎在日常生活中能做什么呢?”……第四展厅则以“文化艺术”为主题,通过新颖的体验形式,把抽象的艺术符号具体化,引导游客感受自然、聆听自然、发现自然,找出资源与环境、与人的关系,激发每个人的艺术创造力和对自然的美好向往,唤起访客对自然的归属天性。展板有“体验森林 感知文化”、“森林与音乐”、“森林与建筑”……一幅幅精美的展板,使人们在欣赏中品味,在品味中享受,在享受中增长知识。到了八达岭就不得不说说长城,长城是八达岭无法回避的话题,体验馆自然不例外地悬挂着长城与森林的展板。通过参观我才真正搞清楚了长城不但丝毫保护不了森林,反而只会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修建长城的山头要毁林采石挖土,旁边的山坡也要大量采集花岗岩、石灰岩和土等,用于制城砖、炼石灰,这样无可避免地导致森林被毁灭,山体被破坏。而煅烧石灰导致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引起土壤盐碱化,致使周边森林环境难以恢复。修建乃至戍守长城的民夫、兵士所用的武器、工具(滚木等)以及维持生活所需(屯田、生火做饭、取暖等)无不例外地要砍伐森林。战争时期,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为了利于对敌情的侦查,以防敌人的伏击,无不例外对长城周围植被毁灭性砍伐,以免高大的植被阻挡观察四野视线。多少年来,长城在我心中一直是雄伟、壮观、伟大、奇迹、创举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然而今天第一次直面长城与森林,多多少少对长城的作用、价值以及修建它的意义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了长城是森林的恶魔的念头。

漫步在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宽敞、平整的户外森林体验径,灿烂的阳光从林荫的缝隙间照射到我们身上,暖洋洋中夹杂着清新、舒心和凉爽,让人身、心乃至灵魂都觉得是享受,连日来的持续烈日、高温,那钢筋水泥城堡所特有的燥热、憋闷、喧嚣都在这里消失的无影无踪。路旁的高音喇叭播诵着森林防火常识,不时有依山就水建造的大本营、森林小木屋、森林树屋、亭台、走廊和讲解步道映入眼帘,还有那路旁一幅幅巨大的宣传展板时时会留住你的脚步,“欢迎光临八达岭森林大家族”,“八达岭动物的语言”,“猜猜我是谁?”下面是一幅幅常见植物的图谱,有栓皮栎的,有油松的,有暴马丁香的,有华北落叶松的等等……在众多宣传标语中有这么两句口号引起了我的沉思,“草木无情皆愿翠  行人有情多爱惜”、“垃圾的家是垃圾桶  请不要让它无家可归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有情就得做有情事,不爱惜草木随意损坏岂不背负上了“无情人”的罪名?家是人生的驿站,是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人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那么你怎么会忍心让垃圾无家可归呢?

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规划设计了多条户外体验径,针对不同的群体及体验需求对应相关的课程,有“古长城拓展线”,有“丁香谷森林健康径”,有“杏花沟自然观察径”,有“八达岭森林探秘径”……我们则沿着中心公路步入了“松林之吻——五感体验径”。这里是典型的深山林区,大环境群山环绕,小环境两山夹一水,公路依山就势顺水而行,两侧山坡上是郁郁葱葱的油松人工林,路旁沟壑边是缤纷炫丽而富有野趣的花卉地被和一株株形态各异生机盎然的树木,这些花卉地被和树木我们都没有见过,自然不知道名目,好在我们小陇山的植物学专家孙主任(植物园工作)就在身边,大家不耻下问,孙主任一一解答,只是这些花卉地被和树木的名目太生僻了,一转身又忘了个一干二净。林场领导领我们爬上一侧的山坡,停在一较开阔平缓处,手举小喇叭向我们介绍:八达岭林场成立于1958年,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境内,距市区60公里,属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汇合处,处于万里长城居庸关和八达岭之间,总面积2940公顷,44100亩,林木绿化率达到96%,是首都西北交通要道,京张公路、京包铁路必经之处,另有八达岭高速公路直达,交通便利。该区域属大陆季风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暖温带气候特点,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为454毫米,多集中在7、8月,约占全年的年降水量的59%,且多为暴雨。建场之初,八达岭一带都是光秃秃的山岭,根本看不到树木,现在这些郁郁葱葱的森林都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造起来的人工林,因为干旱,造林成活率很低,每年都要大量补植补栽。同样因为干旱每年都有大量的已成活的大树干枯而死,仅04、05年林场内死亡的油松树就达5万余株。

听到年降水量454毫米我心猛地一惊,年降水量400毫米是分界点,高于400毫米的区域可以种植农作物,低于400毫米的地方是草原和沙漠,适合游牧。而把这些年降水量400毫米的区域连接起来的降水分界线(也称天地之线)则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有趣的是这条降水分界线与万里长城多方重叠,于是万里长城又多了一重身份——在帮助农耕文明抵御游牧文明入侵的同时又承担起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连接纽带的作用。

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首批百佳国营林场,是“首都先进绿化美化先进集体”,京西北绿色生态屏障,首都林业的重要对外展示窗口,林业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场所。公园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开展旅游接待工作,2000年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成为北京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2003年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在公园内建成了八达岭黄栌采种基地,而华山松采种基地正在积极建设中;2003那4月,在公园内正式实施中美合作八达岭森林健康实验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这里清静幽雅、峰峦秀丽、奇峰层岩、万木葱翠,素有“长城脚下的绿色明珠”之美誉。公园主要景区有红叶岭风景区、青龙谷风景区、丁香谷风景区、石峡风景区。红叶辉映残长城和望龙系列景点是公园的最佳景观,秋季时游客最多,其它还有暴马丁香、杏花、梨花、摩崖佛像等高价值独特景观资源。

在八达岭林场辖区,你看到的最多的就是“森林健康经营”几个字样,这是一种全新的森林经营理念,是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多功能林业的手段和途径。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对森林生态系统理解的深入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休闲、度假、疗养的需求的越来越大,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森林的作用,森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价值。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许多森林出现了衰退问题,其抗逆能力及其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影响了森林多功能效益的充分发挥,基于此,人们提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并在实践中探索,森林健康经营的思想应用而生,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践也随之而行。森林健康经营要统筹考虑各种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因素,提倡以主导功能健康为中心,兼顾森林的多重功能和综合效益以满足人类对森林的多种需求为最终目标。通过科学经营实现森林的综合功能健康,使森林的多重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森林健康经营和传统经营的最大区别……在多年的生产经营中我们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为导向,以森林健康为最终目的,在大力营造乔木树种的同时也注重营造灌木和草本,尤其是注重在乔木林下营造灌木,合理配置乔、灌、花、草,就像眼前的这片森林,上层的油松是五十年代末营造的,下层的灌木是前些年培育的,现在林中也有了天然的灌木树种。通过多年来一代一代务林人不断的摸索和研发,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们自己林场经营的经营技术,完成了许多科研项目和课题,也出版了几本有关森林经营培育的书籍。通过一代一代务林人的不断努力经营和培育,现在八达岭林场森林林相完整,结构合理,物种丰富,天然植被保存良好,有害生物基本得到控制,森林火险等级大幅下降,生态服务功能增强,森林的社会承载力明显提高。森林内上层乔木树种有油松、华山松、暴马丁香、栓皮栎、华北落叶松等;中层灌木有酸枣、荆条、绣线菊、黄栌、山杏、山桃等;下层地被为白羊草、白莲篙、蝎子草等。另外八达岭植物资源分布极具特色,属华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山地垂直林的代表类型。从山下到山顶,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和灌丛,是北京地区森林垂直谱系分布比较完整和典型的地区之一。

的确,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更注重森林经营,而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则侧重于公园建设,这是不同的地理区域和不同的地理条件决定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近郊,游人多且稳定,同时山势开阔平缓,适于游客游玩;而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远离市区,游人又直奔长城而去,游客较少,山大坡陡,游人只适于远距离观看。当然,这两家公园我也仅仅只行走了它们的一个小小角落,参观了它们的冰山一角,远远代表不了它们的全貌,这些见解难免有偏颇之处。森林生态旅游是一门新兴的产业,更是一门新兴的学问,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关于如何走好森林生态旅游的道路?如何平衡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的关系?如何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满足游客学习、锻炼身体和意志、融洽包括亲子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多种价值追求?如何引导旅游者从传统的大众观光游中只单纯地关注“新、奇、特、异” 的“视觉景观”转移到多维度地去理解、欣赏自然的“美”,把自然中的万物包括生物多样性都认为是“风景”中去?如何使来访者了解生态环境以及组成生态环境系统的生物、物理和社会文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得到有关环境生态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思考个体和社会如何应对生态环境问题?这是摆在发展森林生态旅游面前的重大课题,有待于各个森林公园不断摸索、提高,有待于大家进一步思考、研究和开拓。

山岭沟壑,溪流泉水,徐徐软风,鸟雀啁啾,山花烂漫,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正是炎炎烈日下避暑纳凉、静心洗肺、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绝佳之地,遗憾的是同学们心系长城,急于了却登长城做好汉的夙愿,公园的参观只得草草结束。

长城,又是长城。

2015年6月

《青泥岭》2015年第3期选载——“南海子麋鹿苑”一节

作 者 简 介

杜锋,男,甘肃徽县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现就业于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工程师,喜游山水,爱好文字,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青泥岭》、《秦州文艺》、《陇林文萃》、《行参菩提》微信平台等,有作品入选多个选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